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抗VEGF治疗后病灶活动性相关因素分析 下载:58 浏览:360

李凤媚 宋艳萍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分析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病灶活动性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观察研究。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确诊的PCV患者60例(60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连续3个月每个月注射1次抗VEGF药物治疗后视网膜层间或层下积液完全吸收,至少随访24个月以上。根据起始治疗3个月后复查病灶是否再活动的情况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复发组44例中,男性28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60.50±7.46)岁,平均logMAR BCVA为(0.79±0.20),平均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为(372.82±84.70)μm,平均不伴异常分支血管网(BVN)面积为(3.35±1.06)mm2,平均病灶的最大线性尺寸(GLD)为(3.05±1.20)mm,息肉位置位于中心凹、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RPED)、视网膜层间积液(IRF)或视网膜下液(SRF)、视网膜黄斑下出血(SMH)≥1 PD者分别为18、18、10、15只眼。未复发组16例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4.19±13.26)岁,平均logMAR BCVA为(0.77±0.23),平均CRT为(361.94±66.21)μm,平均BVN面积为(2.91±0.93)mm2,平均GLD为(2.06±0.62)mm,息肉位置位于中心凹、RPED、IRF或SRF、SMH≥1 PD者分别为7、11、9、10只眼。单因素分析及多元Cox回归分析比较两组间基线时各参数。结果 24个月随访期间,复发组起始治疗后平均复发时间间隔为(2.92±2.42)个月,平均注射次数为(6.61±2.12)次。两组间性别、平均年龄、logMAR BCVA、平均CRT、息肉位置、BVN面积、RP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存在SMH≥1 PD(P=0.031)、GLD大者(P=0.011)与病灶再活动性相关。结论基线时存在SMH≥1 PD、GLD小的患者经抗VEGF药物治疗后不易复发。

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抗VEGF治疗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的变化 下载:62 浏览:417

李瑾1 张胜娟2 赵伟3 闫配4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评价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合并黄斑水肿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8年4~6月临床确诊为RVO合并黄斑水肿的44例患者纳入研究,分为治疗组(n=23例,玻璃体腔注射0. 5 mg/0. 05 ml康柏西普)和对照组(不采用任何干预)。对比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行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软件自动识别及测量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网FAZ面积的变化。结果随访时间为1个月,治疗组BC-VA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治疗组患者BCVA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CMT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患者CM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后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网FAZ面积变化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单次抗VEGF治疗RVO合并黄斑水肿在短期内平均BCVA和CMT明显好转,并且未加重黄斑缺血。

VEGF基因插入/缺失突变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下载:71 浏览:488

郭辉 龙文 林程浩 盛杰 郑潇 李家俊 徐瑶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研究VEGF启动子区18-bp插入/缺失(Indel)位点对糖尿病肾病(DN)的影响。[方法]通过3%琼脂糖电泳,在DN和对照群体中检测基因型;根据分型结果统计分析基因型频率、风险值等,以及该Indel位点与DN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然后构建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检测VEGF的启动子活性; 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VEGF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等位基因型D在DN群体中的分布显著高于Ⅰ; ID和DD基因型均为DN的风险指标(OR=1.14/OR=1.03); DD基因型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极显著高于ID及Ⅱ(P <0.01); DD基因型的VEGF启动子活性是Ⅱ的2.71倍; DD基因型患者血浆中的VEGF含量显著高于ID和Ⅱ(P <0.05)。[结论]18-bp Indel位点的DD基因型能够将VEGF的启动子活性提高2.71倍,进而促进其表达,是DN的独立风险因素。

从血管形成角度探究四物汤改善卵巢功能的机制 下载:39 浏览:249

周凡茹 谈秀娟 刘霞 李凡 张明敏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11期

摘要:
卵巢生理功能的重要环节是卵泡的生长发育和排卵,以及随后的黄体形成和退化,与此过程关系密切的是周期性的血管形成。在卵巢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最主要的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其在生殖内分泌的作用方式及机制受到重视。四物汤作为中医妇科领域补血活血的经典方剂,其调经助孕的疗效得到了大量临床应用的支持,通过讨论VEGF主导的血管形成及其在卵巢血管功能发挥中的主要作用,结合现代四物汤相关药理效应物质分析,探讨四物汤基于血管形成在改善卵巢功能,实现调经助孕方面的可能机制。

AMI患者血清miR-208、VEGF-B与左室重构及炎症反应的关系 下载:86 浏览:516

叶茂 罗贵全 何小君 余冬梅 杨翰暄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微小RNA-208(miR-20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EGF-B)的变化与患者左室重构及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遂宁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90例AMI患者(AMI组)、健康对象9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的血清miR-208、VEGF-B、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AMI组患者的血清miR-208水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445,P <0.05),AMI组患者的血清VEGF-B水平显著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625,P <0.05);AMI组患者的血清IL-10、TNF-α、sICAM-1水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236、17.910、36.624,P <0.05);治疗12个月后,AMI组患者的LVEDV、LVEDD均显著的高于入院时(t=-7.697、-9.602,P <0.05),治疗12个月后的LVEF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1,P> 0.05);AMI患者的血清miR-208水平与LVEDV、LVEDD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594、0.621,P <0.05),AMI患者的血清VEGF-B水平与LVEDV、LVEDD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552、-0.497,P <0.05);AMI患者的血清miR-208水平与血清IL-10、TNF-α、sICAM-1水平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591、0.642、0.618,P <0.05),AMI患者的血清VEGF-B水平与血清IL-10、TNF-α、sICAM-1水平无明显的相关关系(r=-0.095、-0.117、0.153,P> 0.05)。结论 AMI患者早期出现血清miR-208表达升高、VEGF-B水平降低,可能与AMI患者炎症反应程度、远期心室重构形成有关。

恶性脑胶质瘤患者VEGF及TGF-β的表达改变及其对瘤体可完整切除的判断价值 下载:97 浏览:520

​李钦涛 齐平建 董虹廷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观察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瘤体和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及其对瘤体可完整切除的判断价值。方法选泽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恶性脑胶质瘤患者188例(病例组),术中留取病例组患者肿瘤及瘤旁组织,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患者肿瘤及瘤旁组织VEGF及TGF-β蛋白的表达。另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取对照组受试者及病例组患者术前24 h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VEGF及TGF-β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患者术前外周血TGF-β及VEGF水平对胶质瘤能否完全切除的预测价值。结果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瘤体TGF-β及VEGF蛋白的表达均高于瘤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外周血TGF-β及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中有126例患者瘤体完全切除,62例患者瘤体部分切除。术后随访1年,瘤体完全切除患者中死亡22例(17.46%),瘤体部分切除患者中死亡20例(32.26%)。瘤体完全切除患者术后1年累积死亡率低于瘤体未完全切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以588.0pg/mL为分界点,VEGF预测恶性脑胶质瘤无法完全切除的敏感性为80.65%,特异性为80.16%,曲线下面积为0.82,优于TGF-β。结论 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术前外周血VEGF及TGF-β水平均升高,其中VEGF水平对判断瘤体是否可完整切除具有较高的价值。

针刺联合滋阴活血通络方对非增殖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细胞因子VEGF、IGF-1的作用 下载:33 浏览:269

郭海叶1 陶钧2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滋阴活血通络方对非增殖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非增殖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滋阴活血通络方,观察组6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检测治疗前后患者VEGF、IGF-1、视力、黄斑中央区厚度(CMT),评价中医证候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EGF、IGF-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力高于对照组,CMT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85%,61/65)高于对照组(81.54%,5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联合滋阴活血通络方治疗非增殖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视力,改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IGF-1水平密切相关。

IVF取卵后应用补肾活血方防治肾气虚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临床结局与机制研究 下载:69 浏览:397

元媛1 曲晓伟2 王慧芳3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研究IVF取卵后应用补肾活血方对于防治肾气虚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临床影响,并对其可能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并同时符合中医辨证为肾气虚型的患者84例,根据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在应用相同的控制性超排卵(COH)方案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补肾活血方防治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虚评分以及HCG日相关生化指标的情况,统计患者OHSS的发生率差异,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虚评分改善情况对比,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HCG日卵泡液E2指标对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VEGF指标对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OHSS发生率进行对比,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妊娠情况进行对比,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VF-ET患者采用补肾活血方防治OHSS效果明显,能够显著降低OHSS的发生率、提高妊娠成功率,同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调整机体E2及VEGF水平有关。

疏肝健脾活血方对肝星状细胞/肝窦内皮细胞共培养体系中VEGF/VEGFR表达的影响 下载:75 浏览:483

鲁军 周凝 黄棪 夏雪皎 张俊杰 《当代中医药》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活血方逆转肝纤维化进程中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分离正常大鼠肝星状细胞(HSC)、肝窦内皮细胞(LSEC)和肝纤维化模型大鼠LSEC,利用慢病毒转染得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过表达HSC。实验分为6组,1)正常HSC组:正常大鼠HSC空白血清培养; 2)正常组:正常大鼠HSC及正常LSEC空白血清共培养; 3)模型组:正常大鼠HSC及模型大鼠LSEC空白血清共培养; 4)过表达组:VEGF过表达HSC及模型大鼠LSEC空白血清共培养; 5)模型加中药组:正常大鼠HSC及模型大鼠LSEC 10%含药血清共培养; 6)过表达加中药组:VEGF过表达HSC及模型大鼠LSEC10%含药血清共培养。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LSEC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CD31及血友病因子(vWF)蛋白表达,HSC中胶原Ⅳ、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VEGFR-2)蛋白表达;采用PCR法检测各组HSC中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VEGFR-1)及VEGFR-2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过表达组CD31及vWF蛋白表达升高(P <0. 01),而模型加中药组较模型组CD31及v WF蛋白表达降低(P <0. 01);与正常HSC组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过表达组中胶原Ⅳ、VEGF蛋白表达升高(P <0. 05),而模型加中药组较模型组VEGF、VEGFR-2蛋白表达降低(P <0. 05);与正常HSC组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过表达组VEGF mRNA表达升高(P <0. 01);模型加中药组VEGF mRNA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 <0. 05)。结论疏肝健脾活血方可能通过下调VEGF、VEGFR-2蛋白表达,进而抑制VEGF信号通路,恢复LSEC窗孔结构,从而逆转肝窦毛细血管化。

葛芪复明Ⅳ号联合抗VEGF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发黄斑水肿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44 浏览:361

勾晓梅 李雪丽 隋源 周丽霞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观察葛芪复明Ⅳ号联合抗VEGF(康柏西普注射液)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发黄斑水肿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38例(38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9例(19只眼)在抗VEGF疗法基础上加用葛芪复明Ⅳ号,对照组19例(19只眼)给予单独抗VEGF疗法。治疗3个月后复查患者视力、黄斑区OCT及眼底照相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矫正视力与黄斑水肿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 47%(17/19),高于对照组的68. 42%(13/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葛芪复明Ⅳ号联合抗VEGF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发黄斑水肿效果更佳。

走罐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疗效及对血清TNF-α和VEGF水平的影响 撤回 下载:26 浏览:200

陈萍 李丽 李玉蕊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观察和评价走罐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以走罐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异维A酸软胶囊口服,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VEGF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4/60),对照组76. 67%(46/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8周后血清TNF-α和VEGF水平组间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走罐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TNF-α和VEGF水平有关。

益气活血通络汤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Ang-Ⅱ、VEGF水平的影响 下载:49 浏览:484

杨庆宇1 赵锐2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通络汤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中医症候积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血清GFAP、Ang-Ⅱ、VEGF水平,评价临床疗效和中医症候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和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Barthel指数高于治疗前,其中治疗组NIHSS评分和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血清GFAP、Ang-Ⅱ含量降低,VEGF含量升高,其中治疗组GFAP、Ang-Ⅱ含量低于对照组,VEGF含量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临床和中医症候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临床症状,作用机制与调节血清GFAP、Ang-Ⅱ、VEGF含量有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宫宁颗粒对置宫内节育器出血不良反应者子宫内膜不同区域ER、PR、VEGF表达的影响 下载:102 浏览:554

李盼盼1 徐丽2 张芳1 李彦楠1 师伟3 《中国中医药》 2018年1期

摘要:
观察宫宁颗粒对置宫内节育器(IUD)出血不良反应者子宫内膜不同区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子宫内膜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依标准纳入IUD出血不良反应患者,宫宁颗粒和消炎痛进行干预,宫腔镜下观察并定点获取IUD压迫区、移行区、远器区子宫内膜,免疫组化检测ER、PR、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宫宁颗粒临床疗效优于消炎痛组(P<0.05);内膜损伤程度与距离IUD远近成反比,治疗前ER、PR、VEGF在不同区域表达不同步(P<0.05或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VEGF在IUD出血不良反应患者中表达显著升高(P<0.05),ER表达在压迫区降低远器区升高,治愈或好转后,较之治疗前,VEGF表达降低,PR表达升高,且表达趋于同步。结论:内膜周期性修复障碍是IUD出血不良反应患者的病理基础,宫宁颗粒防治IUD出血不良反应(瘀热型)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ER、PR、VEGF同步表达,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有关。

2μm激光切除术联合甲羟孕酮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治疗效果 下载:515 浏览:3549

谭爱琴 郭宇萍 《光电子进展》 2021年12期

摘要:
探讨2μm激光切除术联合甲羟孕酮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资料收集时间为2017年8月至2022年8月,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入组的患者进行分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行2μm激光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则联合甲羟孕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PBAC评分变化、血清VEGF与性激素水平变化、月经正常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共计33例,占94.29%,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共计27例,占77.14%,组间相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与PBAC评分治疗前均明显减少,且研究组减少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术前1d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比较无差异性(P>0.05),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研究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较对照组更低,组间相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H、FSH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月经正常率较对照组更高,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组间相比(P<0.05)。结论:在2μm激光切除术后联合应用甲羟孕酮有助于调节血清VEGF与性激素水平,抑制子宫内膜增生,促进月经恢复,减少术后复发,疗效安全显著,对促进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病情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抗VEGF辅助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眼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下载:69 浏览:712

向平 苏超群 《中国眼科杂志》 2024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增值性糖尿视网膜病变(PDR)采取抗VEGF辅助治疗对眼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确诊为PDR患者98例98眼,随机分为对照组患者50例50眼在玻璃体切除术(PPV)前没有进行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观察组48例48眼在PPV术前进行5~7天的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普康西普)治疗,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同对照组相比其玻璃体叶总的VEGF-A水平显著降低(P<0.05);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PPV术前辅助抗VEGF治疗可以将PDR患者玻璃体液中的VEGF-A水平降低,但是对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没有显著影响。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