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技工院校人才培养路径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技工教育中坚持以高级人才培养为导向,围绕工匠精神的建设与强化,做好创新精神与匠人精神的协同化培育工作,既是贯彻现代职业技工人才队伍专业化培养目标的实践途径,也是推进我国落实强国目标、推动工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策略,需要技工院校基于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积极探索高效化的教育发展路线,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实践应用型人才。
1.强化创新思维与工匠精神职业培训的必要性
1.1有利于贯彻制造强国的发展战略
经济市场整体发展格局的优化转型,使得原有的经济产业布局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工业产业自动化、信息化建设路不开高级技术人才的支持。在实践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方面,不仅应注重学员专业技能、业务能力的综合培养,强化工匠精神的专项培育工作,还应围绕科技创新现代战略,加强学生创业精神、职业发展规划、创新驱动等方面的引导,推进产业发展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方向的转型,全面提升中国工业制造的水平,为国家实现创新振兴、制造强国建设目标提供实践人才保障。
1.2促进了经济市场良性发展
为更好地适应经济产业整体格局的现代化转变,找准复杂市场环境中的发展定位,技工院校应神对整合教育资源,强化匠人培育,为尖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提供具有创新精神的“匠人”,从而为经济市场的有序、良性发展提供技术人才保障。如,在具有悠久历史品牌价值的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品牌方企业需要以兢兢业业、求真务实的工匠为支持,做好细节打磨,同时,还需要技术人才顺应时代改革浪潮,融入创新思维,提升品牌在现代市场的竞争力,这也意味着相关产业对技术人才的培养机制有着更严格、专业的要求。
1.3提升了技工教育实效性
技工教育作为以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为导向的教育形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同时,结合实践教学活动,调动学生锻炼实操能力的积极性。新时期,在素质教育现代人才培养思维的影响下,技工院校在职业素质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基于谋生为艺之章的匠人精神培育理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和信仰,指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就业观念,提升了技工教育实效性。
2.整合培育技工人才创新思维与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
2.1明确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学校文化的有序、科学建设
为有效落实现代职业技术人才综合培养目标,技工院校应在全面、深刻认识当前人才市场供给需求变化的基础上,制定明确的教育发展路线,逐步落实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在培养学生匠人精神的过程中,需要技工院校在明确现代技术人才实践能力、职业态度等方面培养目标的同时,细化教学指标与任务,以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对职业就业前景有着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升职业认同感;另一方面,为提升职业精神的培育效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育活动,学校应注重多元化文化环境的有序建设,通过专业竞赛、专题演讲、班会等形式,让学生深刻认识工匠精神的内涵,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实践观察、创新探究的兴趣。
2.2强化思政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在素质教育不断普及深化的背景下,在思政教育中渗透匠人精神,是有效提升学生职业认同感的重要路径。为此,技工院校可以采用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结合的方式,全面贯彻职业素质整合培育目标。将思政课程与专业技术课程有机结合,强化学生职业责任、道德认识、自我发展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如,学校可以在思政教育课程中融入名匠、名师、名家相关的榜样事例,做好思想、精神方面的引领,通过隐形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爱岗敬业、实践创新精神。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工匠》、《创新之路》等记录片,向学生传递现代工匠精神与创新思想的动力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2.3积极推进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展,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技工院校是现阶段培养实践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在整体教育课程规划方面,应注重课程理论知识体系与实践教学内容的科学配置,在不断巩固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合理安排实践活动的比重,为学生培养技术专精职业思维提供有效的平台。在此基础上,为拓宽学生参与实训活动的渠道,学校应积极推进校企合作项目的有效开展,集中整合教育资源,通过科技档案馆、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等平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接触实际操作环境和参与操作的机会,进一步帮助其理解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思维方式,从而有效崔积极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提升。
2.4完善激励机制,营造认真钻研、敢为人先的学习氛围
在技工教育综合人才培养系统中,主要的教育目标是以产业发展人才需求为导向的,对学生职业就业规划进行针对性指导。为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应强化专业技能的培训,同时,还需要逐步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就业观念,在全面了解专业领域最新发展形势、就业范围、创新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培育学生自主创新、终身学习的意识,营造认真钻研、求真务实、开放互助、敢为人先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技术竞赛、创新作品展示等竞争活动,对优秀人才颁发荣誉称号或进行物质奖励,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针对性引导学生发挥创新精神,贯彻匠人理念。
结语:在教育体制现代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作为实践型、高素质职业技术人员培养的重要阵地,技工院校应在明确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通过优化专业课程的设计与规划、做好德育教育引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工匠精神的渗透、设置合理的激励机制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精神,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从而为国家创新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1]]翁清华,谢亚敏.技工院校德育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探究[J].职业,
[2]王文彬.论技工院校教学与工匠精神教育的融合策略探究[J].科技资讯,2020,v.18;No.585(12):25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