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要求学生在没有教师或者没有家长的看管之下也能够拥有较强的学习驱动力,完成制定的学习任务。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学习和成长的初始阶段,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的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重要影响。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与发展过程中,需要教师紧扣数学学科教学的特征,从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出发制定有效的策略,在长期引导与教育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计算方法,明确数学计算算理,加强学生实践应用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能够实现自主学习能力与数学计算能力的同步发展。
一、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的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分析、实践、探索、创造等一系列方法进行学习活动,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构建高效课堂,在高效课堂下教师以计算能力出发,为学生整合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能够使学生采用多样化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效果,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也能够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掌握计算的基本方法,学生掌握了基本方法,才能在学习中积极行动起来从而达成预期的目标[1]。这样的课堂教学中也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自主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一过程中,教师立足于学生全体,结合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为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然后有效指导学生,让学生以自主学习进行探索、实践,最终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教师完成这一系列任务时,能够促进自身多方面能力与素质的发展,在激发学生潜能的同时,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延伸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与功能。
二、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自主学习的价值
正如上文所说,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只有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起高度的重视,并且以计算能力培养作为突破口,在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自主学习的价值,大多数教师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处在基础知识积累的阶段,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但没有教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后一阶段的发展对于数学教学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缺乏正确的引导方法
要想在自主学习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需要教师采取正确地塘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这样才能达成预期的目标。但实际上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讲解基本的知识内容,并且通过习题练习,让学生形成数学能力[2]。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忽视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导致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只是掌握了基本知识,而无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由于学生缺少对数学知识进行运用与实践,这一过程影响了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也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策略
(一)强化学生预习,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发展,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具体来说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从有效的课前预习出发,让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这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内涵,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融入与之相应的教学内容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
以小学数学“加与减(二)今天我当家”为例,在这一节课前导入活动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为学生设置自主预习任务: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小明和妹妹非常高兴,他们向妈妈提出今天我来当家,让妈妈安心工作,于是妈妈交给小明30元钱交给妹妹20元钱,让他们去超市购物,现在挺聪明的你帮忙小明和妹妹完成下面的任务。以这样的情境为引导,引入计算练习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课前预习阶段,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从而为接下来的计算能力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开展小组合作,有效促进计算能力养成
新课程改革理念提出,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创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教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使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计算能力养成[3]。具体来说,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一方面要紧扣数学教材内容提出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让学生在有效的小组合作中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计算能力,促进自主学习养成。
以“分数加减法”相关知识为例,本节课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异分母分数加减和其实际应用分数加减的混合运算以及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准备了相应的习题练习,然后让学生首先通过自主探究解决这些问题,接下来在小组合作中交流算法。在小组合作中,解决学生自主学习阶段尚未完成的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引导,帮助学生解答疑惑的同时促成计算能力的养成。
(三)优化数学作业设计,开辟能力形成的新载体
数学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款,当前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在把握作业总量的基础上,对作业的形式以及内容进行充分的优化,使数学作业能够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数学计算能力。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师可以布置实践性和探究性的数学作业,并把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行探索,并在技术探索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数学计算能力。
例如小学数学中“数学与购物”以及“购物策略”中的相关内容都可以从入到学生的课后作业中来。通过为学生布置任务型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通过有效的计算以及多种数学方式的应用形成数学能力和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对于学生的终身成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未能认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意义,因此导致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科学练习,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运用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计算能力养成,通过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对学生的数学知识以及能力进行巩固,这样才能更好的达成计算能力培养的目标,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朱 敏.提升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考[J].科学咨询,2020(04):118.
[2]曾修亮.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农家参谋,2019(12):291.
[3]何秀琼.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与发展[J].新教育时代,2021(3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