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微型实验的实践策略
朱玉霞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朱玉霞 ,. 初中化学微型实验的实践策略[J]. 应用化学学报,2023.3. DOI:10.12721/ccn.2023.157249.
摘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微型实验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用最少的实验素材获得最有效的信息,不需要像常规实验那般一一细化每样仪器。微型化学实验所需要的实验试剂量较少,有效地节约了实验的成本,实验结束产生的污染物也较少,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微型实验也是绿色化学这一理念中较为关键的一部分,它的应用充分地将这一概念体现了出来。因此,微型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环保意识的形成。文章在化学教材的基础上,以“低成本,少污染”为实验目标,鼓励学生在探索中学习,获得高质量的实验成果。
关键词: 初中化学;微型实验;实践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249
基金资助:

为响应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中学化学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有效运用微型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充分地重视微型实验这一新型的教学方法,并通过创设良好情境、结合社会热点、互动教学等方式,将微型实验的优势与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学生对化学实验知识的认知得到有效提升,进而全方面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基于此,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化学微型实验的实践策略,以期为初中化学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一、创设恰当情境,利用微型实验营造良好氛围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应该充分将其重视起来。化学知识是一些化学家通过不断实验所得出的结论,开展微型实验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自身全部的精力集中到化学实验知识的学习当中。初中阶段的学生接触化学知识的时间不长,会在心理上觉得化学知识学起来很困难,因此,教师应该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地将自身的引导作用发挥出来,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跟上教学进度。微型实验的操作比较简单,也方便学生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微型实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引发学生思考,使其主动参与化学学习。例如,在进行《酸和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用到的洗发产品对学生进行提问,如“洗发用品是碱性的还是酸性的?”并通过使用pH试纸检测它们的酸碱值这一微型实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学生得出实验结论后,教师可以再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思考,如“怎样选择洗发用品能够达到良好的清洁效果并保护好头发?”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构建良好的、轻松的学习氛围,也能够使得班级中的每位学生积极地探讨问题。

二、结合社会热点,利用微型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学习最好的教师,大部分学生对化学实验抱有较大的热情,教师应该将其与社会热点有效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化学知识的学习。教师要及时地了解社会时事热点,并将其与化学教材中的内容充分地结合起来,设计合适的实验内容,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而让学生感受化学学科的魅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例如,在进行《自然界的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日本将“核污水排放入海”这一时事热点进行教学,向学生讲述日本这一做法的危害,并利用这一时事热点导入课堂内容。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水资源浪费以及水污染的情况,并对学生进行提问:“有哪些方法可以缓解水污染?”进而带领学生进行微型实验,取一些当地的水资源,利用塑料瓶、活性炭、纱布、石英砂等制作一个简易的净水器,对水进行过滤。这样的方式能够抓住学生的眼球,将学生有效地带入化学实验知识的学习之中。

三、合理互动教学,利用微型实验提高学生认知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微型实验开展互动教学,有效地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水平得到有效提高。首先,教师应该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并有效地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将其合理地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相关化学实验知识的学习。在进行微型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问题供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相关的化学知识。实验结束后,教师也可以与学生深入探究实验过程中的各项知识点。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增加师生互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感受实验的内容,也能够使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进而使其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究、学习相关的化学实验知识。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中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探究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个微型化学实验,将事先已经收集好的二氧化碳倒入装有水的塑料瓶中,让每个小组的成员观察二者接触后产生的现象,并进行讨论,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二氧化碳溶于水的物理性质。实验中会出现塑料瓶变瘪的现象,教师要仔细地向学生讲述塑料瓶为什么变瘪,这是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使得塑料瓶中的压强变小,而外界的压强又比较大,所以塑料瓶才会变瘪。讲述完实验的原理后,教师还可以让每个小组内的成员进行思考和讨论,让组长汇总各组员的想法,再设计一个能够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化学微型实验,从而有效地发散学生的化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微型化学实验活动的开展充分地体现了学生在化学课堂中的主体性,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手操作的实验机会,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身实验观察化学现象,并根据现象总结实验原理及结论。微型化学实验也能够使化学实验教学更加有趣,让学生能够更加踊跃地参与化学实验学习过程,进一步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佳.初中化学整合趣味化学实验的实践尝试[J].新课程(中学),2019(1):159.

[2]孙庆红,张晓丽.自制微型实验仪器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11):127-12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