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小学学生学习的基础性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数学教学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但是在现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虽然已经被多次提出,但是尚未得到彻底解决,不利于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为了使数学教学能够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数学教师需要借助互联网的优势,重视数学文化的渗透,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运用有效措施,为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有利条件。
一、“互联网+”背景下结合实际生活,展现数学魅力
数学学科与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离不开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作用。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数学学习是枯燥、乏味的,无法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产生厌恶或者抵触心理,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对于数学学习的态度绝大部分来源于主观喜好。兴趣能够成为小学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催化剂,在无形中推动学生的数学学习,使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动力,从而使数学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能够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主动学习数学,从实际生活中学会发现数学,体会数学的独特魅力,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数学文化[1]。
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数学知识,并且要让学生学会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在互联网+的教学模式下,融入实际生活进行数学教学,一方面能够将学生带入到一个相对熟悉的环境中,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教学手段;另一方面,能够增强数学教学中的趣味性,改变以往数学教学枯燥、乏味的局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数学知识,从而提升数学教学的整体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生活中的负数》一课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读正、负数。在上课开始时,一些学生的思绪还停留在上一节课中或者大课间。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出示几个城市温度的图片,让学生试着读出相应的气象温度数据。数学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在生活中遇到过负数的表达么,让学生想一想,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通过这种形式,能够迅速活跃数学课堂氛围,将学生的思绪拉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引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从而使数学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互联网+”背景下将数学知识具体化,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要求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或者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通常情况下对于学生数学知识的讲解过于详细。虽然在短时间内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但是容易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条条框框之中,学生无法在数学学习中发挥创造性思维。长此以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僵化,学生过分地依赖数学教师,打消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导致数学教学效果较差,难以有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2]。
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数学要求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作为数学课堂学习中的主人,爱上数学学习。在互联网+技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能够将数学知识由抽象化为具体,由难化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感受数学文化的内涵。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根据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多媒体课件,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在互动交流中产生思想上的碰撞,探索到更多有用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参与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通过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通过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体会学习数学所带来的成就感,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而实现数学文化的有效渗透。
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方向与位置》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描述物体八个方向的位置,会表达物体的具体位置。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出示相关的位置图片,让学生学会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再出示相关的图片,看图回答问题,图上可以有学校、车站、书城等,让学生通过观看地图说出分别在什么位置,并且提出问题,使学生学会计算两个地点之间的距离。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思考,然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通过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能够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发散思维,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是渗透数学文化的重要教学手段。
三、借助互联网的优势,突破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以及难点
随着学生年级的增加,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不断加大,知识点更加复杂。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差异性的特点,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尤其是对于一些在数学学习中存在困难的学生来说,无法紧跟数学教师的讲课节奏,难以理解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以及难点,数学文化的渗透效果较差。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大方便,数学教师要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提高自身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通过互联网+突破数学教学中的疑难杂症,从而实现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3]。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自制力较差,难以集中精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在互联网+的教育背景下,微课已经逐渐走进数学教学课堂,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丰富的特点,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精力学习。并且微课制作起来比较简单,数学教师能够快速进行制作,占用内存较小,可以在智能设备中携带。数学教师可以制作微课课件,将每节课中的重点以及难点问题收集起来,在每一节课结束后,通过制作微课的形式为学生展示,使学生能够逐个突破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以及难点,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数学文化的渗透。
此外,利用互联网+背景下的微课进行数学教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专注力,帮助学生轻松学习数学;另一方面,数学教师还可以将微课课件上传在班级群中,使学生在回到家中也能够在家长的帮助下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打破以往数学教学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更好地渗透数学文化。
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乘法》一课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会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计算问题。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三位数成两位数时的计算要点,使学生知道哪些地方需要注意。通过微课的形式展示例题,将详细的计算过程演示出来,配上解说。通过这种形式,能够打破以往数学教学中的局限性,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数学文化。
四、互联网+背景下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不是一蹴而就的,也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教学过程。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找准数学教学切入点,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多媒体能够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形式,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仿佛身临其中,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激发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教学中,为数学文化的渗透创造有利条件[4]。
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观察物体》一课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学会辨认立体模型,通过观察立体图形可以得到三视图。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我国自主品牌的汽车图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用一款车要拍这么多图片呢?可以从哪几个角度来观看汽车呢?在数学教师提出问题后,一些学生开始小声交谈,还有一些学生已经举起手来想要回答问题。通过创设情境,能够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进行思考,享受数学学习中的乐趣。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实现数学文化的渗透。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十分重要,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十分重要。对此,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重视互联网+技术的重要作用,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在不断的教学实践和摸索中探索出适合小学学生的教学方法,合适的才是最有效的,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实现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从而使为小学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沙巧华.“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文化素养培养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9):43+42.
[2]李霞.“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与学习优化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08):90-91.
[3]黄金萍.“互联网+”背景下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0(20):97-98.
[4]王坤.“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J].新课程(小学),2019(0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