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用户体验及运动追踪的可穿戴设备创新设计 下载:49 浏览:379

张淼1 綦晓倩2 李咏梅2 《设计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通过对现有可穿戴运动设备的调查和分析,突破现有的记录步数和跟踪睡眠功能,旨在打造一套针对街舞、轮滑等街头运动及瑜伽、舞蹈的新的运动方式。从开放、娱乐、创新、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重新定义一套可穿戴运动设备,包括戴在手腕、脚踝上的运动姿态追踪设备以及放在地面上的动态追踪摄像机,二者结合实现高精度的动作和姿态捕捉;重新定义交互方式和反馈形式,增强运动过程中人与机器的互动。

基于眼动追踪的无人机造型特征识别研究 下载:70 浏览:486

杨瑞婷 《设计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从消费者行为的角度对航拍无人机造型的认知特征和品牌的识别模式进行研究,总结消费者的认知规律,提取产品的品牌基因。以眼动实验为主要方式,感性评价为辅助,对两个品牌的航拍无人机产品进行了造型特征和品牌的识别研究。结合眼动实验和感性评价结果,得出了消费者对无人机产品的认知行为特征,和对不同品牌感性特征的评价,有助于为相关产品设计过程中明确品牌形象提供思路。

基于视觉的室内四旋翼无人机目标追踪系统设计 下载:51 浏览:349

龚子然1 代勇1 王响2 王玉花1 《中国仪器》 2018年5期

摘要:
针对无人机在室内飞行无法依靠GPS定位飞行,还有一些人员无法到达的地点进行关键信息的搜寻工作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视觉的室内四旋翼无人机目标追踪系统,实现室内定位自主飞行与物体自主识别跟踪功能。

我国居民的社会地位认知、收入差距和消费支出——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调查数据 下载:84 浏览:372

杨宝玉 《中国经济》 2018年10期

摘要:
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了社会地位、收入差距与地位性消费支出的关系。首先,自我社会地位认知对消费支出存在积极影响,同时自我社会地位认知对地位性消费也存在积极影响,从影响系数来看,对消费支出的影响低于地位性消费的影响。其次,在收入差距较大的区域,主观社会地位与地位性消费的关系得到了强化。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我国政策具有较大的启示意义。第一,应当关注社会舆论导向,避免过度物质化的价值观得到广泛传播,倡导健康的消费理念。第二,地方政府应当建立更完善的收入分配机制。第三,推动国家的遗产税征收。

体育学习经验与多目标追踪关系的研究进展 下载:76 浏览:481

宋亚伟 《中国体育科学》 2019年2期

摘要:
多目标追踪能力在多种体育活动与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体育学习经验与多目标追踪能力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探讨多目标追踪能力受学习经验的潜在影响。综合已有文献,男女在多目标追踪成绩上存在性别差异,通常情况下男性的多目标追踪能力强于女性,噪音对多目标追踪能力也存在影响,体育经验年限、运动技能水平等均对多目标追踪能力有影响。综上,体育学习不仅仅具有提高身体素质的功能,更具有提高个体多目标追踪能力的潜力。

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发展历程追踪 下载:57 浏览:433

李博1,2 冯俏彬3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9年12期

摘要:
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诺德豪斯(William D.Nordhaus),以表彰其在气候变化经济学领域所做出的贡献。曾经不太热门的气候变化经济研究领域,如今正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以Web of Science作为文献搜索引擎,以"climate change"作为标题,"economic"作为主题进行检索,得到1991~2018年共3632篇文章,然后以这些文章作为基础数据,利用可视化软件,采用聚类分析、数据挖掘等方法得到文献共被引图和关键词国别(地区)图,对气候变化经济学的研究发展历程进行系统追踪。结果表明,在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领域,不同阶段研究主题各有侧重;在文献发表数量上,该领域发表文献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中国论文数量排名全球第6位;中国学者在该领域做出了一些贡献,但并不处在研究前沿,尚缺乏开创性的进展。

基于连续时间广义预测校正的水下非线性追踪博弈控制 下载:53 浏览:430

程瑞锋1 刘卫东1,2 高立娥1,2 康智强3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针对复杂环境下的追踪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连续时间广义预测校正的水下非线性追踪博弈控制算法.利用连续时间广义预测对目标机动偏离趋势进行在线预测补偿校正,将机动目标紧缩于最大捕获概率扇面之内,同时引入零效控制参数和连续时间广义预测校正算法,解决了微分对策动态博弈剩余时间难于估计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将算法应用于水下非线性追踪博弈的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兼顾了控制约束与干扰抑制性能,能够实时有效地对抗初始偏差和随机扰动,不仅具有良好的导引效果,而且有效提高了系统对环境干扰的鲁棒性.

基于余弦相似度的正交匹配追踪算法研究 下载:84 浏览:464

钱秋亮1 董宝伟1 邵馨叶1,2 邵建龙1 《数据与科学》 2020年7期

摘要:
压缩感知理论的提出极大促进了信号等领域的发展。为了精确的恢复原始信号,本文在正交匹配追踪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余弦相似正交匹配追踪算法,该算法结合广义选择原子的思想,加入余弦相似系数,进一步提高对原子相关性选择,从而提高信号重构的精度。并通过在不同稀疏度及压缩比下进行信号重构,结合精确重构率对不同信号进行重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改进算法在重构精度上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关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与DNA的放射性追踪”试题特点及难点突破 下载:76 浏览:488

吴春萍1 金莉2 《生物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关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与DNA的放射性追踪"的试题,抓住细胞分裂和DNA半保留复制知识间的密切联系,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考查,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学生错误率较高。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应用画图法解答这类试题,用双螺旋表示DNA分子,用双色笔画图以区分放射性DNA链和无放射性DNA链,帮助学生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从而使学生能正确理解题意,顺利解决问题。

冲动购买消费者网络商品分类加工方式的眼动研究 下载:53 浏览:422

金朗1 武邦涛1 车海2 《管理与科学》 2018年6期

摘要:
本文应用眼动技术,通过考察高低冲动购买倾向个体在分类决策时眼动轨迹特征的差异,来研究冲动购买消费者分类信息加工方式的特点。研究结果显示,高冲动购买倾向的消费者的加工深度更低,会对商品选项投入更少的注意资源,并搜索更少的相关信息;高冲动购买倾向的消费者更偏好图片加工,会搜索更多的图片信息,并对图片内容投入更大比例的注意资源。本研究对冲动购买消费者信息加工方式的发现,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冲动购买的相关理论,也为网络零售商的营销管理活动提供了借鉴。

智能化交通视频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 下载:76 浏览:356

祝介融 《数据与科学》 2018年10期

摘要:
随着城市化建设不断的加速,城市交通的管理问题,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在接下来需要面临的挑战。为了提高交通视频的转换能力,提高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智能化交通视频图像处理技术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如果该技术在最终能得以实现,将直接影响道路交通控制能力。本文对于道路监控系统中涉及到的图像处理技术进行介绍,希望能够帮助相关成为人员在未来的工作过程中得到一些参考和意见。

基于转角补偿的智能车辆循迹控制系统 下载:14 浏览:299

杨阳阳 何志刚 汪若尘 陈龙 《传感器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文中提出了一种转角补偿智能车辆循迹控制系统。系统由纯追踪控制器和转角补偿控制器组成。PP控制器直接控制车辆跟踪路径;转角补偿控制器基于PI控制理论,综合考虑行驶偏差及道路曲率进行转向角补偿,其参数采用模糊控制理论实现自适应调节,进一步改善系统跟踪性能。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较于传统PP循迹系统,该系统在不同车速下横向偏差峰值降低了50%以上,方向偏差峰值降低了20%以上,路径跟踪性能显著提升。

2000~2015年苏州市土地利用效益动态测度及障碍追踪分析 下载:93 浏览:468

朱文娟 孙华 《土壤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科学评价土地利用效益,动态追踪障碍因子可为后续土地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本文运用改进熵权TOPSIS模型从"经济-社会-生态"三维视角对苏州市2000~2015年土地利用效益进行测算,并对其演变态势、速度、效益加速度进行了定量研究及效益预测,同时引入障碍度模型进行障碍因子动态追踪分析。结果表明:(1)苏州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由2000年的0.2287逐步提升到2015年的0.6765,实现了"低级-中级-良好"的梯度跨越,(2)综合效益增长速度经历"波动剧烈-快速上升-趋于平稳"的演变过程,而效益加速度变化明显滞后于土地效益速度且波动幅度更大,2010年后逐渐减缓;(3)土地利用效益制约因素经历了"社会-经济-生态"主导的转变,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工业固废排放量、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城镇化率等成为制约苏州市土地利用效益增长的关键因素;研究旨在明晰土地利用效益演变规律及存在的问题,以便为今后苏州市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基于特征选择与时间一致性稀疏外观模型的目标追踪算法 下载:84 浏览:488

张伟东 赵建伟 周正华 曹飞龙 《人工智能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为了更有效利用追踪目标的判别特征信息,提高目标追踪的精度和鲁棒性,在粒子滤波追踪框架下提出基于特征选择与时间一致性稀疏外观模型的目标追踪算法.首先,采集目标的正负模板和候选目标,根据特征选择模型对正负模板和候选目标进行特征选择,去除多余的干扰信息,得到关键的特征信息.然后,利用正负模板和候选目标的特征建立多任务稀疏表示模型,引入时间一致性正则项,促进更多的候选目标与先前帧的追踪结果具有稀疏表示的相似性.最后,求解多任务稀疏表示模型,得到判别稀疏相似图,获取每个候选目标的判别分,根据目标追踪结果更新正负模板.实验表明,即使在复杂的环境下,文中算法仍然比其它一些追踪算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辱虐管理对服务偏差的影响机制:一项日记追踪研究 下载:56 浏览:409

王洪青1 肖久灵1 彭纪生2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9年9期

摘要:
文章基于情感事件理论,从组织内部视角探究员工每天实施服务偏差行为的动态机制,即每日辱虐管理通过每日消极情绪正向影响每日服务偏差的动态作用机制。同时,基于控制理论探讨组织伦理氛围在服务偏差形成机制中的干预效果。通过对餐饮服务业73名员工连续一周的追踪调研数据分析发现,每日辱虐管理对每日服务偏差具有显著的正效应,每日消极情绪在该机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自利氛围能显著削弱每日消极情绪对每日服务偏差的正效应,关怀氛围、规则氛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研究结论对服务业有效抑制服务偏差行为,对提高服务质量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种采用等效传输阻抗法的新型电气距离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下载:83 浏览:505

鲍海 房国俊 《电网技术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电气距离是无功电压分区控制的基础。现在广泛应用的电气距离计算方法是灵敏度法,但是该方法缺乏空间位置关系的概念且计算结果不准确,难以令人信服。针对以上缺点,文章从阻抗角度提出了一种新的电气距离计算方法,即等效传输阻抗法。该方法以潮流追踪为基础,在构建广义支路求取等效传输阻抗的基础上,取其模定义为电气距离。该电气距离通过等效传输阻抗反映两个功率量间的联系紧密程度,符合"电气"的概念;也满足对称性,即功率量A到功率量B的距离等于功率量B到功率量A的距离,符合"距离"的概念。将该电气距离计算方法应用于IEEE9节点系统分区,并与灵敏度法分区结果相比较,可知该方法更能适应系统的动态变化,得到更准确、合理的分区方案。

基于数字地球平台的热带气旋可视化研究 下载:52 浏览:479

毕硕本 贡毓成 路明月 周浩 汤智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0年5期

摘要:
热带气旋常伴随发生暴雨、风暴潮等,对我国东南沿海影响严重。热带气旋可视化能直观地展示其运动状态、发生过程和内部结构,为研究、预报提供支持。基于开源库Cesium构建数字地球平台,介绍了系统架构,验证了点云法对云场数据可视化的适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追踪的改进风场可视化方法,包括风场粒子属性计算、风场粒子绘制及风场粒子管理。仿真试验表明,利用点云法仿真的云场细节丰富、纹理清晰;利用改进方法仿真的风场相较于传统方法,在保证性能损失较少的情况下,实现了动态与渐变效果,更具真实感。为真实再现热带气旋数据中的云场与风场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途径。

基于链表的实时屏幕空间反射技术 下载:68 浏览:439

孟蓉蓉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18年9期

摘要:
在游戏和虚拟现实领域,真实感是人们追求的热点之一。反射是体现真实感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实时屏幕空间反射技术(SSR)被应用到很多游戏中,SSR是在屏幕空间中求场景反射,物体缓冲区(G-Buffer)中没有背面信息,导致反射点为背面点的时候无法求交。提出一种改进算法,对G-Buffer中的信息以动态链表的方式进行扩充,使得在反射求交步骤可以得到背面点的信息。实验表明,这种方式可以解决场景中背面反射的丢失问题。

基于监控视频的前景目标提取 下载:49 浏览:498

刘钱源 杨欢欢 刘培鑫 张承进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18年1期

摘要:
对含有动、静态背景的稳定图像处理时,对比了主成分追踪鲁棒主成分分析法(RPCA)、贝叶斯鲁棒主成分分析法(Bayesian RPCA)和高斯混合模型的鲁棒主成分分析法(MoG-RPCA),3种方法对静态背景下的前景提取都较为完整.而动态背景下只有Bayesian RPCA和MoG-RPCA提取出了完整的前景目标,但是Bayesian RPCA计算速度很慢,且不能够处理复杂噪声.所以MoG-RPCA模型更具有对复杂噪声的适应性,动、静态背景情况下均提取出精度较高的前景目标,且具有较快的计算速度.当图像不稳定时,采用改进的MoG-RPCA模型对非稳定拍摄的抖动视频进行前景目标提取,并在第197帧抖动图像中清晰地提取出显著前景目标,且运算速度较快.在为了快速找到目标出现的帧时,对高斯混合模型背景差分法进行改进,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快速得到聚类中心点,然后作为高斯混合模型背景更新时的初始化均值参数,从而提高在复杂场景下前景目标的检测精度.对于多角度追踪任务,不同角度、近似同一地点的多个监控视频图像中前景目标的提取,可采用跨摄像头视角跟踪结果融合的方法,然后对目标进行匹配.

产后康复与追踪管理的重要性及方法介绍 下载:201 浏览:1968

李佳颖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8期

摘要:
妇女产后,特别是产褥期,也就是从胎盘娩出到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完全恢复至未孕状态,通常需要6个星期。在此期间,母体将经历一系列显著的改变,包括生殖系统、乳房、循环系统及血液系统等的变化,导致产妇在精神上和肉体上都很脆弱。若没有科学、合理的卫生护理进行保健治疗,产妇有可能发生一系列并发症,严重时会危及产妇的生命。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