请选择 目标期刊

OCT在评估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疗效中的应用 下载:62 浏览:361

杨丽萍1 刘林2 邹俊2 殷义平1 汪鸿1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用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对翼状胬肉术后组织修复过程中的断层成像变化序列进行分析,提出更新更早的疗效评估指标。方法对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于池州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鼻侧翼状胬肉患者,共33例(45只眼),用显微镜及OCT对病损切除后的病例分别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进行评估,随访期间显微镜下发现纤维血管侵入角膜的病例纳入复发组,其余病例纳入愈合组。用OCT对正常的眼表解剖结构:角膜上皮、结膜上皮和角膜缘分界区进行结构确定并比较分析。结果有7只眼表现为病灶复发(复发组),38只眼表现为未复发(愈合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开始于术后1个月,在愈合组角膜上皮的识别更多(P=0. 02),当时还未有病例在显微镜下被发现临床复发。术后3个月,角膜(P <0. 001)和结膜上皮(P=0. 002)的识别在愈合组更多。术后6个月,这样的趋势得到延续,并在愈合组中确定了更多分界明确的角膜缘区域(P=0. 01),但在复发组中尚未发现这种正常结构化的角膜缘标志。结论用OCT检测是否出现正常结构化的角膜缘区域是更好、更积极的预测翼状胬肉术后愈后情况的方法。

不同部位自体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 下载:59 浏览:353

程海利 荣瑜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评估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下方自体结膜移植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对47例(56只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的翼状胬肉切除手术。观察组23例(28只眼)行下方自体结膜移植术,对照组24例(28只眼)行上方自体结膜移植术。对患者随访6个月,在随访期间,对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水平、并发症,复发率进行记录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移植片均成活,无感染和睑球粘连情况发生。观察组发生移植瓣出血3只眼(10. 71%),对照组4只眼(14. 29%),肉芽增生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只眼(3. 57%),予剪除后随访未再复发。手术时间:观察组为(32. 18±4. 9) min,对照组为(32. 04±4. 05)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疼痛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6个月,观察组2只眼复发(7. 1%),对照组1只眼复发(5. 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不同部位取材自体结膜对于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半年后复发率无明显差别。当无法或不希望使用上方结膜作为供体来源时,下方结膜移植是一种有用的技术。值得在高危青光眼患者中推广和应用。

绷带镜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中的临床应用 下载:55 浏览:374

刘敏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绷带镜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住院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的30例(40只眼)患者,按照干预方式的不同,平均分为实验组(翼状胬肉切除+自体球结膜瓣移植+绷带镜)和对照组(翼状胬肉切除+自体球结膜瓣移植)各20只眼。比较两组术后的角膜刺激症状程度、角膜上皮的愈合的时间、泪膜破裂时间(BUT)及复发率。结果术后1、7 d实验组较对照组的角膜刺激症状程度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和对照组角膜上皮愈合的时间分别为(2. 9±0. 9) d、(3. 9±0. 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BU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后佩戴绷带镜明显减低患者的角膜刺激症状,促进角膜上皮的修复。

不同给药干预辅助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近远期疗效差异研究 下载:48 浏览:362

陈荟郦 曾朝霞 黄祖烽 苗晓晴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2期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给药干预辅助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20例(150只眼)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患者术后采用环孢素A滴眼液治疗,B组患者于术中采用丝裂霉素C处理创面,C组患者术毕时注射贝伐单克隆抗体术后滴注环孢素A进行治疗。比较3组患者3个月治疗效果及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 I t)水平。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C组痊愈率最高(92. 0%),A组次之(78. 0%),B组最低(48. 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组复发率最低(2. 0%),A组次之(8. 0%),B组最高(30. 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组患者术后BUT、S I t相比,患者均出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术前3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相比,C组高于A组,A组高于B组(P <0. 05),术后12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环孢素A能够降低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后复发率,效果优于丝裂霉素C,采用贝伐单克隆抗体能够增强环孢素A治疗效果,维持术后泪膜功能稳定,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带蒂结膜瓣反转移植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探讨 下载:78 浏览:406

张胜利 金巍峰 《诊断医学》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研讨带蒂结膜瓣反转移植手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组研讨86例(86眼)患者(翼状胬肉疾病),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法,均为2010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眼科住院患者,两组患者区分治疗方式,43例(43眼)对照组(带蒂结膜瓣反转移植手术治疗)和43例(43眼)观察组(带蒂结膜瓣反转移植手术+丝裂霉素C治疗),观察各个患者治疗状况,并对比分析结果,确保所得结论的可靠性和科学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疗效95.35%高于对照组79.07%,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修复角膜上皮时间、治疗费用、手术时间,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6.98%低于对照组复发率25.58%,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翼状胬肉疾病可考虑将带蒂结膜瓣反转移植手术和丝裂霉素C药物联合使用,疗效突出,在降低疾病复发率上效果更为显著,在改善疾病症状和患者生活质量上意义较大。

翼状胬肉切除+结膜移植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对患者眼表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下载:67 浏览:707

郭崚峰 刘开宏 徐媛 郭俊儿 李玲玉 《中国眼科杂志》 2024年5期

摘要:
目的:了解翼状胬肉切除+结膜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术与翼状胬肉切除+结膜移植术对患者眼表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挑选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本院接收189例翼状胬肉切除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划分为两组(观察组95例,对照组94例)。观察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结膜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术,对照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结膜移植术,对比效果。结果: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BUT、SIT)比对照组更优(P<0.05)。观察组复发率(1.05%)比对照组(7.45%)更低(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结膜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术对改善术后患者眼表泪膜稳定性有明显作用。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结膜瓣转位术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分析 下载:70 浏览:726

巩绪刚 《中国眼科杂志》 2024年3期

摘要:
目的:观察对比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应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结膜瓣转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0年07月--2022年07月接收60例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给予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所用术式设为常规组(n=30)、研究组(n=30),常规组应用结膜瓣转位术治疗,研究组应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术后为期12个月随访,对比两组术后复发率、泪膜破裂时间、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评分。结果:研究组术后痊愈率、复发率与常规组无差异(P>0.05)。术前比较,两组泪膜破裂时间、OSDI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2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比较,两组泪膜破裂时间明显长于术前,OSDI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两组各时间点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应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结膜瓣转位术都能够获得良好的预后,两种术式对于泪膜功能、眼部症状改善效果相近。

烧灼法联合角膜绷带镜应用于翼状胬肉切除合并自体结膜瓣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研究 下载:217 浏览:2196

童耿民 胡益山 王大伟 《中国眼科杂志》 2022年5期

摘要:
【摘要】目的: 观察烧灼法联合角膜绷带镜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对患者眼表刺激症状影响。
方法: 选取原发性翼状胬肉32例(32眼)随机分配成两组,每组16例。两组均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实验组移植瓣和胬肉切除后巩膜暴露部位结膜边缘使用眼科止血灼烧器灼烧固定,固定后使用角膜绷带镜覆盖;对照组移植瓣和巩膜暴露部位以可吸收缝线固定。随访评估术后1天、1周、1月、3月两组患者间舒适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1天、7天眼表刺激症程度观察组轻于对照组(p<0.01);术后1月及3月实验组较对照组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烧灼法联合角膜绷带镜应用于翼状胬肉手术后能有效缓解短期内眼表刺激症状。

人性化护理用于翼状胬肉切除加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286 浏览:2877

何锦云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9期

摘要:
目的 观察人性化护理在翼状胬肉切除加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76例翼状胬肉切除加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患者均为本院2018年2月-2019年3月接收,基于系统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案)和观察组(人性化护理方案),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在拆线时间、术后不适持续时间和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要低,差异明显(t=16.168、9.485、55.672;P均为0.000);在健康知识掌握率方面,观察组(94.74%)较对照组(76.32%)高,差异显著(x2=5.208;P=0.022)。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加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护理期间,人性化护理的开展,除掌握健康知识外,有助于术后康复时间缩短。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应用角膜绷带镜对眼表修 下载:279 浏览:2810

任广岫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分析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应用角膜绷带镜对眼表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100例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不同术后处理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与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角膜绷带镜治疗,对比两组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及BUT与VAS评分。结果:实验组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5d实验组BUT(t=7.8521,P=0.0000)高于对照组、VAS(t=14.5241,P=0.00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应用角膜绷带镜治疗可提高眼表修复效果,促进患者的快速愈合,值得推广与应用。

精细化护理模式对绷带镜用于翼状胬肉患者术后恢复的效果分析 下载:107 浏览:1120

桑童 《护理研究杂志》 2024年10期

摘要:
目的 研究精细化护理模式对绷带镜(bandage contact lens,BCL)用于翼状胬肉患者术后的康复及护理质量的提升作用。方法 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我院60例翼状胬肉切除术放置绷带镜的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护理,两组患者均护理至患者出院。对比两组绷带镜在位及按预期时间取下的例数,术前、术后7 d角膜荧光素染色(CFS)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上皮恢复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绷带镜在位及按预期取下例数要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观察组CFS评分更低(P<0.05),BUT时间更长(P<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模式对佩戴BCL辅助治疗翼状胬肉术后的患者能进一步促进角膜上皮恢复,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复发,增强泪膜稳定性,降低对眼表环境的影响,缩短术后伤口恢复的时间,更能保证绷带镜的正常在位及按预期取下。

研讨翼状胬肉手术患者施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 下载:71 浏览:853

刘文静 《临床医学杂志》 2024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手术患者施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50例翼状胬肉患者(2023.1~2024.1期间治疗),按照抽签法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角膜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两组相比,研究组更短(P<0.05)。结论:翼状胬肉手术患者施行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