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学学科计算能力概述
计算能力是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的一个主要方面,它的计算能力和方程式的计算能力、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都与计算有关。它测试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考。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数学教育中,要注意提高计算能力、分析能力、符号意识、几何直观能力和模型思考能力。”数学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基本能力,而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过程中,其数学水平的强弱往往取决于他们的计算能力。学生的数学计算水平主要表现在其计算精度和较快的计算速度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抓住对数学学习的关键期,为其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在课堂上,老师们会注意到,一些不太聪明的同学,他们的数学表现比较平稳,而那些在学习上反应敏捷、反应敏捷的同学,他们的数学成绩则有很大的起伏。其中的原因是,那些聪明的孩子们并没有因为难题而失去分数,大部分是因为计算错误导致失分,这些都是因为他们的计算水平不够。由于计算水平低而经常出现错误,给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带来负面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多次练习,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并逐渐增强其数学计算的水平。
在小学数学课上,计算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计算与推理过程则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由于逻辑思考能力尚不健全,对某些复杂的计算问题难以进行正确的认识,应采用数学与形态相统一的合理化策略,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示了有关的计算知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1.增加学生对数字的敏感。
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学生对数字的明感度入手,并且,这些能力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不能局限于教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适时地向学生展示数字,为他们创造数字的情境;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注意到日常生活中的数字和数字的计算。比较简单的,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试着认识钟表、年月日、日常购物的人民币使用等,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各种数字,以及对这些数字进行计算,激励他们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和探索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找到推动教学工作取得更大突破的动力,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在各个方面都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2.为学生设计随时的计算练习。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定学生在教室里进行计算训练,寻求教学的突破性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对数学的基本重要性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数学中,计算是基础,它也是一种基础的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必须要拥有的,老师们必须予以唤醒。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数学教学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在每节课之前,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数学练习;或者是在更深层次的发展课堂计算教学,比如在每节课中,寻找一些计算题,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进行抢答、小组接力回答等形式,对答对好的学生或团队进行奖励,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从而促进教学工作的整体发展。
3.增强学生的估算能力。
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估算的能力进行培养。提高估算能力,可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得到更好的效果,同时还可以让他们的计算速度得到加快,而且,估算是小学生的必修课,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对他们的整体计算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育中,老师可以注重对学生的估算能力的培养,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一些生活情境,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一些比较快捷的估算,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创造一些购物的环节等,要求学生去购买指定的内容,并进行一些价格的估算等。
4.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口算一般都是配合心算的,也就是说,不用笔,也能算出答案。其实,口算可以说是培养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步骤,它是对计算能力的一种升华。在这样的情形下,老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比如,让学生记住加减法的口诀,让他们对这些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其次,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中多设些题目,让他们自己动手去做。到了某个程度,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去学习算盘等,虽然这一传统的计算工具已经被计算机所替代,但它仍然蕴含着我们古代人民的智慧,而且它是可以被感受到的,让计算过程变成一个可以观察、可以感受、可以操作的过程,这与小学阶段学生的接受知识的情况相一致,将数学的计算环节转化为可操作的过程,经过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心中就已经形成了基本的珠算模型,从而可以提升他们的口算能力。
5.引导学生课外实践,培养学生计算思维
在对学生进行计算知识能力的培养中,教师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对于计算思维的构建,通常情况下,老师在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计算训练之后,通常只会给他们留几道计算题,让他们去做。但是,应该指出的是,仅靠课后习题的方法,并不能帮助他们形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思维,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的计算思维不能真正地形成,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始终不能形成一种系统性的、有效的学习方式。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除了要在课程之外,在课堂上向学生们传授知识之外,针对学生的课后延伸,也要积极地对其进行指导和延伸,从而达到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系统化、科学化的学习目的。
比如,在对学生进行了教学之后,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生活化的实践,例如,鼓励学生在日常购物等生活场景中,利用计算知识来解决问题,实现计算知识应用的常态化,从而对其进行训练和培育,从而在计算能力的培养上,形成系统化的学习。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是非常客观和全面的,对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水平起到了正面的推动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高质量的创造性的人。
参考文献:
[1]陈瑜.计算,让数学课堂教学回归本真——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初小学生计算能力[J].数学教学通讯,2019(35).
[2]胡新华.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7).
[3]徐倩.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四注重”[J].小学数学,2018(24).[4]谢培培.提高小学生数学解题与计算能力的策略[J].教书育人,2018(19).
[4]冯振国.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J].陕西教育:教育,2015,21(5):48-49.
[5]张泉.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45,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