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性
与低年级的计算教学相比,高年级的计算教学任务中关于学生的数感以及运算能力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们不仅要学会如何运算,而且最重要的是理解算理,这样才有助于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提高运算能力。从整体来看,计算在小学阶段不仅是为大部分数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同时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计算能力在我国的小学数学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二、高年级数学计算教学情境创设类型
根据高年级数学计算部分的教材编排特点,我们可以将情境创设分为四大类进行分析与讨论。
(1)创设生活类情境
正所谓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将课堂情境生活化,使学生亲身体验新知识的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灵活应变的能力,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一课中,创设生活情境,通过播放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的精彩视频,进而引入课题学习。在五年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课中,创设生活情境,带上教具(牛奶和钱),出示超市购物的情境,请学生们小组合作充当店员和顾客,分析牛奶的单价是多少。如果想要更快的计算出价格,比如列竖式,又应该如何书写?创造生活类情境是为了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提升学生们的亲身体验,深化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与使用。
在计算教学中,创设与生活环境有关的情境,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经历,搭建具体与抽象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们感受到探索问题的过程是神奇且富有乐趣的,从而帮助学生爱上计算,提高学习积极性。
(2)创设操作类情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时数学活动的教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创设操作类情境能够帮助学生们主动提出质疑,获得想要寻找解决问题的动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1]。在四年级《乘法分配律》一课中,创设操作情境:通过拍摄实际待装修的厨房视频,请小小工程师进行贴瓷砖,并为学生们准备相应的学具,小组合作边贴边计算,通过亲手操作体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五年级《分数加减法》一课中,创设操作情境:课前给学生们准备折纸需要用的材料,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们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并且分析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在操作中找到解决办法,提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操作类情境创设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围绕教学目标、学情等设计合理的情境,增强情境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及可效性。将操作类情境贯穿于整节课可达到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效果,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创设问题类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我国古人早已明白问题对于学习的价值,质疑是学习的源头。世界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追究问题罢了。”由此可见,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寻求解决问题是创造型人才的特征[2]。在五年级《分数除法(一)》一课中,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学校有许多漂亮的长方形大草坪,其中这一块是我们班负责的(整体草坪的七分之四)。老师准备把本班的草坪平均分给2个小组来管理,但在分草坪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分数除法问题,同学们思考一下分草坪的问题可以转化成什么数学问题?在六年级《分数混合运算(二)》一课中,教师也可进一步深化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图画上的数学信息(第二天的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五分之一),你是怎样理解的?第二天的成交量是多少辆?这样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思考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问题类情境时,教师一定要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并讨论,最后教师进行针对性地讲解,引导学生准确地解决问题。创设问题类情境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好地讨论、合作与发展平台,在问题情境中学会思考、掌握技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探求新知识奠定扎实基础。
(4)创设故事类情境
故事是生活的一个影子,小学数学课堂中充满生动的故事,才能最具活力!创设故事类情境可以使学生在故事情节的吸引下,更加集中注意力听讲,并积极思考问题,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在四年级《有趣的算式》一课中,创设故事情境:当我们还没有发明计算器之前,法国有位老财主奥特郎,他会经常忘记保险柜密码,因此他找到了神探夏洛特帮他设计密码提示。夏洛特出了以下三道算式:(1)1111×1111;(2)9999×9999;(3)1234×9+5。请同学们想想这三个算式藏着什么奥秘?在五年级《分数与小数互化》一课中,继续深化故事情境:有一天“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中的士兵发生了争吵,打算一决高下比到底谁大,这可苦恼了两位国王。因为这两个国家之间并没有统一标准,没有办法进行比较,在座的同学们,你们可以想办法帮助一下他们吗?学生们在故事情境中找到学习的动力,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同时教师还可以将情境一直贯穿全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数学知识,打开数学思维。
教师在创设故事类情境时,要依据教材而编,将教材内容与故事有机结合。所用的故事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启发性,将教学的重难点变为曲折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这样灵活地运用故事类情境才可以让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创设高年级计算教学情境时,一定要对教材进行深度剖析,把握学习的重难点,再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情境:生活类情境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易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操作类情境促进学做合一,增加亲身体验,在做中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问题类情境发展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故事类情境提高学习集中力,寓情感于教学中,不仅教会学生数学知识,还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这四类情境都旨在帮助学生爱上数学计算课,寻找学习的乐趣,减轻学习负担,有力地解决学生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低的情况;同时也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的小学教师,开拓对高年级计算教学的情境创设,让我们的日常计算教学不再枯燥乏味,而是更加生动有趣,进而提升计算课堂的教学效果[4]。
高年级计算教学的情境创设对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革新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希望可以让不同的学生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计算课的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与进步。
四、参考文献
[1]苏能文.情景创设——让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课堂生动有趣[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1(4):1.
[2]徐节应.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运用情境教学[J].散文百家·国学教育,2020.
[3]李今欣.浅析情境创设在人教版低段小学数学"数的运算"中的运用[J]. 新课程,2020(38).
[4]贾会香.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改革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