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教育改革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目前,对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已经成了教育界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学生大部分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都是在小学时期形成的,而计算能力又是数学核心素养中最基本的一部分,数学问题与计算密不可分,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才能与数学教育的发展方向相匹配。基于此,笔者就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进行简要探讨。
一、计算能力培养释义
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应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训练,让他们能利用在教室里学习到的计算知识,准确地进行计算,领悟其中的意义,并与现实问题相联系,得到准确的计算结果。在初等的数学教学中,要训练的算术技能,并不只是一个最基本的数学运算,还要有一个更为严密的逻辑思维和一个抽象的原则。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运算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日常购物、出行等活动,都需要运算,利用运算,我们的生活将会得到极大的便利,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将会有一种等价的交易模式,所以,我们要强化小学数学运算的教学。把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起来,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让他们不断地跟上潮流,做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杰出人才。
二、小学数学课程中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的路径
1.趣味教学,提升计算兴趣
小学生天性爱玩,针对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可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学。部分计算内容相对抽象晦涩的,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难以理解,这对其整体的数学学习会产生一定负面作用。因此,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轻松,通过趣味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让数学课堂更为高效性。
如,在学习完了乘法口诀的知识后,进行习题的解题时,可以将“找朋友”这一趣味游戏进行引入。教师可以将班上的同学分成两组,其中一个小组展示相应的“算式卡”,即用9乘法口诀求解商除法公式,另一组则需要一张“得数卡”。在进行游戏时,手持点数卡的同学高声喊我是XX,请问我的朋友在哪儿?而当“得数”响起的时候,学生们就会用手中的卡片进行运算,如果数字与教室内的学生相符,就会大声地说出“在这里”。合理地引进竞赛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计算规律的掌握。
2.口算训练,夯实计算基础
口算作为小学数学的基本技能,是教师的教学重点。口算有助于学生们计算过程的效率提升,培养学生在计算时的即时数学思维,助力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快速找到更为简易便捷的计算方式。低年级学生口算教学要重视基础知识,主要为简单的累加、减;中年级的口算教学应该重视知识的迁移,如小数点的位置确定,在整个口过程中将整数、小数计算进行迁移;在高年级则应注重口算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口算意识,在运算时,可以通过口算来迅速地获得相应的结果,强化学生的口算水平。
口算是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的具体呈现。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口算特征及规律,进行口算教学的设计,以促进学生口算技能的提升。目前,一些小学学生的口算水平较低,其对口计算的重视程度还不高。这更要求教师应强化口算辅导,在口算教学中,运用各种口算训练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让口算真正助力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升。
3.数形结合,降低计算难度
“数形结合”如今已普遍应用到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其能降低整体的计算难度,同时可有效提升计算过程的趣味性。对小学生而言,数学计算是一个很大的难点,他们的思维往往只局限在表象上,把“数”看成是独立的数字,把“形”看成独立的形状,由于缺少把“数”和“形”相统一的思维技能,导致学生对数学缺乏深刻认识。而“数形结合”则可以使学生对问题产生直观而清晰的认知理解,使其对计算问题的理解由感性到理性,进而达到思维的自然转换,最终促进其计算能力的提升。
举例来说,教师可以设计一道习题:一辆汽车的上坡车速为20千米/小时,下坡车速为40千米/小时,在平坦路面上以30千米/小时的时速。一家人开车外出旅游,在路上,他们会在一条平坦的道路上开一段路,然后上坡,再下坡,已知总共行驶了6个小时,其中有4个小时是在平地行驶,2个小时是在下坡,那么在返回的时候他们会画多少个小时。这个问题包含了大量的可变性和视觉性,容易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产生思维混淆。此时教师便可提出“以形解数”的思想,让同学们在草稿纸上进行画图模拟,先以正向的方式以线条画出行驶路线,学生画出路线之后,再对照图画“原路返回”,便知晓了在返回途中下坡便变成了上坡。如此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转变思想,高效计算出正确答案。将数字与形状相结合,可以让问题更加直观形象,其在降低学生计算难度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其以数形结合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从而在思维层次上提升其计算能力。
4.培养习惯,减少计算失误
习惯对于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不仅仅体现在学习上,还体现在生活中。而学生要想学好数学,首先要有好的学习习惯,一些问题的题目较长,部分学生在进行读题时会马虎大意,从而一步错步步错。因此,老师就必须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年龄较小,这时期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其可塑性也较强,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审题,从看、想、算、写四步入手,通过多次的习题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在脑海中学会过滤非重要字符,学会提取关键字符,以此避免因题干理解模糊而出现一步错步步错的情况。如此可引导学生在日常计算中找准踩分点,从而最大程度减少计算过程中题干分析的失误。
另外,教师应指导学生保持考卷清洁,便于检验计算,也便于教师批改。让学生养成卷面清洁、整齐的习惯,有益于其生活,也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保障。老师可鼓励学生用一整个作业本作计算的草稿,不允许学生用散页作草稿。这样当草稿用完之后,学生就可以用新的作业本代替以前的草稿,同时也能在草稿中系统地检查,以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就能减少学习中的错误。
结语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的视野中,对小学数学算术教学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核心素养的提出,将会对学生未来步入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可以说,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学生积极生活、高效学习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数学教师要从学科特点出发,转变对运算的教学理念,使其在课堂上得到充实和发展,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参考文献
[1]何荫华.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J].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3(2):78-80.
[2]苏彩恋.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实践[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3(7):27-28.
[3]段程媛.基于数学核心素养背景的小学计算教学探究[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23(3):0163-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