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严谨的学科,良好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小学低段计算教学更注重考查学生的准确度和灵敏性,旨在使学生逐渐具备适宜社会发展的数学思维和学科素养。在此背景下,本文就小学数学低段计算教学提出几点教学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在小学数学实施计算教学的原因分析
数学计算对于学生之后的工作和生活都十分重要,它既符合小学数学的课程设置特点,又非常适合低段小学生的学习,还能满足低段小学生在小学学段的数学素养发展需求。计算教学不仅让低段小学生意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数学运算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此外,计算教学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数字的热爱,培养了学生在数学习题中的思考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不由自主地用数学的思维解决计算问题,塑造学生理性的人格[1]。
二、小学数学低段计算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想要通过计算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他们的身心发展需求作为开展教学的核心依据,在每节课上确立一个明确的计算目标,依据教学目标开展教学,会使得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也要为学生预留相应的训练时间,确保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学以致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
例如,每次课后作业都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检验过程,教师通过不同的计算成绩,了解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在课堂上重点强调,保证每部分的教学都能为学生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在课堂上加大练习的频率,对一些易错点进行整合,以此整合相应的计算习题,及时有效地训练和讲解使学生不断积累计算经验,强化对数字的敏感程度,逐渐完善计算的技能和技巧,促进思维的多样化提升[2]。
(二)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明白算理
小学生思维主导是形象化思维,难以建构抽象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低段计算教学中,教师应结合一些教具(小木棍、方格图等)让学生明白算理以及学习计算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加准确和高效地进行计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亲自操作,掌握数学知识和激发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80-8时,教师要求学生拿出8捆(每一捆是10根)小木棍,然后再拿走8根,询问学生如何拿?当学生实际操作时,教师可能发现很多学生都是拆开一捆木棍,然后直接拿走8根,对剩余的数目学生一看便知是72根。结合该操作,学生不难明白当个位不够减的情况下,能由十位退一,然后在个位加十之后再减,引导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退位减法的原理。总之,在小学数学低段计算教学中,教师通过发挥教具的作用能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和具体化,从而化解教学的难点。
(三)提升计算教学的趣味性
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小学数学低段计算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对单调、乏味的计算练习充满兴趣,教师应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引发学生的疑问和反思,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计算的快乐,由固有的“苦学苦算”转变为“乐学乐算”[3]。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一百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设计“趣味组合”练习。首先,教师在一些硬纸板上写下算式,然后在另外一些硬纸板上写上答案,要求学生把对应的硬纸板组合起来。当然,教师在设计时可以设计一个疑难问题,让学生难以找到对应的组合或答案。之后,教师再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结合该趣味练习,让学生在解答或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就激发了思维能力。
(四)锻炼口算技能
口算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它既能缩短算术的时间,又能使数学测验顺利进行。在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还应注重计算的精确性。有时,我会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来考查学生们的课后口算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班级80%的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其中还包括一些每次都又快又准的同学,但还是会有部分学生有经常算错的现象[4]。针对这些问题,我觉得可以采用一些口算能力教学新方式来帮助他们:比如利用多媒体进行全班性的口算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口算能力,每一天都利用课前的3分钟完成一些小练习,并让同桌间互相批改,让学生在批改中也能发现自身的问题,提高了学习效果,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此外,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开展让学生感兴趣的口算活动,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欢笑中学习知识。小孩子渴望得到鼓励和表扬,教师可以很好地借用这一点,开展一些有趣性的竞赛活动,例如口算比赛、口算抢答、口算小组赛等活动,给予胜出的孩子一些表扬和激励,如发小红花、给一些小礼物等等,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不断巩固和提高参与口算的积极性,有效促进口算能力的提升。
(五)有效统一计算教学与教学情境的创设
在小学数学低段计算教学中,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非常关键。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了教师应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知识跟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数学知识处理实际生活难题。为此,小学数学低段计算教学应创设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克与千克”这一部分知识时,可以在课堂教学上创设以下生活情境:教师让一名学生扮演售货员,要求另一名学生去购买鸡蛋,商店一颗鸡蛋的重量约为50克,学生买了2颗鸡蛋,电子秤上显示0.1千克。通过换算知识的学习,学生明白了“克与千克”的知识,而且能计算实际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重量问题。总之,教师在小学数学低段计算教学中创设跟学生实际生活相接近的教学情境,不但能使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而且懂得跟他人互动沟通并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实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5]。
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在小学数学低段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探索计算教学的有效方法,更新教学理念,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提高低段小学生口算、速算和巧算的计算能力,真正使学生实现“学数学,会数学,用数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方瑾. 为数学素养"核"计"核"计——谈低段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之计算能力的培养[J]. 2022(8).
[2] 尼玛加布. 如何提高低段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21(18):25-26.
[3] 李光明. 双减背景下强化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 世纪之星—小学版, 2022(3):3.
[4] 赵瑞.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探究[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 000(006):152-153.
[5] 宋磊.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及其对策[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1(2017-9):15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