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成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创新的根本源自创新思维,只有思维不断地实现创新突破,学生的能力才能有效提升。在教育领域,语文是以语言运用为基础的学科,语言又是思维的外在体现,语言运用的过程就是思维运转加工的过程,因此,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思维的运动密不可分。在教育改革进程中,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经成为重点内容。教师应当积极探索有效的手段,合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思维成为他们成长的关键原动力。
一、转换思维,重塑课堂
新课标在课程内容中设立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这一创新举措标志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首次以单列形式,明确了文学活动在语文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与具体要求。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文学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分量,更强调了通过文学阅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引导者,是合作者,应当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指引学习方向,而不是决定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与学生要有足够的沟通和交流,实现沉浸式阅读,加强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互动。只有让学生长期处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阅读情感中,才能实现语言和情感的丰富,使师生关系更和谐。以《落花生》这篇课文为例,这是一篇典型的以物寄情的文章,借花生,传递丰富的人生道理,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能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在课堂开始之前,要让学生分别讲一讲自己对花生的印象,说一说吃花生时的口感,自己喜欢花生的哪种吃法?然后,进入阅读阶段。学生要根据刚才自己分享的内容,透过文章了解文章背后的内涵与情感。当完成阅读后,让学生再说一说自己对花生的印象,并对比阅读之前和阅读之后自己对花生的印象有哪些改变?这样的课堂师生互动环节十分丰富,既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又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透过花生所表达的情感。
二、小组讨论,深入解读
许多教师认为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在课堂上并不注重自主阅读、小组合作等环节,导致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无法实现思维共享、情感共享。若想实现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目标,要体现阅读的自主性,强调师生间的情感互通。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要实现对文章情感的深入解读,感知作者所要传递的观念和内容,实现自身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这样的阅读课堂对小学生而言是真实且新奇的,能够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十六年前的今天》为例,本篇文章属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情景,文章内通过对事件及人物的描写,表现了既表现了李大钊同志英勇无畏、坚贞不屈、坚毅忠诚的优秀品质,也表达作者对父亲的敬佩与缅怀之情。在本节课教学时,教师要设置小组讨论环节,小组成员要分别说一说文章中的哪句话写得最好?最能直观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文章中的哪一句表达得不好?你认为可以如何换一换?以这种小组行的任务为驱动,能够鼓励学生深入解读文章,体会文章背后的情感。而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则要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观点,更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跳出文章,感知现实
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于真正经历的,真实看见且听到的事物往往会印象更深刻。若想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要注重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带领学生跳出文章,透过文章感知现实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这样的阅读课堂实用性更强,更能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开国大典》这篇课文为例,本篇课文看似是在描写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开国大典的盛况,但一字一句中都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无比激动的情感。在阅读时,学生的目光不能局限于课文,而是要透过文章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我国曾经历的千疮百孔的屈辱历史,这样才能激发小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感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对国家、对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课堂开始之前,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视频中的内容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包括盛唐时期丰盈的物产、国泰民安的社会状况以及一派盛世的景象,还包括晚清时期清朝统治力量衰落,西方列强迫使大清朝廷签订多个不平等条约,要透过时空的壁垒,感受战争年代我国人民坚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视频刺激学生内心对国家真挚的情感。完成文章阅读之后,再给学生播放一小段视频。本段视频中包括我国如今的城市发展、经济发展情况,以及航天航空、国防等方面的现状。利用这种强烈的对比,更容易激发学生真实的情感。实现文章与现实的结合,也能让学生最直观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为什么人们会对新中国成立有强烈的自豪和激动的情感。
四、结束语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实施,学生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不仅提升了审美情趣,更在思维层面获得了质的飞跃。他们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用创新的思维去理解和表达世界。这一培养过程不仅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相信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林晓燕.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10):60-62.
[2]卢昌秀.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智力,2022(07):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