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Akt抑制剂MK-2206清除衰老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实验研究 下载:55 浏览:430

李芬1 周琦1 丁丽丽2 刘爱国1 杨燕1 《肿瘤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Akt抑制剂MK-2206清除衰老神经母细胞瘤细胞IMR-32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极光激酶A抑制剂MLN8237处理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IMR-32,利用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检测细胞状态、免疫荧光法检测组蛋白磷酸化和甲基化情况评估细胞衰老状况。CCK-8检测不同浓度MK-2206及MK-2206与MLN8237联合对IMR-3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状况。Western blot法检测MK-2206与MLN8237联合用药对IMR-32细胞Akt、pAkt、STAT3和N-Myc表达的影响。[结果] MLN8237作用IMR-32细胞后,细胞核体积明显增大,细胞呈现大而扁平的衰老状态,细胞蓝染数显著增多;组氨酸H3 Ser10磷酸化水平和组氨酸H3 K9甲基化水平显著性升高。Western blot显示衰老IMR-32细胞内磷酸化Akt和STAT3蛋白显著性上调。10μmol/L MK-2206干预衰老细胞72h和96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0.13±5.30)%、(74.29±4.06)%,较不干预衰老细胞组显著性下降。在MK-2206与MLN8237联合作用下细胞出现明显凋亡,凋亡率为(15.70±0.97)%,而不干预衰老细胞组细胞凋亡率为(8.81±1.33)%。同时两药联合组胞内pAkt、STAT3和N-Myc蛋白显著性下调。[结论] MK-2206可能通过抑制衰老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内pAkt,下调STAT3和N-Myc蛋白的机制,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清除MLN8237诱导的衰老细胞目的。

刺玫果提取物抗衰老作用的研究 下载:43 浏览:377

怀雪 孟永海 王艳艳 王知斌 卞宏生 马智超 孟祥瑛 翟春梅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11期

摘要:
将野生刺玫果用80%乙醇回流提取,冻干成粉,测定总黄酮含量。在培养基中添加低(0.115%)、中(0.461%)、高(1.845%)不同浓度的刺玫果冻干粉喂养果蝇,对果蝇寿命及寿命相关行为学指标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刺玫果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为220.6 mg/g。在果蝇寿命实验中,当给药剂量为中(0.461%)剂量时,雌雄果蝇的平均寿命达到最高。高(1.845%)、低(0.115%)剂量也对果蝇寿命有一定的延长作用,雌雄果蝇寿命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抗亚急性氧化损伤实验中,与空白组相比雌果蝇在中剂量组(0.461%)存活时间最长,延长27.40%,而雄果蝇在高剂量组(1.845%)存活时间最长,延长28.65%。此结果同样体现在30日龄果蝇的攀爬实验和体内水分含量测定实验中。在果蝇繁殖实验显示,低剂量组(0.115%)7、15日龄的果蝇在7 d内出生的子代数量最多,中剂量组(0.461%)30 d的果蝇在同期出生的果蝇子代数量最多,而高剂量组(1.845%)呈现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刺玫果提取物具有抗衰老作用,可延缓果蝇寿命、改善果蝇寿命相关的行为学指标。

基于呼吸熵原理下的细胞衰老实验设计 下载:76 浏览:481

黄健嵩 陈帮强 娄小勇 《生物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细胞衰老代谢减慢知识为背景,以呼吸熵为原理,将20 g樱花、樟树等10种植物的成熟叶和老黄叶分别放入550 mL的塑料瓶中,用气球封住瓶口,在黑暗环境中处理72 h后,观察气球内陷程度,并用死亡的成熟叶、死亡的老黄叶和滤纸模拟叶设置对照。通过实验,所有植物的成熟叶72 h后气球内陷程度和氧气减少量大于老黄叶。说明衰老程度大的老黄叶代谢小于衰老程度小的成熟叶。这一成果应用于教学不但让师生直观理解细胞衰老代谢减慢的特征,更重要的是该实验方案是理想的研究性学习资源,应用在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葡萄果实品质及叶片衰老的影响 下载:72 浏览:360

薛竟一1 王瑞雪1 魏蓉1,2 张朝红1 《土壤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以3年生露地栽培葡萄户太8号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不同时期叶面喷施亚硒酸钠的方法,探究提高葡萄果实硒含量方法及其延缓叶片衰老的效应。结果表明,喷硒后新抽生出副梢新叶中的硒含量与老叶中硒含量呈高度正相关(r=0. 99),硒在葡萄植株内具有移动性,可重复利用。不同浓度处理以50 mg/L亚硒酸钠处理后的果实品质最好;不同时期处理下始着色期处理后的果实品质最好。50 mg/L亚硒酸钠处理后延缓叶片衰老效果最明显。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可有效提高葡萄果实含硒量从而提高果实品质,有效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从而增加叶片光合量进一步延缓叶片衰老。

中医学中“虚”“损”“衰”辨析 下载:72 浏览:522

张敏 胡镜清 《当代中医药》 2020年10期

摘要:
通过对"虚""损""衰"本义辨析,从"虚""损""衰"的病证与治法进行文献梳理。"虚"为虚弱、不足之义,虚证的治疗应明辨气血阴阳脏腑之所属,以补为主。"损"为减少、损害之义,"积虚成损"是虚损性疾病形成的渐进演变的病理过程,"损"必伴有脏腑组织的损伤,应以"益""调""缓"的方法治疗,不同于单纯的补法。"衰"为衰弱、衰老之义,虚衰较虚程度更深,进一步可发展为邪盛正衰的亡脱证;另外,老年疾病的发生往往与衰老相关,延缓衰老的治疗则以补益五脏为主,重在补肾,兼以化痰祛瘀。

衰老的身体存在与社会意义——“医养结合”的问题化叙述 下载:87 浏览:479

胡婕婷 《老龄研究进展》 2018年4期

摘要:
基于社会活动和社会撤离理论,通过对医学理论、社会文化及老年人自身对于衰老的不同叙述进行梳理。基于2016年5月在北京市西城区Q社区的观察和访谈资料,分析现有的医养结合制度设计和服务实践中所暗含的社会意义及其作用方式,并进一步探讨关于医养结合的制度设计和服务实践如何影响和塑造了老年人自身的身份认同。

抗衰老中药药理作用研究 下载:350 浏览:3576

甘莹 《中国中医药》 2023年6期

摘要: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抗衰老领域已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医疗模式的转变,特别是向预防医学的倾斜,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使得国际市场对保健药品和抗衰老滋补剂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中药以其独特的治疗理念和丰富的药物资源,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我国传统医学中蕴含的抗衰老智慧和实践经验,为现代药理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对象和线索。本文旨在综合分析和评述当前中药在抗衰老领域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