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新闻评论的创新发展探索
陈薇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薇,. 互联网时代新闻评论的创新发展探索[J]. 中国教育学报,2021.9. DOI:10.12721/ccn.2021.157074.
摘要:
近年来,随着媒体整合的深入,新技术、新媒体、新平台、新业态的迭代,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和用户的接受习惯,也重塑了传媒业的格局和新闻报道的样态。面对业态的竞争和语态的转换,新闻评论应该如何进行调整,在肩负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实现样态上的创新,从而更好地实现舆论引导,参与社会治理,为新时代社会发展创造良好舆论氛围,是当下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新闻评论;创新发展
DOI:10.12721/ccn.2021.157074
基金资助:

1 引言

网络媒体下,新闻评论的弊端逐渐扩大,如话题弱化、评论质量低下等,直接影响到新闻评论的质量。因此,要促进新闻的创新发展,新闻工作者必须要结合其存在的弊端来制定有针对性的创新优化策略。比如,做好评论选题的策划,加强评论内容的创新,提高新闻的自律性,通过多方面的策略来提升新闻的评论质量,切实发挥好网络媒体在社会舆论中的引导作用。

2 新闻评论的特征

评论是新闻的一种,是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层面,新闻评论与新闻、传播等文体的作品一样,是传播的载体。其根源在于传播信息和观点,影响更多的人,引导公众理解新闻事件的本质,输出作者或团队的观点。因此,新闻评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选题素材的普遍适用性。新闻评论应围绕社会热点或重大、重要事件进行创作,越是大众关注的新闻事件,以其为基础创作的新闻评论,更容易获得大众的共鸣。而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大众已经对新闻事件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在阅读新闻评论时,也会带着自己的主观观点,并与新闻评论所提出的观点或论点进行对照,产生论据的对比。二是传播渠道的普遍适用性。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新闻评论的载体也从纸质媒体转移到互联网,在诸多新闻网站、APP等都创办了相关栏目,以专家视点、评论员文章、读者点评或留言等方式,形成了新媒体平台的新闻评论传播。相比于视频节目的独特属性,新闻评论在传播方式上并不需要太多创新,可以是文字类的评论文章,也可以是漫画类的“众生相”,随着短视频传播力度的加快,多样化的短视频、直播、街头采访等方式,体现出传播渠道的普遍适用性特点,更为新闻评论的多样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 互联网时代新闻评论存在的问题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和应用,人们可以在各种平台上随意发表意见。因此,在网络媒体背景下,新闻工作者应充分发挥新闻评论的社会舆论引导功能。网络新闻评论存在的主体多样化以及评论差异化现象,都直接影响着网络评论的质量。目前新闻评论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互联网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虚拟性,网络监管体系不够完善,无法确保新闻评论质量。比如广大受众在相关平台上发表自己对新闻观点的同时,部分受众也会通过评论的渠道来发泄自身存在的负面情绪,在浪费媒体资源的同时,也对整个新闻评论的环境造成了污染。第二,在网络媒体的背景下,信息传递速度飞快,信息传递也存在即时性的特征,所以广大受众在媒体发布新闻后会立刻表达自身的观点,从而表明自身的立场。但许多受众所发表的观点都缺乏充分的论证,使得整个新闻评论存在语言浅薄的问题。第三,网络媒体环境下,信息具有较低成本的复制性,所以广大新闻评论都会出现重复雷同的内容,存在严重的跟风现象,从而影响整体的评论质量。

4 互联网时代新闻评论的创新发展

4.1 对新闻评论进行科学分类

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类型包括社论、短评、评论、笔记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新闻评论的类型从写作到呈现,都大大丰富了,再到传播方式,都发生了转变,同时速率和到达率都是过去报纸、广播和电视等媒介不可比拟的,呈快速增长的态势。新媒体新闻评论的类型,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者杨娟按照“传播平台”和“传播者”来分类。前者主要有:网络评论频道、网络论坛、专题评论、博客评论以及微博微信评论等;后者主要有专业评论、意见领袖评论、草根评论等。 近年来受众向移动端的短视频集聚(如抖音、快手等),使新媒体新闻评论又增添了新“成员”。2000 年 8 月,人民网在正式更名之际同时开设了“观点频道”,汇集各界优势评论,形成了独特的人民网评论矩阵,体现了全国性新闻网站应有的题材广度和人文关怀。一方面,影响了其他媒体的评论栏目,例如诸多媒体开始采用“某某快评”;另一方面,人民网警惕同质化对矩阵作用的削弱,结合 5G 和视频技术的发展,将原先的“人民快评”更名成“人民视频”,以此进军视频领域的新闻评论。 新媒体新闻评论矩阵的建构,要着眼于正能量和主旋律的舆论引导,把矩阵做强做优,特别是主流媒体要成为引导舆论、引领时代的主阵地。

4.2 注重生产原创内容

在激烈的网络媒体竞争环境下,新闻评论的独创性引起了广大受众的关注。因此,在评论新闻时,要注意原创内容,以促进新闻评论的发展。作为媒体新闻工作者,要重视构建专家评论专栏,提高评论的专业性,从而体现出新闻评论的权威性,更好地提高受众对该评论专栏的忠诚度和关注度。在进行新闻评论时,要提高创新意识,比如可以组建专家队伍,从不同于其他媒体的评论角度来进行专业的评论,更好地提高新闻评论的原创性。另外,新闻编辑还要深入一线,只有这样,才能让新闻工作者写出一篇篇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评论作品。因此,读者在阅读新闻评论时,才能感同身受远方发生的新闻事实,也能够准确地理解作者的观点,从而增强了论据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4.3 注重培养评论员队伍

培养高水平的评论员队伍是提高新闻评论质量的重要保证。评论员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了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是新闻评论写作的中坚力量。新闻单位要在培养评论员人才上下功夫,有了好的作者队伍,才能使评论文章有深度和广度,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评论员队伍来自基层,他们了解基层工作,写出的评论员文章能够做到有感而发,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但有的评论员写出的文章还不符合发稿要求,需要对他们进行指导帮助,使文章达到较高水平。《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级报纸有着自己稳定的评论员队伍,写出的评论员文章水平较高,值得学习借鉴。在新闻评论工作在创新变革中,既注重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又注重突出地方特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还要精心设置多个栏目,重视版式设计等方面的改革。当前新闻评论最大的魅力在于抓民众关心的焦点,破群众生活的难点,解民忧释民惑,如此才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闻评论不仅是反映人民呼声的重要载体,也是引导舆论走向的重要支点。它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融媒时代,要重视对新闻评论的传播发展,要创新思维,整合资源,实现全媒体呈现和多渠道传播,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通过内容、风格、形式等多维度的改变,促进新闻评论向着多元化、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出融媒时代下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引领社会舆论风向。

参考文献:

[1] 王洪 , 葛莺莺 , 刘辉 . 主流网络媒体以评论提升舆论引导力的策略研究 [J]. 新闻战线 ,2020(04 上 ).

[2] 李雅林 .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创新与发展——以《新京报快评》为例 [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4):118-120.

[3] 王瑞 . 新闻评论类公众号 XML 内容分发的发展策略研究——基于十家新闻评论微信公众号的实证考察 [J]. 出版广角,2020(10):70-7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