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优化与创新
邱应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邱应芳 ,.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优化与创新[J]. 计算数学学报,2024.7. DOI:10.12721/ccn.2024.157063.
摘要: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数学计算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有了新的变化,如何更快地适应新课标背景下计算教学的要求,成为教师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立足学生实际,灵活调整计算教学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优化与创新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优化与创新
DOI:10.12721/ccn.2024.157063
基金资助: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作为构建学生逻辑思维与数学基础的关键环节,其优化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探索多元化教学策略,如引入信息技术工具,设计互动式教学活动,结合生活实例讲解,以及分层布置个性化作业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计算技能与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引导,培养其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为学生的数学素养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优化与创新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能够全面助力学生学科素养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新课标开展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进而培养计算能力。而且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通过解决复杂的计算问题,学生能够学会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有逻辑地解题,学会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换成具体的解题过程,并尝试探索不同的解题方法,激发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优化与创新

(一)整合计算资源

教师可加大数学学科中计算资源的整合力度,深度挖掘教学内容,对教材整体内容进行宏观梳理,对接学生实际生活,围绕核心知识主线,筛选、整合计算资源,构建计算教学的框架。教师还可发掘各单元教材内容中计算知识的关联,帮助学生把碎片化的计算知识联结在一起,形成完善的计算知识体系,丰富计算课堂教学感性认知素材,降低学生学习计算的难度,为数学课堂的高效教学奠定坚实基础。小学生的认知大多数源于生活实际。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整合计算资源,对接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学科知识。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相关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超市中各货架物品的价格单,以及购物结算过程,为学生展示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结合超市中的物价板书问题:一斤苹果3.48元,一斤火龙果7.98元,小红想买两斤苹果和两斤火龙果,一共需要花多少钱?学生对这种结合生活常识的问题,解答兴致较高。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增加实践内容,要求学生进超市观察日用品、米面粮油等的价格,并计算一百元能买多少东西。学生通过生活实践获得计算经验,明白计算小数加减法的过程中,需要对准的是小数点而不是数字位数,强化了对数学计算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比课堂中教师单纯的知识灌输更有助于提升计算能力。

(二)梳理计算算理

小学生好奇心重,接受能力较强,喜欢有趣的问题。教师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内容,创建合适的问题情境,以提出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思考、理解操作步骤,明白其中蕴含的算理。学生在提问和解答的过程中,需要理清计算思路,梳理计算算理,形成计算知识框架结构。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解题,积累计算经验,能够有效提升数学计算的效率,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简便计算”时,教师板书11×33,引导学生把11分成10+1,或者将33分为30+3,将算式转化为11×33=(10+1)×33=10×33+1×33=363,也可以转化为11×33=11×(30+3)=11×30+11×3=363。学生遇到类似题目时,能够自主转换解答问题,但不一定了解为什么如此转换,如果遇到29×27这种个位数字比较大的情况,就不知道如何转换。教师先为学生梳理乘法的含义,11×33代表11个33,或是33个11,利用多媒体展示桃子的图片,一共11排,每排33个桃子,先计算出桃子总数是363个,通过动画的形式播放11排桃子变成10排和1排两部分,要求学生计算10排桃子数量加1排桃子数量的结果,让学生思考总数是否发生改变。学生通过动画演示,直观地了解了各数所代表的含义,深化理解了简便计算的原理,面对29×27这一题时,可以举一反三自主转换为(30-1)×27。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数学概念等,以直观图像、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对学生的感官形成冲击,触动学生的心理。教师对图片进行形象化处理,可爱的动画图像让数学学科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有了期待。

(三)构建线上学习空间

以往的计算教学一般以课堂为中心,这导致学生的计算学习路径固化、渠道单一、视野狭窄。为更高效地开展计算教学,教师要立足计算教学实施的基本情况,结合信息技术合理构建线上计算教学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线上计算学习资源,让学生能开展更灵活且更具选择性的线上计算学习。

例如,在讲解“分数除法”小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申请微信公众号,并设计计算基础知识学习、计算方法学习、计算练习等不同的模块,同时立足这些模块的属性定位,提供契合主题的在线学习资源,如提供关于计算知识讲解的幻灯片课件资源、提供关于计算方法讲解的微课资源、提供关于具体题目分析的图片资源等,鼓励学生借助微信交流群进行在线计算学习交流。在线上学习空间中,学生不仅能借助教师提供的资源更好地锻炼自身的计算能力,还能通过与同学分享自己计算学习的心得体会、总结自己计算学习的得与失等,提高计算学习的质量。教师还可以借助线上群视频、线上直播等不同形式,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真正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质量。

三、结语

教师围绕计算教学不断优化、强化计算知识的整体性与关联性,能帮助学生理解计算算理,了解计算规范,积累计算经验,提高学生数学学科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对计算教学的研究,积极学习并应用高效的计算教学策略,为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课堂。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