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随着大数据时代快速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阅读要求也有所提高,渴望得到优质、快捷、便利的图书馆服务。因此,在图书馆的发展中,应根据信息时代的发展特点,不断完善传统的管理模式和阅览方式,创新的思维。将信息技术融入图书馆管理中,为人们提供准确、全面的阅读资料,便利的阅读模式,优质的阅读体验。
1信息技术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现状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对精神文化也有了较高的追求。面对此种形势,我国政府部门制定了有关政策,支持社会公共文化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重点扶持对象,推动了公共图书馆的顺利发展。就当前我国图书馆发展情况而言,不但实现了原有图书资源的丰富与扩展,还提升了文化服务质量,一些地区还实行了全天免费开放,为大众提供全天24小时自助图书服务。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新型图书馆的建设,更注重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使数字图书馆的形式逐渐成为图书馆建设的主流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建立具有公共性的电子图书馆形式。在电子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涵盖的图书资料丰富广泛,如古今文集、天文历史等,海量的文化信息资源需利用电子公共图书馆平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信息技术背景下,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网络信息系统中存在漏洞、资源共享平台不完善等,应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通过科学、可行的应对策略,给予解决。现阶段,我国图书馆的发展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规模,特别是经济发展滞后的城镇及农村地区,发展现状差强人意,图书资料管理和服务水平尚待提升。总体来看,图书馆整体发展不理想,技术、管理和服务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更需要结合当前信息技术,推动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建设向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2信息技术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创新的优势
2.1图书资料管理趋于多元化方向发展
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的阅读方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拓宽。为顺应新时代人们对知识文化的需求,图书资料管理工作逐渐趋于多元化方向发展,进而突破传统图书资料管理的封闭模式。在图书资料管理中,管理者不能以实用性为标准实行图书资料管理,否则,将会流失大量的读者,缺少读者的支持,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将面对难以为继的局面。为此,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开展,应将知识与兴趣相结合,获取更多读者的支持,推动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顺利、稳定开展。
2.2丰富图书资源
信息技术的出现,打破了纸质资源的载体媒介形式,海量的信息资源可实现电子形式的传递及交流,传统图书信息以纸质形式存在,既浪费空间,又增加了图书管理者的工作难度。加大图书信息管理力度,极大的丰富了图书资源的储备数量。图书管理不仅丰富了纸质资源,还提高了电子文献建设力度,减小了图书资源存放空间的占用,扩大了信息形式的存储空间,实时传递与共享,更不会受空间、时间的约制,既方便又快捷。
2.3图书管理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图书信息管理就是将图书资料整合起来,传递给读者。信息管理是现代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相结合的一种管理模式。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与传统的图书存储形式相结合,形成了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图书馆管理的模式和手段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图书馆管理信息将资源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网络信息共享,读者可以更方便地获取资源,降低资源浪费率。
3信息技术背景下加强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创新措施
3.1改进图书资源管理模式
根据网络图书的实际操作经验,网站推荐的图书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同类图书。因此,图书管理模式应该考虑这一特点,了解用户的阅读心理,根据用户的搜索阅读量,分析和整合图书参考热度,结合此特点,合理配置图书资料,增强图书的使用价值。另外,现代人们生活节奏较快,很难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实体图书馆阅读,城市图书馆数量有限,对于距离较远的人们,很难花费较少的时间获得大量的阅读,所以人们普遍依赖电子书,在移动设备上直接阅览。在当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必须顺应大众的应用趋势。利用强大的数据资源采集能力,通过网络平台,建设电子图书馆,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即使大数据时代人们对物理图书馆的使用需求已经陷入低谷,但并不意味着信息技术背景下再需要物理图书馆。物理图书馆的物理图书具有坚实的现实意义。用户在频繁使用电子网络终端设备的情况下也会产生视觉疲劳,及时阅读实物图书可以有效地调节用户长期使用电子设备的不良影响,并能将用户的注意力转移到纸质阅读的真实感和质感上,调节心理适应能力。
3.2完善图书资料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需具备以下特点:
(1)全面性
图书资料管理会涉及到诸多工作,有关单位需制定合理的外借、续借、还书以及催还制度,确保管理工的有序开展。
(2)灵活性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需随着技术的变化对制度进行吊证,以防因制度滞后,而阻碍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
(3)可执行性
管理制度必须得到有效的执行,制度内容要符合实际。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确保管理人员严格遵守制度。
(4)详细化
图书资料管理单位需详细规定工作标准,确保工作人员具有明确、统一的工作标准。
3.3了解读者需求,提升图书管理阅读服务水平
在图书管管理中,应为读者提供优质的阅读服务,读者阅读服务质量的体验直接体现出精细化管理水平。不同读者用户通过图书资源展开阅读期间,需求也是不同的,掌握读者阅读续期,是图书馆阅读服务得以提升的前提。面对广大的读者用户,图书资源管理人员应结合用户需求,对图书服务进行分类设定。图书用户需求的差异主要来自用户年龄、专业发展、知识水平、阅读爱好等方面。图书馆管理人员根据用户需求,对图书馆管理服务类型进行创新规划,构建多样化、个性化的阅读服务,实现不同需求用户的满意,提升图书馆阅读服务质量。
结束语:
新时期,人们已进入全新的信息化网络时代,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已无法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弊端日渐突出,与信息化时代需求相差甚远,严重阻碍了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实现图书信息共享,增进更新进度,应完善图书资料管理制度,改进图书资源管理模式,深入了解读者需求,提升图书管理阅读服务水平,促进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文献:
[1]周萍.信息技术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创新[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153-156.
[2]刘炅婉.信息技术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创新[J].智库时 代,2020,(1):220-221.
[3]鹿蕾.信息技术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创新[J].科技创新导 报,2020,17(20):149-150,153.
[4] 高翠芬 . 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党校图书管理工作的途径 [J]. 纳 税 ,2019,13(35):239+241.
[5] 赵雨霞 . 浅析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 [J]. 国际公 关 ,2019(12):235.
[6] 涂逸 . 浅谈医院图书馆管理工作 [J]. 中外企业家 ,2019(34):72.
[7]徐冠春,焦亮瑜.大数据背景下区域图书馆资源利用率现状调查与分析[J].知识经济,2018(22):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