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设计心理学视角下老年无障碍产品设计研究 下载:31 浏览:260

刘典财 《设计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本文从设计心理学视角思考,结合无障碍设计原则,通过案例分析得出老年无障碍产品设计启示。通过案例法分析嘉兰图S728老人手机和老年人开门式浴缸,阐述在老年人产品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产品易理解性和易使用性以及情感化需求方面等问题。由案例分析得出启示,丰富老年人无障碍产品设计研究,为未来老年产品设计开发提供设计思路。老年产品设计开发可分为三个阶段,设计前期深入挖掘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中期结合无障碍设计原则,设计后期应从情感化的角度思考完善设计。

老龄化背景下的公园标识交互系统通用设计 下载:33 浏览:315

付艾琪1 韩旭2 《设计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当前我国已步入到老龄化社会,在此背景下老年人对公园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将面向全体使用者的通用设计理念引入到公园标识系统设计之中具有了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当前公园标识系统中针对老年人设计存在的需求与不足,而后论述通用设计理念。指出将通用设计运用到公园标识系统之中对于老年人的意义。提出相关通用性的适老化公园标识系统设计策略、要点以及未来发展建议,希望为当今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设计提供一点思路和启示。

中国人口老龄化会减少住房需求吗? 下载:68 浏览:481

丁洋1 郑江淮2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一般认为,人口老龄化会减少住房需求,但我们发现,在人口老龄化的开始阶段,住房需求非但不会减少还会增加,只有当老龄化达到一定程度时,需求才会下降。利用中国2005-2015年的宏观数据可以证明,随老龄化率提高,住宅成交套数一开始确实是增加的,只有当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8%时,才开始减少。由此推算,至少在未来20年内,老龄化都是刺激而不是减少住房需求的。这个结论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不要指望人口老龄化来自动平抑住宅价格,房地产调控须臾不能放松,同时要引导好老年人的住房需求。

基于POE的城市公园适老性调查及优化分析——以青田县龙津公园为例 下载:23 浏览:217

徐亮1 何梦雅 1胡牮1 仝婷婷2 《中国设计》 2020年6期

摘要:
为城市公园的适老性改造提供参考借鉴。以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龙津公园作为调查对象,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踏查、问卷调查以及随机访谈等方法,深入了解来园老年人的个人基本资料、活动状况以及对公园的使用情况。得到POE评价分析报告,同时结合龙津公园的设计背景及设计特色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优化建议。城市公园需要提高老年人安全系数,改善老年人活动设施,加强公园的服务管理,进一步利用植物功能。

数字时代老年人娱乐产品设计研究 下载:24 浏览:241

邬天宇 靳文奎 《中国设计》 2020年6期

摘要:
为了保证因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加速而导致的老年人晚年生活娱乐质量的降低。设计简单、入手快且可玩性高的老年人娱乐产品,提高新的产品知识来充实和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得到老年人娱乐产品设计方向。该研究可为老年人的晚年娱乐产品设计提供参考。

老龄化背景下公交候车亭数字化设计策略 下载:53 浏览:311

赵彤 《设计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目的将数字化设计融入公交候车亭,保证老龄化用户的出行安全与便捷,极大改善目前简易候车亭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状况。方法通过调查提出目前城市公交候车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对老龄化用户造成的不便,进而引入数字化设计理念,最终形成系统的设计策略。结论结合老年人自身出行特点,总结出数字化公交候车亭设计策略,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公交候车亭,适应日益变化的老龄化社会,为老龄化用户提供出行保证。

老龄社会治理的三维论析 下载:61 浏览:351

乐昕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中国老龄社会治理必须坚持中国道路,这是不能动摇的原则。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迅猛,人口、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处于"未备先老"局面,城乡与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等情形,使得中国老龄社会治理的特殊性、复杂性和艰难性日益突出,对老龄社会治理的中国选择提出了强烈的现实要求。中国老龄社会治理要顺势而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治理体系及应对方案,尤其应注重运用和调动中国在制度、文化和战略上的优势:党的全面领导及强有力的政府是核心制度优势;传统养老文化优秀的价值理念赋予了思想资源优势;国家顶层发展战略为老龄社会治理提供了极具优势的机遇和平台。道路、国情与优势构成了老龄社会治理应有中国选择的三个重要维度。

应对老龄化社会:协同构建医养融合的养老新模式 下载:32 浏览:403

杨伊宁1 励建安2,3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以家庭养老为代表的传统养老模式在解决养老需求方面逐渐暴露出不足,亟待更加完善的养老体系和可持续性的养老服务。由此,动员社会多方力量,围绕着提升养老服务品质与全生命周期的生活质量,协同构建医养融合的养老新模式,对优化配置养老资源,为全社会缓解养老压力,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落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探讨 下载:65 浏览:458

仝广顺 杨竹晴 宋凤轩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9期

摘要:
农村空巢老人作为城镇化进程的客观产物,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政府职能发挥不到位以及社会力量的不充足,使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变得愈加严峻。如何为农村空巢老人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机制,不断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水平以及精神的满足感,对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有着重要意义。

日本老龄化背景下的“冬期集住”实践——以北海道西神乐地区为例 下载:68 浏览:332

野村理惠1 裴妙思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8年10期

摘要:
在老龄化特征显著的日本农村地区,如何对持续增加的空置房加以再利用,以及如何对地区内常住的高龄人口施以支援等,已经逐步成为了政策研究的热点课题。本研究针对北海道严寒地区,以"冬期集住"计划的具体实践为例,探讨相关的支援对策。根据案例分析得知,当地居民可共享冬季"集住"设施,且可根据实际需要分季节实行集合与分散居住。这种居住模式揭示了基于自然环境的集住住宅体系建立的可能性。研究同时也发现,集住与季节性居住在运作中亦存在着诸如运营和维护等方面的问题。

国外第二居所研究特征、阶段与热点——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下载:72 浏览:454

赵重 黄薇薇 苏勤 《地理研究进展》 2019年8期

摘要: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并结合高被引文献的阅读,总结了国外第二居所研究的特征、阶段与热点;国外第二居所研究呈现出总量上波动上升、学科上呈交叉融合、区域上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的趋势,欧洲、北美与南非是第二居所研究的核心区域,该领域的研究已形成两个核心学术共同体;第二居所的研究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初始复兴期(1996年~2003年),研究成果较少;快速复兴期(2004年~2012年),研究成果迅速增加,研究视角趋于多元化;全面复兴期(2013年~2018年),研究区域不断向欠发达地区扩张,新的热点不断出现。主要研究热点包括第二居所的概念体系与理论辨析,第二居所旅游影响,第二居所业主行为特征与情感依恋。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研究 下载:64 浏览:467

李思多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12期

摘要: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不断加深趋势,本文以居民金融行为作为切入点分析人口老龄化如何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从人口老龄化通过信贷渠道、利率渠道和金融风险承担渠道如何影响居民金融行为和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分析。本文通过构建二分类Logistic模型对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进行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导致居民住房信贷需求和经营性信贷需求意愿出现显著下降,并导致居民对风险金融资产的需求意愿显著下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货币政策通过信贷与利率渠道、金融风险承担渠道实现政策目标将受到一定程度制约,本文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 下载:35 浏览:1561

唐迪 练伟 《农业学报》 2025年2期

摘要:
农村人口老龄化是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的一大特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年轻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趋势,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作用。

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老年教育经验及启示 下载:82 浏览:500

周康 刘建清 《中国教育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我国大陆老年教育历经三十余年发展,仍面临政策法规不完善、办学模式有待改进、高校资源未充分利用以及课程体系未完善等诸多难题。为解决我国大陆老年教育的问题,应当积极吸取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老年教育的先进经验。通过文献分析以及比较研究,借鉴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老年教育在政策法规、办学模式、课程体系三方面的丰富经验,对我们老年教育的发展,在完善老年教育政策法规、大力引入民间力量,支持老年教育办学、鼓励高校开放,校社融合、构建丰富完备的课程体系等方面有着重要启示。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健康养老产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下载:68 浏览:537

许银凤 赵紫伟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在当前养老产业人才缺失的背景下,如何培养优秀的健康养老产业人才成为了职业院校应重视的教育内容。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目前我国健康养老产业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几点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希望能够为提高培养相关人才的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健康中国视域下康养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下载:49 浏览:377

丁文珺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党的十九大将健康中国建设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在健康风险模式转型、人口结构性变动及健康需求升级的多重压力下,如何有效践行健康中国战略仍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之中,而康养产业发展正好契合了这一时代需求。总体来看,我国康养产业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年来在康养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推动下,各具特色的区域康养实践全面展开,但在健康中国视域下推进康养产业发展,仍应重点关注当前产业内各相关行业关联度不高的现实困境,从制度建设、人才建设、平台搭建等方面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性别观念、年龄认同感与老年人社会参与度——基于认知与行为的个体微观分析 下载:54 浏览:363

李翌萱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老年专卷数据,运用多层线性模型,考察了性别观念和年龄认同感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更趋于现代的性别观念和更高的年龄认同感对老年人社会参与度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老年人家务型、公益志愿型和政治型活动的参与发生比也有显著促进效应。同时也发现,良好的社会保障和健康水平是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显著影响因素。此外,区分和检验了个体性因素之外的省际区域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影响效应占14.80%,区域差异性较为显著。基于此,建议通过终身教育促进老年人树立更科学的老年观,进一步完善老年群体的社会保障和健康支持系统,并加强适老环境建设的区域均衡性。

隔代照料减少了老年人的社区参与吗?——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的分析 下载:54 浏览:372

马磊1 林森苗2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使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CLASS 2014),考察了提供隔代照料对老年人社区参与的影响,并分析了背后的社会机制。两层次随机截距Logit模型分析表明:参与隔代照料的老年人,更可能积极参与社区活动;隔代照料的频率越高,参与社区活动的可能性越大;给定隔代照料的状态,女性老年人的社区参与程度比男性老年人要高。在合理的安排与统筹下,家庭育儿生活不但不会挤压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时间,反而会提升他们的社会参与积极性。

新冠疫情提前拉响中国老龄化社会的警报 下载:55 浏览:371

唐乾敬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在此次新冠疫情中,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较为突出,暴露出了老年医学和老年健康产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以及二者未能深度融合的问题。在中国还未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窗口期,此次疫情提前拉响了老龄化社会的警报,我们必须始终把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老年医学学科体系的研究和开发,完善老年健康服务的产业体系,重点推进医养结合。

论法定成年监护制度的层级化构建——兼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35条 下载:53 浏览:372

陈雄 牛盼盼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4期

摘要: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传统成年监护制度存在过多介入和过少保护的问题,现代成年监护制度改革的两个核心问题是去行为能力化和类型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28条规定的法定监护,采取一元监护模式,将监护制度作为主体法的组成部分,与行为能力制度密切关联。就法定成年监护制度而言,完全去行为能力化既不现实也会带来危害,应当持一种立宪主义、自由主义的精神,最大限度地避免行为能力制度对法定成年监护的影响。引进协助决定理念,兼顾"最有利于被监护人原则"和"尊重真实意愿原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35条为法律依据,在一元法定成年监护模式下,进行层级化构建。根据成年人的精神状况、意思能力、身体条件等,将其具体分为监护、协助和辅助三个层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出台以后,最高人民法院应当通过司法解释和案例指导,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为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创造一个安全、自由、宽松的监护氛围,维护其人格的自由发展。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