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大数据技术在金融风控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113 浏览:918

许展豪 《金融研究杂志》 2024年5期

摘要:
金融风险控制是金融活动中的重要环节。随着科技的发展,大数据技术可为金融风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本研究以大数据技术在金融风控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采取数理统计方法、风险评估方法和机器学习等技术为研究方法,结合实证分析和理论阐述,研究大数据技术在金融风控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情形。研究发现,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金融风险识别的精度和效率均有显著提高,风险决策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此外,金融机构在风险防范、风险预警及风险处置等环节,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本研究对于推动金融风控工作的现代化,以及提升金融业综合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近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立项特征研究 下载:24 浏览:214

李建辉 刘鑫 李永新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是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重要渠道之一。为了对重点项目的发展现状进行定量观测,本文使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重点项目的总体情况、学科分布特征、研究人员构成和资助地区分布与演变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9年,该类项目的立项项数与资助金额持续增长,资助强度不断增大;医学科学部立项项数与资助金额均领先于其他科学部;项目主持人的平均年龄服从近似正态分布;资助地区分布差距较大。在此基础上,本文给出了相关建议,以便为重点项目的组织与管理和相关科技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依据。

深度学习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述评 下载:21 浏览:214

朱冬亮2 文奕1 陶欣3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度学习作为一个新兴分支,由于其自动特征学习与函数模拟构建方面的优势,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不菲成绩。为了解深度学习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本文通过文献调研的方法,对深度学习在该方向相关成果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发现,深度学习在该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生物信息学、医学图像识别、病症预测、临床辅助决策和药物开发等方面,已有研究通过将该领域的文字、图像、信号等记录信息进行多维量化,利用深度学习开发多种模型进行数据特征学习、信息挖掘、状态模拟,完成了识别、评价、预测等功能。深度学习凭借其复杂模拟算法的优势,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实践取得了优于传统算法的成果,并且在疾病自动编码、多数据源整合分析、公共卫生领域等方面的应用实践值得进一步探索。

美国数据智能领域国防预研布局分析 下载:18 浏览:184

刘凌旗1 秦浩1 赵金旭2 郭洁宇3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在创造性地培育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占据引领性地位,数据智能的发展推动作战理论变革和装备智能化,为国家安全治理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分析了数据智能的基本概念及其相关战略规划,梳理了智能基础类和人机应用类的十个典型国防预研项目,从使能技术、知识推理、自适应算法、人机共生等角度论述相关国防预研的发展特征与趋势。研究认为,在国防工业转型升级的新时期,我国应着重突破数据智能基础研究瓶颈,力争走在理论前沿;加速数据智能共性技术攻关,确保完全自主可控;设计数据智能成果应用场景,打造新型国防能力。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大流行模拟研究分析及启示与建议 下载:18 浏览:229

刘昊 张志强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为推动政府和公众关注潜在的传染病威胁,提升政府在大型传染病暴发时的应急管理能力,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健康安全中心已先后4次举办传染病演习模拟研究活动。本文详细分析这4次演习活动的背景、过程和政策成果,结合我国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建议,包括:1)完善建设国家和地方各级疾病控制体系; 2)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大数据管理信息体系建设; 3)公共卫生领域的智库要加强前瞻性公共卫生战略与政策研究; 4)政府部门需要高度重视公共卫生领域各种传染病预警和应对策略研究; 5)建立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物资战略储备; 6)加强人口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科研创新; 7)积极在全球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领域发挥中国影响力。

国际海洋牧场技术发展态势及其启示 下载:26 浏览:213

牛艺博 董利苹 王金平 曲建升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大力推进海洋牧场建设,是优化海洋生态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渔业转型升级、推动渔业供给侧改革的有效途径。海洋牧场技术的发展直接关乎海洋渔业的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效。本文首先梳理了主要的海洋牧场技术的发展进程及主要国家的发展战略,结合海洋牧场技术专利的发展态势,总结出海洋牧场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对标国家政策对专利的促进作用,对比分析了海洋牧场的技术布局和发展情况。最后结合专利分析结果和国际海洋牧场的政策,为我国海洋牧场建设提出建议。结果表明:1975—2019年,海洋牧场技术专利量持续增加;国家方面,韩国专利数后来者居上,我国、日本和美国紧随其后;机构方面,我国专利申请主要以高校为主,且表现突出,国外主要以企业为主。技术布局方面,专利重点分布在水生动物养殖、生态调控和牧场设施方面,苗种繁育、驯化控制、环境监测管理和鱼获深加工等技术将是未来发展方向。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及其在水中重金属吸附的应用研究现状 下载:24 浏览:255

李殿鑫 张鹏阳 亦青 杨军伟 刘建刚 魏中举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具有设计合成方法多样、合成后易于改性、对重金属吸附量大、平衡时间短等优点,已被广泛研究和应用。近年来,MOFs在水中重金属吸附中的应用研究,成为了十分热门的课题。水稳性是反映吸附材料在水中稳定性的重要参数,具有良好的水稳性是MOFs成功地应用于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前提。本文结合近十年MOFs在重金属吸附领域的研究情况,从MOFs的合成、水稳性、在重金属吸附中的应用、再生与重复利用几个方面,综述了MOFs的合成方法、MOFs的合成后修饰、MOFs的水稳性、MOFs对水中As、Pb、Hg、Cd、Cr、Cu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以及MOFs的再生等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今后MOFs在重金属吸附领域的研究方向,为MOFs在重金属吸附领域中合成与应用提供参考。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 下载:21 浏览:254

任娇菡2 任真1 徐进3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作为世界知名的理工大学之一,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拥有21位诺贝尔奖得主,在经费保障、国际化教学、师徒传承、课程设置、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术评价机制、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独具特色。本文采用网络调研、文献调研、案例分析等方式对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教学与科研模式进行剖析,最终将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归纳为"三要素"模式,即为学者提供教学基本保障、创新文化土壤及学术生态环境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参考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重点提出了有关经费支持、思维培养、学术评价机制的三方面建议,以期为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启示和借鉴。

专利运营基金发展调研综述及相关启示 下载:41 浏览:252

张雯1 庞弘燊1 胡正银2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随着我国对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视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理念的广泛推进,以知识产权为中心形成的各种金融活动日益活跃,各国为了构筑并维持竞争优势,纷纷加入专利资源争夺战,全球专利市场一片火热。本文以专利运营基金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产生背景与发展历程出发,着重对国内外专利运营基金的实践探索展开分析,了解各自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差异,总结其出色成果和经典案例发现,国外专利运营基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经验更为丰富。在此基础上,提出地方专利运营基金新模式的构建思路:以政府投资为主导,多种运营方式协同支撑科技发展;优化地方政府专利运营基金政策库的组合方式等,为我国专利运营基金更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全球碳纤维技术发展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下载:33 浏览:247

田雅娟1 张志强1 陶诚2 杨明2 巴金3 陈云伟1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型高分子无机纤维材料,力学性能优异,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车辆制造、武器装备等领域。碳纤维研发已被我国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本文简明概述了碳纤维技术领域主要研发国家/地区的研发态势,分析了美、日、欧、韩等碳纤维技术先进国家/地区的发展经验;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2010年以来全球碳纤维研究的论文和专利产出年度趋势、领先研发机构、研究热点等进行分析,以反映碳纤维技术主要研发国家/地区、机构的竞争态势;扫描了2015年以来碳纤维技术研发最新动态和技术进展,以揭示前沿研发趋势。论文最后针对我国碳纤维技术研发提出了几点建议,为我国碳纤维技术未来研发决策布局提供咨询建议。

2003—2016年核技术及其应用基金项目分布及趋势分析 下载:24 浏览:248

辛督强 杨铜锁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为反映我国核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科学基金的资助特点,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ISIS数据库作为计量数据来源,利用定量分析方法对立项数目、经费、项目类别、二级研究方向、学科队伍、依托单位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6年间,科学基金对核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的资助规模不断扩大,但存在着跟踪热点研究多、研究方向相对集中、项目类别单一、不同类型依托单位不平衡等问题。最后提出相关建议,为国家基金的合理分配和相关研究人员申报项目提供参考依据。

韩国科学技术预测调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下载:49 浏览:263

金瑛1 方晓东2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科学技术预测是一个国家决策的基础与前提,是制定科技发展规划的背景材料,也是提高科学技术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韩国科学技术预测起步较晚,却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在1994—2016年间,韩国共完成了5次科学技术预测调查,在工作流程、方法和推进体系上都有了长足进步,呈现注重科学技术预测调查推进体系的完整性、注重研究成果的应用、注重发挥领域专家与年轻人的作用等特点。本文在总结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开展科学技术预测活动的启示。

广州市住房租赁新政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 下载:52 浏览:369

赵亮 汪园林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8期

摘要:
为研究广州市住房租赁新政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结合广州市实际政策与理论做出假设,认为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广州市住房租赁市场扩大从而影响住房买卖市场,同时,房价对租金的影响会减小,租金对房价的影响会增大。通过建立租金与房价的VECM模型进一步研究,发现实际研究结论与假设相符合,即新政前后租金与房价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据此可以从统计学的角度说明新政推动了住房租赁市场与住房买卖市场的互动和融合,这对于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并提出了继续扩大政策实施、增大租赁住房供给的同时也要保障租户权益、保量也要保质的政策建议。

全球金融治理的合法性困局及其应对 下载:68 浏览:495

廖凡1,2 《中国法学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全球金融治理的合法性困局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充分暴露并引起广泛关注。全球金融治理存在三个突出特点,即危机驱动、内在失衡和非正式性。全球金融治理的合法性困局与这三个特点紧密相联,表现为"民主赤字"问题、正当程序问题和规则效力问题。后危机时代,在二十国集团的主导和推动下,国际社会和有关机构从增加主体代表性、强化程序规范性、提升规则权威性等方面尝试"破局"并有所收获,但并未解决全部问题。晚近以来,美国日益突显的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和"逆全球化"倾向,使得全球金融治理的合法性面临新的挑战。未来应当坚定遵循多边主义原则,改革完善既有多边金融治理体系,建立健全新兴国家主导的治理机构和机制,强化相关议题设置能力,并在反思国际规则"软""硬"之别的基础上,平衡全球金融治理的合法性与实效性。

中美两国风险投资行业比较分析及启示 下载:36 浏览:407

张俊芳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作为打造新动能资本的重要手段,风险投资的作用日益凸显。随着风险投资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风险投资大国。然而,繁荣的背后掩盖了中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短板与不足。对此,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在行业内生结构、生态系统构建、政策监管等多方面进行对标研究后发现,我国风险投资行业仍然存在行业内部管理水平有限、缺少长期投资、退出渠道受限,以及监管设计不完善等问题,亟待完善。

金钱“占有即所有”原理批判及权利流转规则之重塑 下载:86 浏览:475

孙鹏 《中国法学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金钱的高度可替代性并不必然排除其特定性,而金钱之特定包括物理特定和价值特定两个层面。"占有即所有"原理毫无节制地保护金钱的后续受领人,也不当保护了占有人的债权人,其流通保护功能可为善意取得制度所替代。金钱占有移转时,原权利人之物权只能依移转所有权的意思而消灭,但金钱占有非因移转所有权的意思而移转时,原权利人也将因金钱丧失其价值特定性而失去物权性保护。原权利人与占有人的金钱混同后,若能确定原权利人的金钱价值仍为占有人支配,则价值特定性犹存。若混同金钱全部消耗,则价值特定性丧失。若混同金钱部分消耗,推定原权利人的金钱价值按比例减少。为合理平衡原权利人和占有人之债权人的利益,当混同金钱或其替代物价值降低时,原权利人应通过拟制信托按比例分享混同金钱之价值。价值升高时,原权利人应基于优先权回收其金钱价值。价值恒定时,可选择拟制信托或优先权对原权利人进行物权性救济。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与经济增长效应 下载:68 浏览:420

刘亦文1.2.3.4 丁李平2 李毅2 胡宗义2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发展普惠金融是新时代中国加快推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和金融改革创新的战略重心。从金融服务渗透性、服务可得性、使用效用性和可负担性四个维度出发,结合中国国情构建了中国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基于变异系数法对2005-2015年中国各地区普惠金融水平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中国各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程度整体还比较低,各区域发展不均衡,但各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的势头良好。基于固定效应的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不同阶段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普惠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双门槛效应确实存在,门槛1和门槛2的估计值分别为0.279和0.405,当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低于0.279时,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正向的,但并不显著;当金融发展水平大于0.405时,其系数为0.004,对经济增长也其显著正向作用,但其值大小明显降低;当金融发展水平大于0.279且小于0.405时,其系数为0.094,对经济增长起着显著促进作用。这些结论为我们下阶段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对策依据和新的思路。

科技金融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影响研究 下载:35 浏览:419

张玉华 张涛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本文从产业地理集中与产业集聚角度测度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并利用2005-2015年我国省际间数据构建了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呈现空间集聚性,且协同集聚水平很大程度上受自身前期惯性的影响;科技金融主要通过研发经费投入和政府科技投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发展。本文的研究为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政策性启示。

农村金融发展的人力资本门槛效应研究 下载:75 浏览:409

温涛 张梓榆 王定祥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关于金融发展"财富门槛"效应的研究可谓浩如烟海,然而金融发展的人力资本门槛却是学界较少关注的地方。本文运用2006-2014年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农村金融发展的人力资本门槛效应进行检验,发现:(1)农村金融发展存在显著的双重人力资本门槛效应。(2)随着人力资本的逐渐提升,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由最初的强烈抑制逐渐变为中度抑制并最终变为微弱促进。(3)农民人力资本与农村金融发展的耦合度与农民收入水平存在着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但目前二者的耦合度还普遍较低。综上,要发挥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不仅需要围绕农村金融自身进行改革,还必须充分考虑农民人力资本的实际情况,否则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便无法与市场进行有机结合。此外,还应通过教育和培训提升农民人力资本,实现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人力资本实现良好的耦合互动,进而让农村金融的发展更加有效地缓解"三农"问题,助推全面小康的实现。

税收规避能影响企业现金持有价值吗? 下载:81 浏览:428

郑宝红1 曹丹婷2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2008-2016年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税收规避对企业现金持有价值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全样本中税收规避没有增加企业现金持有价值;在管理者代理成本低组和控股股东代理成本低组,税收规避增加了企业现金持有价值;在管理者代理成本高组和控股股东代理成本高组,税收规避降低了企业现金持有价值。进一步分析发现,信息披露质量高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在税收规避与现金持有价值的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以上研究结论对于深入理解企业税收规避行为以及如何提高企业现金持有价值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276]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