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不仅是数学教育的重要阶段, 更是塑造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核心。然 而,在现实的教学场景中,不得不面临一系列的挑 战:单一的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过时的教 学内容无法指引学生走向未来。这些问题和挑战严 重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 展。因此,如何推动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成为当务之急,必须以创新的思维和行动,提高教 学的质量和效果 [1]。
一、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概述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有效教育概念的定义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从教师的教学行为角度来考察教师的教学质量水平。第二,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的角度,看他们掌握和理解了多少知识。三是从“三效”的角度界定,即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教育需要理解为“教师教育”和“学生学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满意度,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提高教师教学的素质。这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过程,其特征有,取得积极的教学效率、良好的教学效果的综合表现。在这篇文章中,高中数学的有效教育是这样定义的。在高中数学课程基本概念的指导下,教师以实现高中数学课程目标为教学目标,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如何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以获得积极的教学效率、卓越的数学教学效果,以全面反映教师和学生活动的特点。
二、新课标下实施有效性教学的理念
(一)尊重学生主体性
在现代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们愈发关注 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的能力。为了进一步 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 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传统模式教 学过程中,高中数学课堂往往只是简单的知识灌 输。然而,这样的教学结果对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 进一步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考试频率不高的 知识点,常常只是被匆匆提及,这样的教学方式, 显然与新时代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如今,随着新 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更加明白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的重要性 [5]。 例如:在教授《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 教师可以运用合作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在简短的公式讲解后,引导学生深入讨论,相互启 发。通过对比余弦函数与正弦函数的异同,学生不 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还能锻炼团队协作的 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它不仅让 学生成为教学的参与者,更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分 享、学会倾听、学会解决问题。
(二)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包括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 运算和数据分析等方面。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及 时更新教学理念,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能力培 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能力和创新精神 [5]。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 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培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 成就感和自信心。例如:在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 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的教学中, 教师在讲到《基本不等式》这一课的时候,教师不 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不等式的定义、性质以及证明 方法,更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不等式的本质,学会 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 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探索不等式的奥秘。如教师可以用“分糖果”的问 题:“有若干颗糖果需要平均分给几个孩子,但糖 果的总数不能恰好平均分,那么如何分才能使得每 个孩子得到的糖果数量尽可能接近?”教师可以先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个问题,接着通过讨论 和推导,学生可以发现为了使每个孩子得到的糖果 尽可能接近,应使剩余的糖果数尽可能少,即最小 化 A-Bx,这就涉及了基本不等式中的“和的最小值” 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基本 不等式的应用方法,还培养了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 即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解决的能力,同时 学生也通过思考和讨论,提高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 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注重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课上,大多数的高中生生活的经验和数学知识的组合,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积累学习经验和知识要点,开始生动形象的教学,创造更多的数学知识使之生动,使之具体。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促进综合发展。例如,引入对数的概念时,就可以使用“一张纸对折 20 次就能比珠穆朗玛峰高吗?”同时,引入对数的概念时,找出五个人排成一排进行拍照,有多少种不一样的排法;“两点决定一条直线”早在许多不懂几何数学的中国木工设计师使用弹出水墨线时就已经广泛应用了;如房屋屋顶上的支架、自行车上的三角板、三角板等已广泛应用于数学。
(四)实施分层教学
学生数学基础的参差不齐是高中数学教学中 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实 施分层教学策略,即针对不同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 习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分 层教学,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确 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发 展。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注重基础知识 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 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拓展内容和挑战性任务,激发 学生的学习潜能 [7]。例如:在人教版高一数学必 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的教学中,教 师在讲到《集合的基本运算》这一课时的时候,由 于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一部 分学生可能对集合的概念、表示法以及基本运算有 较为清晰的认识,能够快速掌握并应用;而另一部 分学生则可能由于基础薄弱或思维方式的差异,对 集合的理解和运用存在困难。因此,教师可以从教 学目标、内容、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分层教学。其一, 目标分层。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教师可以设定不 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设 定较高的目标,要求他们不仅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 还能进行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对于基础较弱的 学生,则可以设定较为基础的目标,先帮助他们巩 固集合的基本概念,再逐步引导他们进行运算和应用。其二,内容分层。在教学内容上,教师也可以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对于基础较好的学 生,可以拓展一些高级的集合运算和应用,如集合 的映射、等价关系等;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则可 以从最基础的集合概念入手,逐步引导他们进行集 合的运算和问题解决。其三,方法分层。教学方法 的分层也是关键。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引导他们主动思 考、探索;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则可以采用讲解 式、演示式等教学方法,帮助他们逐步理解并掌握 集合的基本运算。
三、结语
有效的指导与高中数学教学相结合是指在新的高中数学课程基本概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其特点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汤恒锦.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10):10.
[2]孙飞.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高考,2020(24):88.
[3]秦雪萍.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