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如果要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计算水平,就必须以多种方法指导和指导,同时还要注重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积极探索其内在本质,从而加强对其的理解和应用,从而让他们从日常的计算中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性和发散性的思维,从而增强他们的思考速度,从而让他们领略到数学计算的魅力。
一、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意义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上,数学都是非常有用的,而且在现实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加强对学生的数学计算技能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中,老师持续地提升学生的计算水平,其首要目标就是要使他们在以后的数学课程中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根基,并以持续探究来提升他们的学习水平。数学计算是小学阶段必备的一种基本技能,它不仅要保证数学的精确度,还要考虑到计算的效率,这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技能。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大部分的基础知识都是由数学计算来验证的,这就导致了学生的数学计算和计算的效率低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数学计算的能力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提升策略
(一)培养审题习惯,端正学习态度
计算能力将会伴随学生一生,是学生学习数学必须掌握的技能。很多学生在拿到题目后没有进行认真阅读,没看清楚题就开始作答。这种轻率的做法往往会导致学生出现计算错误。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审题,避免其形成思维定式。学生在计算时也应细心,在计算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注意每个细节,以避免出现差错。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例如,为加深学生对“简易方程”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往往以带领学生做例题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而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教师在读题时要进行循序渐进的、有针对性的引导。比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运送40.5吨煤,先用一辆载重7吨的汽车运4次,再将剩下的用载重2.5吨的货车运送,货车需要运送多少次?”对于这道题,教师需要先带领学生耐心读题,先引导他们勾画“煤的总数”“汽车载重和拉煤次数”“货车载重”等已知条件,再引导他们寻找未知条件,并分析解题思路。这样一来,通过从头到尾的细致读题和勾画,学生遗漏有效信息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二)讲述故事,激发计算兴趣
小学生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优势,但是,他们的数学知识是很单调的,特别是在数学计算方面,他们会觉得乏味,很少有积极性去开展自己的研究。为了打破这种困难,老师们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内将小故事引入到课堂中来,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和对计算的热情。因为小学生年纪小,对某些与其相关的小动物、植物等主题颇有吸引力,因此老师可以根据其自身的特征,将其融入到数学课堂中,让其在听课时,有意识地形成自己的计算意识。另外,因为学生们都有着强烈的爱心,他们都想用自己的能力来帮助别人,所以老师们可以把故事设置得很复杂,很离奇。
比如,正面人物被欺负,需要学生完成相关的计算问题才能打败负面人物救出正面人物,这会有效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进行数学计算。同时,教师也可以将问题设置为闯关,每完成一道计算问题,就可以成功闯过一关,当成功闯过三关,学生就可以成功解救出正面人物,但若一旦出现计算错误,则后退一关。这种计算方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
(三)改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解题能力
大多数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提升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二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计算的质量和速度。前者能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后者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和计算能力。从这两方面出发,学生可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整体认识和运用水平。对于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学生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习题练习等方式进行,同时做到课堂上专注听讲,充分吸收教师讲解的每个知识点。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一方面可依赖教师的有效引导,另一方面需要自己课后进行系统化总结。
例如,小学数学《简易方程》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解方程的计算能力,同时全面强化学生分析比较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数学教师可以在具体教案设计期间,将教学目标进行细致划分,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数学综合学习水平。首先,数学教师可以结合简易方程教学内容,构建认知能力发展目标,促使学生在计算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方程的意义,以及方程的解、解方程和验算的具体方法。其次,数学教师可以充分突出体现能力发展目标,全面强化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在数学计算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掌握科学的计算学习方法。
(四)营造良好的教学课堂氛围
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对于学生的计算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小学生的思维是比较活跃的,还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在课堂上常常会说出一些让老师意想不到的、与课堂很难联系起来的话。许多老师由于没有认真了解小学生,没有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觉得他们完全是胡说,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要同学们听自己讲述标准答案。当学生试图讲述自己的想法时,教师也不让学生表达。这样的课堂完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之后就会越来越少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更加追求标准答案,没有自己的思考方式。这样的课堂就成了杜威所批判的课堂,没有考虑学生的需要和感受,也没有顾及学生的发展和需要。所以,教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鼓励学生提问,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同时更要允许学生犯错误。
(五)应用生活实例,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小数”及“小数乘法”相关的数学元素,让他们在买东西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单价为小数的商品总价。此外,教师还可以直接在课堂上创设生活化情境,提出“一支笔2.2元,一共买了5支,请问一共花了多少钱”等问题。教师通过运用生活中的实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运算法则的深入理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计算是一项非常关键的课程,应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为核心,根据不同的实际状况,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创造性地设计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体会到数学的快乐,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自尊心。
参考文献:
[1]李文娟.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2):54.
[2]甘凤臣.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J].才智,2020(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