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数学是学生学习科目中的基础学科,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而计算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基本能力,小学生如果具备扎实的计算能力,对他们以后的发展、高难度知识的学习、思维的养成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计算能力渗透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影响学生发展的始终。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能够用有趣的教学活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一、小学老师教学方式与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问题
小学儿童是国家的未来。若是学生在数学、计算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对于中国未来的经济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数学课程严谨性、抽象性强,而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不重视学生的计算能力,他们选择直接对学生进行灌输,盲目地按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学生年龄较小,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差,这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更容易走神、开小差、打瞌睡等,种种因素综合下严重导致学生思维与逻辑性下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国部分小学教师习惯于采用陈旧的教学方式,家长过分重视儿童的表现,学生一般会上各种各样的兴趣课程,比如钢琴、小提琴、拉丁舞,他们过于关注孩子们的特殊技能,而忽略了人文性地学习。这也造成了小学生思维缺乏、数学素养低下、创新能力不足的缺陷。为此,小学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上。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路径
(一)注重夯实基础,注重兴趣的培养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概念、性质、公式等知识的加强,逐步地理解和掌握,进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实现“熟能生巧”。然而,如果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不充分,就会造成计算效率低、计算结果有很大的偏差。面对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知识,教师若仍采用“题海战术”,则会使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进而导致厌学。因此,教师应重视“兴趣”在学生中的实际作用,将计算与趣味课堂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例如,在教学“元、角、分”内容时,教师可依情况设定一份购物清单,让家长带领他们到超市,亲身体验购物,体验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进行算术计算,最后得出商品的总价值。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同学们认识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并能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更早地了解自己的社会,进而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
(二)加强计算方法,灵活计算思维
计算方法是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核心。只有切实加强学生的计算方法,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计算水平。这其中,增加学生计算思维的灵活性是非常重要的。数学计算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计算结果是唯一,但计算的方法和过程却是多样的。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建设学生的计算思维导图,才能让学生的计算方法得到丰富提升。因此,提升学生计算思维的灵活性,加强学生的计算方法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尤为重要。例如,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教师可以运用数字拆分法,让学生认识到更多的计算方法,在增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也灵活学生的计算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罗列出计算公式,然后邀请一名学生一起参与其中。学生使用基础计算方法,教师则运用数字拆分法,两个人同时计算,用时最少且正确率最高的则获得胜利。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计算方法,同时也增添其中的趣味性。根据结果,学生使用基础方法的耗时和正确率都明显低于拆分法。例如,针对9+7或者9+5进行计算的时候,对于进位加法掌握并不牢固的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就会出现一定的失误。但如果使用拆分法,9+7可以换成9+1+6,9+5可以换成9+1+4。将7和5进行拆分,将20进位法转换成10以内的加法,计算过程更加明了,同时也减少计算失误。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并掌握更多的计算方法,灵活学生的思维。只有学生的思维灵活,计算方法才能灵活。在对学生进行引导之后,可以让两名学生同时运用拆分法进行运算,既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便于教师进行指导。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解题心态,同时可以提升计算的效率。因此,教师不但需要关注计算方式、能力和兴趣的培养,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计算习惯,并改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提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效率。教师需要注重审题习惯、用草稿习惯、书写习惯与反思习惯的培养,这样才能够达到在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教师关注学生的习惯,就能够使学生重视习惯,从而可以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在向学生讲述计算习惯后,需要开展习惯养成活动。例如,教师在对《100以内的加法》进行教学时,就可以提问学生:“什么样的习惯是好的计算习惯?”,以此帮助学生回忆讲述过的知识。接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知识出示习题,例如,“小红买了一个39元的玩偶和一个49元的篮球,请问小红花了多少钱?”让学生根据审题步骤审题。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审题过程,并让学生讲述审题成果和方式。之后,再让学生根据书写要求和计算要求进行计算。教师可以在学生计算后,让学生展示草稿本和讲述书写要求,让学生对计算进行反思订正,并让学生说明反思与订正的要求。这样带领学生开展习惯养成活动,可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目的。
结束语
总之,伴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技术变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所以,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小学教育中,数学计算与发展儿童智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有密切关系。为此,小学老师要对每个小学生负责,引导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数学人才。
参考文献
[1]焦燕.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1(34):129-130.
[2]邱晓鹏.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家长,2021(33):22-23.
[3]吴翠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1(32):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