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经验链的课程审议实践研究
​吴晨诗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吴晨诗,. 基于儿童经验链的课程审议实践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22.12. DOI:10.12721/ccn.2022.157231.
摘要:
幼儿园课程审议是幼儿园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也是幼儿园课程问题得以解决,课程决策得以形成的过程。幼儿园课程的本质是源于经验、经由经验、为了经验。因此课程审议应着重基于儿童经验链,通过实践、探讨、反思,用于更好地评价课程体系。本研究以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我的窗帘我做主”为例,论述教师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基于儿童经验链进行主题审议的实践和思考的过程。
关键词: 课程审议经验链儿童观
DOI:10.12721/ccn.2022.157231
基金资助:

《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特点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幼儿园应“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我们审议时主要围绕以下三点展开:主题前审议,链接儿童经验,审议活动价值。主题中审议——整合提升经验,助推课程深入。主题后审议——评价经验获得,分享师幼收获。通过审议,不断深挖课程价值,反思调整教育策略,让好的课程促进幼儿养成勤思考、乐探究的良好学习品质,为幼儿适应未来社会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主题前审议——链接儿童经验,审议活动价值

(一)链接经验,审可行性

新学期,幼儿来到大班的新教室后发现睡房后门太亮,影响大家午睡。通过讨论、商量,决定为睡房后门做一块窗帘,由此生成主题活动“我的窗帘我做主”。《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课程的核心是幼儿的生活经验,教师需要把握幼儿经验,紧密联系幼儿生活进行。关于窗帘,幼儿的原有经验是什么?他们需要了解什么?在班级开展此活动是否适宜?我们通过集体讨论、调查问卷、小组交流、个别访谈等形式了解幼儿已有经验,发现多数幼儿对窗帘的认识较为单一,只粗浅地知道窗帘的外形特征和用途,对于窗帘布料、款式、构造和功能不太了解。教师结合《指南》、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核心概念等,梳理幼儿可能获得的关键经验,与幼儿积极讨论,将“生成”与“预设”相结合,尊重幼儿想法,让幼儿成为课程审议的参与者。通过班组、家长、幼儿三方审议,一致认为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符合幼儿的兴趣和探索需求,且窗帘是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取材方便,园内就有丰富的资源,实际操作性强,适宜开展。

(二)初设目标,审价值性

在生活中家长很少给幼儿“大显身手”的机会,其实幼儿很愿意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此次“做窗帘”就是非常好的教育契机,我们应给予鼓励和支持。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结合他们的认知经验和探索需求,初步设定几点目标:初步了解窗帘的结构和功;乐意运用各种感官,探索、感知布料的特性;通过观察比较,感知不同布料的遮光性;大胆运用各种工具测量窗帘的尺寸;尝试用符号、数字记录自己的观察和发现;能用科学的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指南》指出:“应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班组与年段审议后认为:开展探究窗帘的一系列活动,不仅能提升和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勤思考、乐探究、爱动手的良好学习品质,还能点燃幼儿关注生活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运用已有经验和新经验,解决未来生活中的更多难题,这是本次活动最珍贵的价值所在。

二、主题中审议——整合提升经验,助推课程深入

“主题中审议”是在主题活动实施一段时间后进行的,要瞻前顾后。既要发现实施中活动的问题以及改进策略,更要关注基于前一段实施中的问题,如何调适与完善后续活动使其更有利于幼儿的经验发展。

(一)审议过程,提升经验

已有经验是新经验获得的基础,新经验会使原有经验得以提升和改造,如此

螺旋上升,不断发展。“主题中审议”的重点在于:主题活动是否体现幼儿经验“提升”的过程。初期,幼儿对窗帘的认识较为单一,开展“窗帘大调查”后,幼儿认识麻布,双层纱,绒布等窗帘……对窗帘的布料有了更丰富的认识。教师抛出新问题:“窗帘有哪些款式?是怎么挂上去的?”幼儿拆卸窗帘观察构造,发现有的窗帘是由罗马杆、罗马环组成的;有的窗帘是轨道式、卷帘式的……对窗帘的认知由表及里,层层深入。集体讨论窗帘款式时,幼儿能结合自己的经验认知,分析每种窗帘的优缺点,并画出思维导图:罗马杆牢固、方便拆卸,却不能设计成弧形造型;卷帘式窗帘方便收纳,但是开关门进出不方便;轨道式窗帘适合多种造型,但小零件多,拆卸不方便;并结合班级后门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综合判断。最终选择罗马杆窗帘,理由是:后门是直的,罗马杆也是直的,好拆卸,方便使用。班组和年段审议后,认为幼儿的经验水平呈现不断上升的状态:“原有经验”——窗帘是一块大大的布,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窗帘;“现有经验”——认识各种窗帘,分析每种款式的优缺点,结合班级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窗帘。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事物,用科学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原有经验和新经验不断交替,呈螺旋上升状态,收获宝贵的学习经验。教师应顺着幼儿的经验链持续推动课程。

(二)调整策略,推进课程

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而课程审议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西方课程专家狄龙指出:课程审议活动必须经历一个从问题到建议到解决办法的过程。审议者正是在审议过程中,通过对实践的分析,思想的碰撞,催生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再经过比较、分析,筛选出较为合理和有效的策略。进一步推进课程深入开展。

1.“问题导向式”理清思路

做窗帘活动刚开始,大家各有想法,意见不同,缺少规划,活动遇到瓶颈。针对此情况,班组结合初期访谈调查表进行审议,认为幼儿做窗帘、动手实践的经验较少,因此教师应为其指点迷津。基于本班幼儿的原有经验和年龄特点,我们采用“问题导向式”引导幼儿思考:“哪款布料合适做窗帘呢?”、“窗帘有哪些款式?怎么挂上去?”“窗帘布大小适合班级后门吗,会不会太长?”……有了关键问题的导向,幼儿做窗帘的步骤逐渐明晰:挑选布料——确定款式——测量门框尺寸——裁剪布料——收集工具——悬挂窗帘。“问题导向式”的策略让幼儿思路更清晰、心中有计划、做事有条理,推动主题深入进行。

2.“材料互动式”验证想法

幼儿在挑选布料时又遇到问题,丝绸布、亚麻布、绒布、哪一款最遮光?有的认为厚的布最遮光,有的认为颜色深的遮光效果好,大家想法不同。有幼儿提出:把每一块布都挂起来试试。教师和幼儿审议后认为,这个方法耗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又不能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思考和讨论,幼儿想出许多方法:用手电筒照一照,比较遮光性最好;用放大镜观察窗帘布料有没有缝紧;用手摸一摸,哪块布最厚实。通过与幼儿审议,确定用“材料互动式”的方法来验证窗帘的遮光性。大家收集手电筒、放大镜等工具,通过多感官参与,观察、比较和验证,发现亚麻布遮光效果最好。有了经验铺垫,幼儿在挂窗帘时能主动与材料互动、实验,尝试铁丝、毛根、PVC管等物品来悬挂窗帘,发现硬的PVC管才能支撑窗帘,不易掉落。幼儿在与材料互动中,学习用科学的方式解决问题。

(三)实践经验,延续课程

在幼儿的共同努力下,窗帘挂起来了!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为集体服务的乐趣。在做窗帘的过程中,幼儿收获许多宝贵的生活经验:测量尺寸、使用工具、裁剪布料、合作悬挂。这些生活技能和经验仅限于一次做窗帘活动吗?当然不是。我们班组与年段、家长进行审议,结合《指南》、《纲要》教育目标及本班幼儿已有经验,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不仅仅在于做窗帘,更重要的是迁移经验,解决新的问题,进一步延续课程。教师应放手,让幼儿大胆地去实践和发现。如:幼儿在探索工具时,发现放大镜不仅能观察布料,还能观察叶脉纹路;在班级中发现美工区的桌布破了,几个小伙伴拿来卷尺测量桌面尺寸,熟练地裁剪布料、缝纫拼接,很快做好新桌布。在家中发现自行车零件掉了,拿螺丝刀进行修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经验链不断深入和延续:探究窗帘,积累经验——完成任务,收获经验——解决问题,迁移经验——关注生活,延续经验。

幼儿有了自我积极参与的过程,和对周围环境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内在反思、表达表征的过程,才会有幼儿真正经验的获得。丰富的经验链推动课程持续、深入地开展。

三、主题后审议——评价经验获得,分享师幼收获

(一)评价目标,经验收获

回顾师幼做窗帘的活动过程,结合《指南》、幼儿园“启点课程”目标,班组进行了主题后审议,对幼儿在活动中达成的目标进行梳理和归纳:学习用多种方式观察比较、感知不同窗帘的遮光性;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窗帘,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对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更加灵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能用有序、连贯、清楚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发展认真专注、乐于思考、勇于尝试等学习品质;提高与同伴协商、交流、合作的能力。幼儿在活动中经验的丰富与提升:懂得做事情有计划性;用多感官探究窗帘布料的特性;在小实验中获得观察、比较、分析的经验;搜集和筛选工具、与同伴合作挂窗帘;结合实际情况,更加科学客观地看待事物,解决问题;能迁移经验,解决生活中的新问题。

班组审议后认为,主题活动的目标和关键经验基本达成,但还有几个小问题值得商榷:主题活动是幼儿积累经验的重要过程,如何让这条经验链不断掉,持续延伸在下一个、甚至更多的活动?是否能细化并形成文案,制成属于幼儿的资料库,体现学习轨迹和经验提升的过程。

(二)师议收获,反思成长

主题审议给我最大的感悟是:以幼儿经验链为主线,以动态的眼光有效推进课程持续发展,基友幼儿经验链的主题审议,让我们更清晰地站在儿童视角去审议课程的价值取向。通过课程审议去寻找课程与幼儿生活经验中的契合点、链接点,让课程审议变得更加适宜、充实、丰满。我们将继续一路前行,且行且思!

参考文献:

[1]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 虞永平.论幼儿园课程审议[J].学前教育研究,2005(1):11-13

[3] 虞永平.再论幼儿园课程审议[J].幼儿教育,2008(11):4-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