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实施策略
郭燕滨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郭燕滨 ,.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实施策略[J]. 计算数学学报,2025.4. DOI:10.12721/ccn.2025.157033.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作为基础性技能,对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如何有效地实施计算教学,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成为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探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能促进其数学思维的发展。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5.157033
基金资助: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其核心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更是通过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对计算过程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兴趣和动力,导致计算错误频发,效率低下。这种现象背后反映出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和现代教育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脱节。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探索和实施更为科学、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计算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好的老师。与小学阶段其他基础课程不同的是,数学知识逻辑性较强且比较抽象,需要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并为其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打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性教学工具,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创设的教学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竞争的特点,通过速算比赛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计算活动的兴趣。这种有趣的竞赛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计算活动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掌握解题思路和数学计算的技巧。同时,教师还可以使用简单的辅助计算工具,如纸笔和算珠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对那些能够迅速完成任务且准确的学生给予奖励。对于像234×5、178×3、492×6这样简单的多位数乘一位数题目,可以让学生使用纸笔进行逐位操作,这样他们便能够快速得到解题结果,从而对数学计算的求解过程产生兴趣。为了提高计算效率,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口算竞赛活动。这样,学生个体解题的压力会降低,他们会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并且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为了赢得团队的荣誉而团结一致,努力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间接提高学生对计算的自主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二、结合具体问题情境,理解运算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数学课程呈现出生活化、综合化的趋势,纯计算类的题目大大减少,应用类的题目增多,更加强调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学生不仅要熟练地掌握各种计算法则,还要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进行思考与分析,运用恰当的法则和公式来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展示出一幅学校操场的图片,并带领学生对图片中的信息进行提取,如有2.5名学生在跳绳,1.8名学生在踢毽子,3.3名学生在打篮球等。(注:在实际情境中可解释为小组人数的平均值或测量值)。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假如跳绳的学生的总身高是13.6米,而每位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4米,那么跳绳的学生比踢毽子的学生多多少米呢?”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知道的数字1.4和2.5,与答案之间是什么关系?”很快有学生提出,要通过小数的减法计算每位跳绳学生和踢毽子学生的身高差,然后乘以人数来得出总的身高差。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理解了小数之间的加法和减法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明白了如何处理含有小数的数量差。接着,学生可以进一步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的关键步骤: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开始计算,确保计算结果的小数点与参与运算的数对齐。与枯燥抽象的数字、公式相比,情境教学方式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使他们在脑海中建立清晰的问题架构,厘清已知条件与未知信息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所学的运算法则进行分析,找出解答问题的正确方法,从而深入理解运算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的意义和价值。

三、提高审题效率,逐步积累计算经验

正确的审题习惯,对学生计算能力以及计算准确率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程对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学生灵活掌握数学学习方法,遇到不同的数学问题时,可以举一反三。而想要降低计算难度,需要教师通过科学的方法指导,让学生掌握计算技巧,认真审题,为计算经验的积累提供基础,进而形成更严密的逻辑思维,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例如,用竖式计算379÷50时,为确保得出正确的答案,教师需要让学生认真审题,通过审题得知该题目是三位数除以整十数,需要判断被除数的前两位是否比除数50小,如果不够除,则需要看被除数的前三位,并将商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得出379÷50=7……29。又如,用竖式计算583÷28时,通过审题,学生需要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58除以28,商2写在十位上,此时余数23小于除数28,直接在个位上写0,得出583÷28=20……23。通过两类运算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计算除法题的先后顺序以及解题技巧,以后遇到类似题目时,他们就可以运用上述方法解题,在不断计算的过程中形成丰富的解题经验,最终为其解题能力的增强提供便利。

四、组织专题训练,锻炼运算能力

在某单元或某课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专题训练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做习题的方式,进一步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在设计练习题的时候,教师要遵循层次化、多样化的原则,一是要在题目的难度上作出区分,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二是要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既要有基础性、理论性的计算题,也要有综合性、生活化的应用类题目。例如,在教学《四则运算》时,教师可设计以下习题:

1.填空

(1)算式12+6×3+8中既有()法,也有()法,计算时要先算()法。

(2)在有括号的算式中,应先算(),再算()。

2.脱式计算

(1)25+13-19(2)34-21+17

(3)35÷7×8(4)7×6÷2

3.解决问题

(1)一个图书馆有250本书,其中100本是故事书,其他是科普书,如果图书馆新购入50本故事书,现在故事书的数量是科普书的多少倍?

(2)小明的零花钱是20元,他的弟弟比他多5元,买一支钢笔要花掉7元,他们俩一起买钢笔后还有多少钱?

(3)一辆汽车从A地到B地需要4小时,车速为60公里/小时,那么A地与B地相距多少公里?

在答题结束后,教师要认真地进行批改,对学生的错题进行提炼和整理,针对学生掌握不牢固的知识进行重点讲解,引导学生分析计算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规范解题过程,提升计算的准确率。

结语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实施,关系到学生数学基础的夯实与逻辑思维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通过持续的激励与引导,帮助学生克服计算中的困难。总之,实施科学的计算教学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和速度,还能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香花.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准确率的提高研究[J].亚太教育,2022,(11):154-156.

[2]胡金鱼.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4):290-291.

[3]樊庆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25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