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对高中教育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技巧初试 下载:236 浏览:2374

王美文 《中国音乐学报》 2023年8期

摘要:
音乐课程是高中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培养高中阶段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以及渗透审美教育的重要体现,而欣赏教学能够提升高中阶段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由此可知,教师不仅要探索高质量的音乐欣赏教学技巧,而且还要进一步优化审美教育。

刍议初中音乐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审美素养 下载:370 浏览:3705

蔡金枝 《中国音乐学报》 2022年3期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音乐教学由原来的纯技能教育,转而更加注重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审美成为与技能教学并列的两大任务之一。初中阶段音乐教学要注重音乐审美教育的落实,以音乐塑造学生良好个性,以音乐引领学生思维发展,以音乐推动学生多元审美。

新课程标准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下载:275 浏览:1676

柏爱梅 《地理研究进展》 2022年12期

摘要:
众所周知,地理学科在高中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在高中教学中的不断贯彻落实,教师在教学理念方面有了很大提升,不再将教学重点只放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上,而是更关注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 下载:76 浏览:1253

冯雪苗 《生物学报》 2024年5期

摘要: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高效学习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基于任务导向和情境构建,能够积极、深入地学习知识、构建认知、解决问题并积累经验,从而全面提升各种能力和素养。鉴于探究性学习与生物科学的紧密契合,将其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将为师生双方带来显著的实践效益。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与运用探索 下载:99 浏览:1160

刘迎春 《生物技术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生物是一门知识性很强的学科,如果继续用以前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效果不大。因此,作为高中生物教师,我们要把自己融入到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中去,主动、深入的学习新课改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良好的教学方式下得到充分的发挥,帮助学生提高生物素养,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而本文将就在新课改理念下改进高中生物教学方法展开一系列的阐述。

探究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载:268 浏览:2383

文倩青 《应用化学学报》 2023年5期

摘要: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现代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氛围的良好作用。在新时代教学中,微课教学既能符合学生的学习预期,又能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对此,高中化学教师要切实突显微课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所具备的作用,让学生更为高效地学习化学知识,为今后的化学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针对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以供各位参考。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载:365 浏览:3670

申斯斯 《数学应用》 2023年11期

摘要: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多种应用,包括概念澄清、问题解决、归纳总结、探索学习和思考策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可以理清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时整理思路,总结数学知识和技巧,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索,并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方式来组织和呈现数学知识,促进他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数学概念,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应用的思考和策略 下载:423 浏览:3671

谢婷 《数学应用》 2023年11期

摘要:
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过程。通过与同伴一起探究和解决问题,学生可以积极思考、交流和分享观点,从而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丰富学习方式和策略、关注个别学习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合作技能。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下载:617 浏览:3689

李香华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21年1期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核心素养的培育已成为现阶段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尤其当学生步入到初中阶段后,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时,提出了核心素养视角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相关举措。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