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学习理念的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谢丽云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谢丽云 ,. 基于自主学习理念的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J]. 计算数学学报,2023.6. DOI:10.12721/ccn.2023.157052.
摘要: 小学数学教学倡导自主性和积极性,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理解和尊重学生。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肯定与认可,也是对学习方法的思考和探索。数学教学要注重创新和变革,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整合与优化。课堂教学不仅是理论知识的教授与传递,更包含了思考方法和思维模式的建立与巩固,是培养计算能力和思考方法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能够获得激励和鼓舞,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因此,教学应当注重学习体验的丰富与增加,优化理论知识的讲解,要选择不同学习方法和计算途径对数学难题进行解决;要注重教学情感的改变和丰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计算方法创新。
关键词: 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计算能力
DOI:10.12721/ccn.2023.157052
基金资助:

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成效,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探索,以小学数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和思考能力,建立独特的数学计算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让数学计算可以成为推动学生成长进步的有效途径。

一、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一)通过自主学习促进课堂教学成效的巩固

自主学习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主动发问,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思考和探索,最终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然后通过课堂练习来验证和巩固现有知识。这样能使每位学生充分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课堂上教师直接说出“2×5=10”,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缺乏思考探索过程,这种学习方法学生很难留下深刻印象,数学计算能力也得不到基本保障。而学生通过计算获得的最终结果能够让人记忆深刻,在漫长的岁月冲刷下依旧崭新如故。这种教学方法能让每位同学都主动思考和探索,通过学习、分析解决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二)自主学习能促进学生个人成长与综合发展

教育改革与创新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会逐步上升,那些自觉性不高的学生也会越来越有动力。如果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榜样,他们就会更加努力,对待数学学习的态度也会明显改善。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他们从消极的学习态度转变成积极的学习观念,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浓厚兴趣,在数学学习中找到自信,从而使学习的主动性大幅提升。

二、数学计算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涉及师生交流与互动,在此过程中,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方法都能得到彻底加强。简而言之,数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广大教师要从学生学习体验和思维方式深入探索,创造有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良好环境,通过观察、思考、计算等手段,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巩固与积累,让学生思考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意愿。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属于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灵活设置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生个性特征的教学流程,同时注重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取成功经验,进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强化教学前的预习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充分结合学生个性特征和发展意愿,准确合理地进行教学改革,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基于此,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前预习,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课前预习的实质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一门学科之前,通过自学来提升自己理解认识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从知识的系统衔接方面寻找难点,注重预习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学生预习效果。

例如,人教版第三册数学教材中的第四节《两位数乘以两位数》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明示、暗示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让他们能在预习过程中寻找正确的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后续学习效果。就拿这节课预习内容来说,教师在开始的时候,帮助学生找出相关的知识点。例如,课本上的“多位数乘以一位数”,让学生建立一个简单的知识体系,然后再将预习中的重点与难点记录下来,并注意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和计算能力。

(二)实施小组协作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注重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准确制定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在课堂上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不能像过去那样采用“一对多”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可以科学合理地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在课堂活动中进行相应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模式变成积极主动交流和探索,学习更加灵活机动。

例如,当教师在讲解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5节《混合运算》知识时,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课堂学习。如教师可以给出3、5、7这样三个数,让大家找到这些数字间的规律所在,并往后进行续写。例举出题目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通过相互交流和自主探索,学生得出多种答案,如往后续写的数字可以是9、11、13等,由此找到这组数字的规律在于它们都是奇数。通过这个简单而有趣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或讨论,然后进行独立思考,提高自身运算能力和学习效果,为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三、结语

综上论述,小学数学教学离不开计算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兼顾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意愿的激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思想和教育观念,融合新型教育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和规范,合理利用自主学习的优势和价值,为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奠定基础和保障。基于此,教师应当从课前预习和课中讨论等几个方面,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意愿和兴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先进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理解和认同,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巩固自身计算能力,让数学学习在计算操作的助力下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强蔷.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与发展[J].中华少年,2017(22):230,237.

[2]鲍旻敏.自主学习模式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与发展[J].新教师,2016(2):65-6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