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集体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了改变,因此在思政教育的多个工作维度中,利用互联网建立高校“云端”思政教育体系成为新时代创新思政工作不容忽视的工作重点。
二、高校“云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特点
(一)互动性
高校“云端”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打破了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将学生和老师的交流方式从单项灌输变为循循善诱。同时,随着各种网络平台的建立,教师可以在线和多个学生进行交流,正确指导学生[1]。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可以通过网络虚拟平台实现实时交流互动,二者打破现实壁垒,通过“云端”展开沟通交流,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便捷性
将高校思政教育阵地转到“云端”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多便捷,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不在拘泥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可以在线上完成思政教育目标任务。新冠肺炎期间,许多高校通过各种线上模式开展思政教育,做到了“停课不停学”,由此可见高校“云端”思政教育体系对于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多样性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逐渐发展以及网络文化的逐渐丰富,教师利用“云端”开展思政教育的平台也逐渐丰富,例如微信、QQ、易班、B站、抖音、快手、微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平台层出不穷。“云端”平台的逐渐丰富也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工作路径的多样性,思政工作者利用多种平台、多种模式、多种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在提升了高校大学生接受程度的同时创新了高校思政工作的方式方法。
三、高校“云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创新路径
(一)构建高校“云端”教学体系,不断提升思政教育质量
首先,立足思政教育第一课堂“主战场”,利用互联网“云端”信息化技术优势,依托线上授课平台激发高校大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利用互联网便捷性、多样性的优势,最大程度整合“云端”教学资源,通过慕课、翻转课堂等云端学习平台实现教育教学平台延伸,真正做到教育教学资源最大化。最后,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云端”教学管理,在线上建立自主学习平台、考试考核平台、教学评价反馈平台,将教学过程一体化、透明化,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自主度。
(二)构建高校“云端”宣传体系,不断唱响思政教育旋律
首先,积极探索高校“云端”宣传工作途径。整合校内宣传资源,通过“两微一抖手”等前沿网络新媒体平台传播校园思政教育主旋律。建立有思想、有创意、有能力的高校“云端”宣传队伍运营校园网络宣传平台,关注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把握党和国家主旋律,做引领大学生思想和文化的风向标。其次,关注与国家、学校、学生息息相关的重大时间节点,充分利用国庆、校庆开学季、毕业季等重要时间段打造特色专栏,通过营造“云端”宣传氛围,为高校大学生灌输爱党爱国、爱校荣校的积极思想。最后,注重青年教师在“云端”宣传队伍的培养和任用,打造高校“云端”宣传队伍精英梯队,不断为学校宣传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保证“云端”宣传队伍的前沿工作能力。
(三)构建高校“云端”管理体系,不断加强思政育人能力
首先,由学生处、校团委牵头,联合学校组织部、教务处、财务处等学校职能部门组建校园“云端”学工系统,将高校学生工作便捷化、一体化,学生通过“云端”学工系统时刻了解学校相关要求通知、查询成绩、转接关系、缴纳学费等,教职工也可通过“云端”学工系统实现办公自动化,实现办公便利,提升育人工作实效性。其次,建立“云端”家校育人联合管理平台,家长可以通过平台实时查看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和日常表现,进一步畅通家校沟通渠道。“云端”家校育人平台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一生一策”,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面临的不同问题有针对性的提供实质性解决方案也育人意见。最后,要时刻注重平台育人内容的丰富,要积极拓展平台空间,结合学校育人工作实际不断完成补充和创新,建立“云端”团校、党校、主题教育专题、就业指导专题等。
(四)构建高校“云端”文化体系,不断营造思政教育氛围
高校应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文化校园建设活动,积极打造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文化校园,把学生黏合在学校的网络平台上,努力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提供高质量的网络文化校园环境[2]。首先,始终坚持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营造校园思政教育氛围不断引领高校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者、传播者。其次,探索发展学校新媒体文化平台,以“易班”平台,官微等新媒体平台建设工作为契机,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点工作,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坚持唱响主旋律的同时积极打造学生喜爱的流行性校园文化传播平台。最后,着力打造二级学院文化传播平台,支持二级学院结合学院专业特色打造“一院一品”特色公众号等新媒体,最终整合各学院新媒体资源形成多样性的“云端”校园文化体系。
(五)构建高校“云端”服务体系,不断改善线上服务功能
首先,积极研发校园服务型APP,将学生学习、生活等服务工作进行一体化整合,同时成为学生便捷校园生活的有效载体,推动校园移动学习与移动社区应用进程。其次,不断致力于“一站式”服务目标,最终将新生报到——老生注册——毕业生离校一平台模式,学生在大一入校是通过“云端”服务平台即可大致了解大学四年的培养计划和生活进程,提高学生归属感和规划意识,同时实现真正的智能化、一体化。最后,畅通“云端”监督渠道,构建反馈建议平台,设立纪检专门模块时刻倾听师生诉求建议,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做好高校思政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事而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有捕捉时机的敏锐意识。”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更应找准时代契机,跟随时代节奏,把握时代脉搏,以学生成长成才需要为根本内容,以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全力构建高校“云端”思政教育体系,充分发挥网络思政教育的优势,不断推进高校思政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骐菲,魏辉琪.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3).
[2]张华敏,易连云.“互联网 + ”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1).
作者简介:
高霞(1981-),女,汉族,辽宁抚顺人,硕士研究生,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中级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左浩淼(1995-),女,汉,山东省莒县,辅导员,硕士研究生,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