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现如今,广大青少年都非常喜爱流行音乐,所以教师能够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将流行音乐引入到初中的音乐教学课堂中来,不仅可以强烈吸引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心无旁骛参与到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的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一、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
(一)学生学习兴趣较低
就当前而言,初中音乐课堂所教授的音乐类型主要是经典歌曲和爱国歌曲,但这类歌曲都有着较深的内涵,从初中生角度而言,缺乏足够的文学素养与音乐素养对这些经典歌曲展开深入、正确的理解,进而也就难以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 。同时,面对此种情况,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就加强经典歌曲、爱国歌曲的教学力度,这样不仅难以获得预期的成效,反而容易适得其反。
(二)教师教学观念滞后
虽然新课改在我国实行已久,在这一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思路、教学方法都有所变化,但仍有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影响,潜意识地认为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就应该传唱、讲授爱国和经典歌曲,忽视了流行音乐的正面作用,甚至觉得流行音乐不具有较强的艺术性,教学观念存在滞后性,不能与时俱进。
(三)学生缺乏参与积极性
学生能否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会很大程度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以及教学质量。许多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更习惯采用填鸭式教学,此种教学方式较为呆板、单一,再加上初中生的年纪较小、阅历尚浅等种种因素,导致很多时候对于音乐的认知不够深入,不能真正理解作品所想表达的内容。时间一长,自然会不断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大程度影响初中音乐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音乐课堂融入流行音乐的可行性
(一)拥有明显的受众优势
我们知道音乐的教育作用是很强的,良好的音乐作品既能陶冶人的情操,又能作用于情感。流行音乐同样具备这一特征,并且,它能够像滚雪球一般,在社会中流行开来,深深吸引着许多人 。就当前而言,在初中生群体中,流行音乐的受众面是十分广泛的,许多学生都有自身所偏爱的音乐元素或是歌手,这便是流行音乐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同时,流行音乐地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具有较大的即兴性与层次差异,更易引起听众的共鸣。此外,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初中生都认为相较于课堂上的音乐,流行音乐的学习拥有更强的趣味性。
(二)具备独有的德育功能
初中生正处在身体和心里快速发展的阶段,处在青春期。在这一阶段他们拥有较强的个性,但同时又容易受到外界地影响。流行音乐除了拥有通俗的语言、时尚的歌词内容等特点,其实际上还能跟传统文化、挫折教育等相结合,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比如,歌曲周杰伦的《青花瓷》就在整个作品中融入了中国风元素,这对于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又或是,《隐形的翅膀》这一首歌曲,学生通过了解歌词,能够从歌词中感受到那股面对挫折、磨难也不畏惧的精神。总之,流行音乐具备着独有的德育功能,其在提升学生审美情感的同时,又能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各阶段教育强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全方位成长,而音乐素养则是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述我们提到,传统音乐课堂上通常是选择一些经典歌曲进行教学,诚然这些歌曲拥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有着较高的时代价值,但对于喜欢新鲜事物的学生而言,长期地学习容易产生厌倦感,趣味性没有流行音乐强。所以,通过将歌词通俗易懂,演奏形式较为活泼的流行音乐融入到初中音乐课堂内,则能够更好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良好调动。
(四)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很多老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地影响,对学生的掌控能力较强,这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存在弊端。一方面,从消极影响方面来说,一些地区受流行元素的影响,很多教师认为当下流行音乐与传统的,民族的音乐教育有区别,这些都会对学生思想观念的正确建立产生影响。在这种思想下,一部分教师拒绝将流行音乐融入初中音乐课堂教育中来 。另一方面,从积极影响的方面来说,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的出现,会逐渐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不但有助于教师音乐教学工作地开展,同时还可以使教师在加深对流行音乐认识的基础上,能够科学地设计教学的内容,把流行音乐真正的融入初中音乐教学中,活跃教学氛围,提升教学效率。
三、怎么样将流行音乐融入初中音乐课堂
(一)创作性
就当前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分析,适合初中生的流行音乐很少,而形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最主要的原因除了业内人士的忽视之外,初中生自身的创作潜力也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我们曾经听过的《童年》《同桌的你》等有质量的、适合初中生的优秀作品非常少。因此,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去创作,将自己的情感写于笔下,将自己地感受配以旋律,借用流行音乐的创造方式,利用不同地表现形式将自身的情感表现出来,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二)适度性
初中音乐教育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而流行音乐则需要在保证音乐教育本身完整性的基础上融入其中,即坚持适度性原则。使其在引入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会与音乐相关课程发生冲突,不会对原有课程造成挤压。流行音乐的引入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发挥出流行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流行的美等。通过流行音乐适当的选取和融入的科学性,将其更好地发挥出推动初中音乐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
(三)指导性
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水平的发展主要是依托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逐渐引导和积累,但客观来讲,不少教师都未注重课外对学生的心理指导。绝大多数初中生在学习课外流行音乐的时候,都是随性的、自发的。所以,要想确保流行音乐能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学生正确审美观念的培养,增强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具体而言,首先,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指导学生对流行音乐的风格、思想等做正确认知,以使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得到培养。其次,要让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力度、表演形式等内容做更深入把握。最后,使学生在欣赏流行音乐的同时,可以将流行音乐与民族、古典音乐等做对比,从而使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得到提高 。
结语
流行音乐在现如今社会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良好的流行音乐推动着社会前进的步伐。广大青少年酷爱流行音乐,他与青少年的成长密不可分。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流行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在教师的实践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科学有效的选择有教育意义的流行音乐,还要通过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陈亮.新视域下流行音乐与初中生音乐教育探析[J].文理导航(中旬),2017(12):15-16.
[2] 王娥.如何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提高流行音乐引入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7(21):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