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策略
张瑜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瑜,. 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策略[J]. 当代音乐研究,2021.6. DOI:10.12721/ccn.2021.157052.
摘要:
音乐自古以来都是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实施美育教育,是适应小学学生对生命情感的自由抒发。故从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如何实施美育教学进行教学策略的探讨,力求探索出一条与小学音乐教育相匹配的美育教学实施策略。
关键词: 美育教育;小学音乐;实施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52
基金资助:

在当今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背景下,小学音乐课程对小学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陶冶情操、增加对美的认识、创造美、热爱美,有助于小学学生的情感抒发,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音乐是美育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小学音乐教师对音乐课程的合理设计,可以从多角度培养小学学生的美感,例如从小学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入手,丰富小学音乐的课堂内容,借助游戏、多媒体、智能化设备和音乐案例解读等,综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道德情操,提高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音乐美育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课程是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育教育的重要实施途径之一,其可以有效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创新思维,提升实践能力,培养艺术素养以及审美意识,使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进身心健康,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深化教学改革,满足时代发展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1]

(一)提升艺术素养

小学生活泼好动、接受能力强,与传统文化课相比,音乐课对他们而言更具吸引力。音乐课程在传授乐理知识的同时,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而将美育教育融入小学音乐课堂,可以进一步挖掘学生的艺术天赋,发散思维,巧用奇思妙想,使其在发现美、体验美的过程中感悟美、创造美,促进学生综合艺术素养的提升。同时,还能陶冶情操,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促进全面发展

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学习成绩一度成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重分数,轻能力”“重才艺、轻素质”的思想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学生缺乏审美能力,对于音乐之美的感悟与理解存在偏颇。新课标改革的深入发展,拓展学习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加强文化与艺术的有效衔接,成为各级学校的首要任务。[2]音乐课作为小学阶段的必修课,为学生改变固有思维、提高审美认知提供了时间与空间。现代教育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提出新的要求,而这里的“美”,指的就是美育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这是新课标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学校开展美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音乐美育教育的对策

(一)创设课堂情境

低年级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易于快速产生兴奋或者抑制,其注意力大多数是被动的。小学音乐课如果过于刻板,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会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抵抗情绪。因此,音乐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尽可能地美化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感悟音乐的魅力,习得乐理知识。比如,可以在教室内张贴乐器图案、音乐家头像等,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音乐剧、音乐动画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座位的权利,打破常规,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与尊重,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自我。此外,小学音乐课堂情景的创设,其本质在于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存在与美感。音乐教师应因地制宜,在满足美育教育的基础上提高情境创设的针对性与有效性,避免主次不分,盲目设置情境,反而事倍功半。

(二)创新教学方式

小学音乐教学应注重提升学生的视听基础与视唱能力,使其在体验中感受美,理解音乐的内涵。首先,要寓教于乐,强化节奏教学。音乐与噪声的区别在于节奏与旋律,富有节奏与旋律的声音才能叫作音乐。而节奏教学强化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对于低年级学生,音乐教师可以寓教于乐,通过小游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比如,采用“学一学”类的游戏,让学生聆听生活中的声音,比如说跑步声、汽笛声、闹钟声、虫鸣鸟叫声等,通过听觉感知节奏的长短、高低、强弱;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其自我意识与独立意识增强,可以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歌舞剧表演。表演剧目不做过多限制,可以从网上检索,也可以由学生自主创作,以此让学生感受经典艺术的魅力,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听一些歌曲伴奏,辨别前奏、间奏、尾奏,分析它们在歌曲中的作用,并听辨感知乐句,利用色彩或者体态做出相关反应。

(三)深化歌词寓意

歌词与旋律是构成歌曲的两大要素,词与曲的协和统一,可呈现生动且鲜明的艺术形象。而歌词所表达的意境,能够让学生通过文字快速体会音乐的内涵与思想,享受中国文学之美。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以学生学习特点为基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深化歌词寓意,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比如说,在学习《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时,侧重于体会歌词中的拳拳赤子心与殷殷爱国情;在学习《茉莉花》《妈妈的吻》时,侧重体会歌词中的简单美好与质朴情感。通过深化歌词寓意,促进学生乐观向上,排除不安、烦躁等负面情绪,同时提升学生发现美、感悟美的能力。

(四)融合传统艺术

戏曲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其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戏曲是国粹,包含音乐、舞蹈、美术、杂技、武术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中国戏曲是民族的、能够走出去、跨文化传播的、代表中国符号的典型音乐形式。利用戏曲特色元素拓展音乐创作空间,既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符号性表达,又体现了中华文化强大的融合能力与时代魅力。《说唱脸谱》是戏曲知识的启蒙歌,基于京剧旋律与唱腔的基础上,将传统戏曲与现代流行音乐巧妙结合,亦戏亦歌,对小学生而言,更加朗朗上口,简单易学。通过这样的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实现中华民族经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唤醒小学生的生命光彩,奋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需要教师对当前的小学音乐课堂做出相应的改革,从音乐课堂的内容形式入手,结合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手段,促进美育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合理展开。美育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也是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以适合小学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借助教师对小学音乐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爱好美和创造美,使小学生具有美的理想、情操、品格和素养,顺应社会对小学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小学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严丽华.小学音乐歌唱模块教学美育学生的功能与教法[J].现代交际,2016(15):113.

[2]晏然.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J].大众文艺,2014(04):219.

[3]査慧兰.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和美育体现[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5):139-14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