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老年骨质疏松症伴有病理性骨折康复治疗个案分析 下载:71 浏览:431

林桂永 郑凯双 梅伟文 黄金菊 《现代康复医学》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伴有病理性骨折的康复治疗体会。方法:通过一例老年骨质疏松症伴有病理性骨折患者的康复治疗体会进行经验交流。结果:诊断为骨质疏松伴有病理性骨折和L1压缩性骨折,制定康复治疗措施和运动性处方,最终改善自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积极性。结论:运动疗法对防治骨质疏松症确有一定疗效,有助于减缓骨质疏松进展,制定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针对性盆底康复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妇女盆底肌力的作用评价 下载:166 浏览:1908

孙淑敏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7期

摘要:
目的 探讨盆底康复训练结合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改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11月于某县中医院住院出现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的产妇60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产后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盆底康复训练+产后常规护理,比较2组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治疗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有效恢复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性生活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训练结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普拉提联合凯格尔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肌力水平及性功能的影响分析 下载:239 浏览:2489

陈晓月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7期

摘要:
目的:探究普拉提联合凯格尔盆底康复训练针对盆底肌力水平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2月,取80例产妇在本院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相关资料,按不同的训练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应用凯格尔盆底康复训练,基于此,40例观察组增加普拉提,针对两组盆底肌力水平、性功能进行对比。结果:1类、2类肌电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1类、2类肌疲劳度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性功能量表评分,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妇开展盆底肌康复训练中,采用普拉提联合凯格尔盆底康复训练,不仅可以改善盆底肌力水平,还可以提升其性功能,值得推荐。

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措施的有效性研究 下载:59 浏览:748

胡娜珠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评估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措施对提高盆底肌力和改善尿失禁症状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某市妇幼保健院产后的100名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人。对照组接受常规产后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盆底肌康复训练,包括凯格尔运动、仪器训练和电刺激训练。训练前和训练结束12周后分别评估产妇的盆底肌力和尿失禁症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在训练12周后盆底肌力显著提高(t=17.32,p<0.001),尿失禁症状显著改善(t=21.45,p<0.001);对照组变化不显著,盆底肌力t=1.84,p>0.05,尿失禁评分t=1.63,p>0.05。系统的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肌力的恢复和尿失禁症状的改善具有显著效果,而常规护理对这些方面的影响有限。结论: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产妇的盆底肌力,改善尿失禁症状。建议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系统的盆底肌康复训练,以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基于“中药-腕踝针-肌力训练”的三联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研究 下载:64 浏览:308

肖国东 尹翎 张罗健 马良飞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用、核心肌群训练联合腕踝针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内服和常规传统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内服外用,再配合Bobath理念引导下核心肌群训练和腕踝针治疗。两组的变化情况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腰椎活动度、肌肉耐力测试、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在疼痛(VAS、Oswestry腰痛指数)以及腰椎活动度(腰椎前屈的指地距离、Schober试验)两个方面,两组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4个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电话随访观察组疼痛两指标亦优于对照组。在肌肉耐力测试方面,两组在腹肌、背肌耐力测试中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背肌和腹肌耐力测试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方面,两组均优于治疗前,但治疗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疗效评定方面,观察组治愈2例,显效23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显效率62.5%(25/40);对照组治愈0例,显效16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显效率40.0%(16/40);两组显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用,再配合核心肌群训练联合腕踝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提高关节的活动度,缩短患者在院治疗周期,提高恢复疗效,同时促进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

扩张型心肌病采取左西孟旦联合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物治疗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下载:284 浏览:2510

王晶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8期

摘要:
目的:探析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物与左西孟旦联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医院在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时段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纳取6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人数32例/组。对照组予以地高辛药物治疗,观察组予以左西孟旦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心脏超声参数及血清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LVEF、SV水平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水平低于对照组,LVFS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β2-MG、sST2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物与左西孟旦常应用在扩张型心肌病治疗中,患者心功能状态得到改善,患者心脏超声参数水平较优,其血清指标水平明显下降,临床上可借鉴及推广。

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电刺激治疗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评价 下载:30 浏览:1704

赵梅花 《生物学报》 2025年2期

摘要:
探究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电刺激治疗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1月到2022年11月,医院收治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产妇147例,均在医院应用生物反馈疗法及电刺激治疗,持续治疗8周,结合患者是否痊愈将患者分为痊愈组、未愈组,汇总患者的个人信息资料、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47例患者的痊愈率是79.59%,未愈率是20.41%。未愈组的年龄、孕前体重指数、产次、新生儿体重、盆底肌力严重程度、尿失禁严重分级与痊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愈组的孕次与痊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年龄≥35岁、孕前体重指数超重或肥胖、产次>1次、新生儿体重>3kg、盆底肌力严重程度、尿失禁严重分级六项作为因变量,进行 Logistic多因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六项因素均是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未愈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电刺激治疗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但年龄、孕前体重指数、产次、新生儿体重、盆底肌力严重程度、尿失禁严重分级会对患者的疾病痊愈造成影响,需临床高度重视,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患者的治疗周期及治疗方法,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下载:240 浏览:2389

王宁欣 《中医研究杂志》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以中风偏瘫患者的中医针灸治疗结合康复治疗效果展开疗效探讨。方法:将本院中医科2023年一整年内收治的103例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分组计划,对应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组病患51例,后组病患52例,在开展治疗计划时,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康复治疗手段,观察组在前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针灸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数据展开计算分析,共涵盖4个方面内容。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远超于对照组(P<0.05)。经检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肢体功能分值在两组治疗前之间未呈现显著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指标得分更低,肢体功能指标得分则更高(P<0.05)。均完成治疗后,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肌力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功能障碍评分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得出观察组的功能障碍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于中风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优势,能显著改善治疗后患者功能障碍问题,并对其肌力的提升具有促进效果。

产后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力的影响分析 下载:307 浏览:2998

张一瑾 《现代康复医学》 2021年9期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产后盆底肌康复护理(Rehabilitation Nursing, RN)对初产妇产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初产妇共82例(T:2020.6-2021.5),分组依据:随机数字表法。护理干预措施:REF组常规护理;RES组:产后RN。对比观察:不良事件发生率、盆底肌力恢复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后,RES组产妇盆底肌力>REF组产妇,不良事件发生率<REF组产妇,组间差异依据P<0.05可知,较为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RN对于产妇的身心健康均具备较高的应用意义,改善其盆底肌力,并充分降低不良反应,应用意义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康复护理对急性脊髓炎患者生活能力与下肢肌力的影响 下载:148 浏览:1943

陈凤玲 张艳梅 赵静 《国际护理学》 2022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康复护理对急性脊髓炎患者生活能力与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4月至2021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脊髓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的方法,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患者下肢机体等级评分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实验组患者护理后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下肢登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护理在急性脊髓炎患者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水平,实现患者下肢肌力的有效改善,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中医护理对稳定期COPD患者呼吸肌力、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下载:165 浏览:1697

赵红梅 《中国中医药》 2024年5期

摘要:
研究分析稳定期COPD患者以中医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对其呼吸肌力、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影响。方法:稳定期COPD患者80例,2023年1月至12月入院就诊,奇偶数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做中医护理,分析效果。结果:呼吸肌力、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等,均以护理后研究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使用中医护理方式进行干预,患者呼吸肌力、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等均可得到显著改善,有良好干预效果。

抗阻运动在老年维生素D缺乏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112 浏览:1187

付宁红 《中国医学研究》 2024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抗阻运动对老年维生素D缺乏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肌力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3年4月我院治疗的老年维生素D缺乏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抗阻运动治疗。本研究干预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25 (OH) D含量和肌肉力量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25 (OH) 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论握力还是下股肌力,观察组在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肌力都有所增强,观察组患者无论握力还是下股肌力评分都较对照组要高,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常规口服治疗和抗阻运动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可显著降低糖尿病病人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增强肌肉力量。

凯格尔运动联合电刺激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及对肌力水平的影响研究 下载:132 浏览:1343

宋德红 黄海彦 潘玉莲 《中国医学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目的:观察电刺激结合凯格尔运动疗法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疗效和对盆底肌肉力量水平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9月-2023年9月住院的48例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病人,按随机数表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按凯格尔运动方法进行,观察组采用凯格尔运动联合电刺激的方法进行。对两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的改善情况、盆底功能、盆底肌肉力量和盆腔器官脱垂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 I类肌纤维疲劳度, II类肌纤维疲劳度,阴道动态压力无显著性(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I类肌纤维疲劳度和 II类肌纤维疲劳度明显降低,阴道动态压力显著升高,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POP-Q分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周,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凯格尔运动联合电刺激的方法,可以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人提高骨盆功能和盆底肌肉力量、减轻骨盆器官脱垂的作用。

脑梗死后早期行针灸联合康复疗法的治疗效果 下载:462 浏览:2056

刘洁 《中医研究杂志》 2023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早期行针灸联合康复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0例脑梗死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病例资料收集时间为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受试者进行分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早期联合进行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肌力恢复效果、各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占比为95.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占比为77.50%,组间相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肌力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UGT 与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DL、FMA、FAC及BB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各指标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WHOQL-BREF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早期行针灸联合康复疗法更有利于促进肌力及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值得在脑梗死后康复治疗中应用推广。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