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占据非常关键的地位,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用到数学计算。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每个国民都要具备一定的数学计算能力,这对于发展素质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注重对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可以有助于他们形成有自我特色的思维方式,还能够为他们在社会中更好地立足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脱离社会生活实际
数学作为一门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学科,在日常教学中要将其与生活实践结合,脱离社会而空谈数学知识,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另外,一些教师会让学生直接背诵多种计算方法,过度追求多种计算方法,机械式记忆,许多低级的算法被拿来运用,拖慢了教学进度。此外,小学数学教师重视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为了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会压缩课余时间,减少了学生的思考与实践活动时间,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素养得不到提高,影响学生的推理与计算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根据教材内容照本宣科,没有实现对于教材内容的创新与优化。小学数学教材中设置了独立的章节,在数学知识学习方面是先学习加减、后学习乘除,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很少,教材内容以及课后习题都有着显著的章节特点,并且在章节的最后会回顾与汇总本节课学习到的全部计算内容。然而,教材中的习题十分单一、灵活性不足、创新性不足,所以就会影响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影响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更多的关注教材内容,生搬硬套地利用教材内容,并未实现对于内容的创新与结合,并未发挥个人的智慧,于是影响了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无法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计算操作。教师缺乏对于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更多的是采用“题海战术”,没有和学生共同探讨计算理论,所以就会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举一反三以及融会贯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效果。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路径
(一)利用学习工具,提升学习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学工具的作用,例如,圆规、三角尺以及直尺等,这些学习工具在每节课中几乎都能够使用到,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基于对这些学习用具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把握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并且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设置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认真观察、听讲与灵活运用。例如,教师在讲解“角的度量”相关内容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先要为学生讲解相关内容,然后再利用直角尺为学生展示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角的度量方法。之后,教师再根据正确的度量操作为学生展示算法的应用,深化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基于此,帮助学生了解在运算过程中能够遵循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运算规律,锻炼其计算能力,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二)善于借助错题纠正思考方式
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重复犯同一个错误,尤其是在计算的过程中,比如一些学生忘记标小数点,或者忘记进位等,这些小错误如果不能够及时地予以纠正,则会导致学生形成习惯性犯错思维。因此教师在发现有这类错误的苗头后,要及时提醒学生更改和防范,可以通过在错题本中记录并归纳,了解自身当前所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的地方,从而更好地建立自身的数学学习体系。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口算能力、运算原理、简化算法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得到的计算规律,要比老师直接在课堂上直观性呈现效果更好,鼓励他们探寻如何能够更快获得正确的计算结果,也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有利于他们对后期新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更强的接收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开展计算训练,培养计算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为学生讲解计算方法与计算技巧,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坚持不懈的训练,要组织开展一系列的计算训练活动。一些教师对于计算训练存在一定的误区,觉得该项训练活动仅仅是进行“题海战术”,这会影响学生的计算能力,影响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例如,有的时候,在学生计算的过程中会由于粗心马虎而得到错误的计算结果。究其根本原因,即为在计算练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态度不够认真、马虎大意,审题不够仔细等,所以会影响计算结果。因此,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计算练习的认真评价,帮助学生规范地完成计算的步骤,认真地审题,培养其计算能力。比如,在计算53+15-5这一题目时,一些学生可以找到简便算法,即首先计算15-5得10,接下来再计算53+10,得到63这一结果。尽管可以得到准确的结果,然而也会导致学生养成“投机取巧”的不良习惯,影响其计算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计算教学的比重,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发展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这一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养成的,而是需要长期的练习和积累,学生要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勤加练习的同时,教师引导他们对不足之处进行改正。改变学生对计算学习的刻板印象,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就能解决,只有充分掌握了数学基础知识,学生才能够在后期的学习中,显著提升思维能力,从而建立自身的知识体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张侨平,邢佳立,金轩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推理的理论和实践[J].数学教育学报,2021,30(05):1-7.
[2]李永胜,宋强.课改20年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回顾与展望[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11):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