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便是计算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能为学生步入中学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和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使学生形成对计算的科学认识。部分小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容易出错,主要是因为其缺乏对计算的正确认识,在学习算理的过程中往往死记硬背,导致计算的正确率得不到提升。教师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总结不同的计算方法,可以强化学生对计算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促进其计算能力提升。在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形式多样的计算器具成为辅助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工具,但部分学生过度依赖计算工具,不熟悉计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导致数感较差,不能合理选择算法,计算正确率得不到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向学生传授多样化的计算方法,指导学生养成工整书写、验算的好习惯,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策略
(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需要通过一些教学环节的设计,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投入计算能力的训练。
例如,教师在讲解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后,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在保证准确率的基础上,提高速度。教师应该注重从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能力、兴趣点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创新训练方法,设计数学计算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在挑战游戏、成功闯关中提升计算能力。
(二)培养学习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有的学生计算能力薄弱是因为对自己缺乏信心,计算时犹犹豫豫,浪费了时间,降低了计算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机制,对大胆说出自己想法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加学生自信心。
例如,在学习《十几减9》时,让学生说一说“15-9”可以怎么算?个别学生说出“因为9+6=15,所以15-9=6”后,全班沉默了一阵。有个学生站起来说“9和1组成10,10和5组成15,所以15-9等于6”。虽然这位学生思考的过程与“想加算减法”类似,但我借机表扬这一学生敢想敢说,鼓励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大胆发言。对于有分歧的发言,不仅不否定还表扬其有新颖的想法,让学生与同桌讨论思考后再回答。这样,学生的发言多了,思维被激发出来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就冒了出来,“破十法”“平十法”也就逐渐地迎刃而解了。因为学生经历了算法的过程,所以记得牢,算得快,学得好。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的计算思维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升。
(三)创新计算训练方式,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要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既要重视课堂教学,也要加强计算训练。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训练上要有新“花样”。
一是限时完成课堂作业。低年级学生作业基本在课内完成,我一般在课上安排10~15分钟的时间来完成课堂作业。时间一到,立刻就收,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给予奖励。刚开始,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不能及时做完,但训练多次后,能当堂完成作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对于个别不能及时完成的,我同他们分析原因,鼓励他们迎头赶上。这样的训练能让学生在课堂作业中全身心地投入计算题的练习中,避免边玩边做题的情况,养成了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
二是落实计算练习的“纠错”分析。针对学生课堂作业的错题,除了让学生订正外,我都要求他们自己分析做错的原因,并记录在课堂作业本上。以此培养学生及时“纠错”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正确率。
三是加强错题的“测试”反馈。例如,教师在讲解完《20以内加减混合计算》后,给学生布置了15道加减混合运算的课堂作业,发现学生错的较多。我及时指导学生“纠错”,还在下一节课的课前安排5分钟进行类似题目的“限时”检测,检查学生是否真的理解掌握了,针对还出错的学生,不厌其烦地与其分析原因,再次纠错。通过这样的训练,让每个学生的计算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保证课堂任务的高效完成。
(四)借助多媒体
小学生具有生性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教师如果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可以通过图、文、声、像、影,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把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容易表达的内容通过形象的动画、图片说清楚、讲明白。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恰当使用多媒体,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优化数学教学。
例如,在教授小学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学生对一百以内的数比较了解,但是对更大的数,他们往往缺乏了解。这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来为学生进行形象、生动的展示,从而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和理解。首先,教师可以分开展示10个正方形,然后将这10个正方形排成一竖排,引导学生认识10个1是10;然后再分别展示10个竖排,并用动画展示10个竖排堆叠在一起的形状,引导学生认识到10个10是100;再用动画展示10个这样的100个正方形堆叠在一起的样子,引导学生认识10个100是1000,以此类推,得出10个1000是10000。通过这样的动画展示,学生对10000这个数字有了更加形象地理解。
三、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学生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开展强化练习,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海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6):73‐74.
[2]李务巧.论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界,2021(23):64‐65.
[3]吴欣蔚.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提升措施[J].理科爱好者,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