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段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以20以内加减法为例
伍云姣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伍云姣,. 浅谈小学低段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以20以内加减法为例[J]. 计算数学学报,2025.1. DOI:10.12721/ccn.2025.157004.
摘要:
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数的认识、常见的量、式与方程、正比例反比例和探索规律等共同构成了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的内容.能否学好计算、计算能力的高低都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整体水平.而科学、有效、适切的计算教学是提高孩子学生能力的保障.那么,该怎样帮助低年级学生理解算理,巩固算法,熟练准确地计算呢?
关键词: 小学数学低段计算教学
DOI:10.12721/ccn.2025.157004
基金资助:

低年级的学生大多都处在六至八岁的年龄段,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有着显著的年龄特征.他们活泼好动,爱说爱演,有意注意的集中时间较短,课堂的学习效率常常受到其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的影响.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设计有趣的教学和练习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获得乐趣,发展能力.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意义

在小学的学习当中,小学生才是自己学习的主人,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就要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这样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基于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带动学生加入当前的学习内容当中,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传统涂鸦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建立起自己独一无二的学习模式,并且保障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获取到更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主导

我国大多数小学数学教育仍处于尊师重道的传统观念的熏陶下,致使其发展受阻。当前,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常常处于主导地位,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小学数学,因为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再加上小学生的悟性有限,在这样的教学中所能学到的知识并不多,尤其是在遇到新知识时,更是束手无策。因此,传统的填鸭式数学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只靠教师的讲解,使得学生难以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也会导致课堂氛围十分单调,对学生的自主性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教育观念相对滞后

小学数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因此,加强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但是,目前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只关注自己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在一些偏僻的农村学校,很多教师依然坚持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对素质教育和数学思维的培养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以至于有些学生就算学会了知识,也无法将自己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一)手脑结合,体悟计算道理

数学源于生活.教师在计算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使其体会到数学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种提炼、概括和归纳.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和动作思维为主,动手操作是从生活具象到数学抽象的“扶手”,能让学生真切体会到计算的道理,使算理变得更加易懂.有效调动学生的感官和形象思维,既能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热情,同时也能使其对算理的理解更为深刻,将算理与算法融会贯通.

例如,在设计“十几减九”这节课时,运用多媒体创设生活场景.“智慧园中的猴妈妈在卖桃子啦!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帮猴妈妈解决‘还剩几个桃’的问题吗?”“你打算怎么列式呢?”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如果请你来当售货员,9个桃,你打算怎样拿?”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演示拿桃子的过程,教师结合同学们的操作过程出示相应的计算过程.

学生可能出现4种想法:第一种,从13个桃中一个一个减,减9次;第二种,先从10个桃中减去9个,再和其他3个桃合起来;第三种,先减去盒子外的3个桃,再减去盒内的6个桃;第四种,13个桃分成9个桃和4个桃,所以13减去9等于4.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经历用不同的方法从13个桃里去掉9个桃的形象思维过程,经历根据算式去理解13减9怎样算的抽象思维过程,疏通了算理,提升了思维水平,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利用创设的生活情境和动手实际操作,调动学生的感官,看、做、想、说相结合,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使计算的道理更好地植根于学生心中.

(二)多样练习,巩固计算方法

小学生的运算能力包含算理理解、基本口算、算法掌握、运算策略.而需要达到的目标是: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基础计算过关,掌握一定的计算策略,理解算理便于灵活简便计算,拥有一定的估算能力.所以在设计练习时需要充分考虑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

比如,在对“数的分与合”进行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用扑克牌做“找朋友”的趣味游戏.拿出10以内的数字卡片,一人一张合成今天所学的数.这个游戏可与同学、家长一起完成.如学到“7的分与合”,妈妈拿2,孩子需要拿出5,一起说“2和5合成7”或“7能分成2和5”.

设计理解算理的题型时,可以与图结合,让学生说算理、画算理,也可以设计一些体现计算过程的题型,理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口算练习则可以设计小游戏,不动笔只动口,用限时训练、分组PK的方式提高学生口算积极性;听算练习则可以由教师、家长录制语音,或现场播报,既避免学生用眼疲劳,又能训练学生的心算和记忆能力;估算练习,可结合具体情境来设计,既掌握估算方法,又体会估算的价值;还可设计巧填算符、数字迷宫、补充不完整的竖式等练习,激发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感受数学运算的趣味与魅力.

(三)趣味练习,激发计算兴趣

枯燥的计算练习若能与小游戏紧密结合,会带给低年级学生另一种乐趣.

1.演一演

低年级的小朋友有着强烈的表现欲,对于好玩的事情乐此不疲.针对孩子的心理特征,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创设更多的教学情景,让他们演一演,调动孩子的计算兴趣.例如在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练习时,设计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准备得数是1至10的不同算式卡片发给孩子,每人一张.其中一些卡片是小蝌蚪的形状,另一些是青蛙妈妈的形状.如果青蛙妈妈身上的算式得数和小蝌蚪一样,那它就是小蝌蚪的妈妈.找完后,青蛙妈妈辨认是不是自己的宝宝,如果有个别不是,就送到警察姐姐(两位同学扮演)那里,进行活动二,请警察姐姐帮忙一起找到自己的妈妈.整个活动利用“演一演”,既调动了孩子参与计算的热情,又照顾了不同孩子的水平,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效果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2.比一比

计算练习对于很多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件枯燥、索然无味的苦差事.为此设计竞赛类的小游戏,比如将50道算式设计成50个台阶,对得越多跳得越高;传口令(说出得数和前一个同学相同的算式)、击鼓传花、快速抢答等不同玩法的竞赛游戏,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也使学生在游戏中对计算方法愈加熟悉,更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四、结语

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关键在于让学生充分深刻地理解算理,再引导学生通过多形式的练习,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猜测、归纳等过程,让计算的规则和规律在意识中初步形成,为计算策略的一步步形成奠定基础.作为教师,要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和练习形式,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快乐学习,经历数学思考,发展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丛萍.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探讨[J].数学之友,2022,36(24):47-48.

[2]林岚.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J].启迪与智慧(上),2022(12):11-1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