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教育工作中,音乐教学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学能够启发幼儿的智力,释放幼儿的天性,培养幼儿的艺术情操及审美情趣。目前,很多幼儿园都强调以音乐活动为主要手段开展音乐教学,为提高音乐活动的质量,本文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地位不高
部分幼儿园所采用的传统教学理念导致其对音乐课程重视程度不足,同时在课程设置方面更侧重于文化知识的学习,因此这就形成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并没有给予幼儿园音乐教育更高的重视程度。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文化知识课当作幼儿园的主科,因此部分教师将教学重心都放在了文化知识学习中,并没有真正意识到音乐学科的核心意义,这就导致了音乐教育普遍在幼儿园教育中表现出地位不高的情况。
(二)教学内容落后
部分幼儿园虽然开设了音乐课程,但其在教学方面未能确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和明确的教学目标,这导致大部分课堂教学内容流于形式。除此之外,部分音乐教师为了尽快完成音乐课程教学任务而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其将音乐教材中的内容简单灌输给幼儿,这使得幼儿园音乐课程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同时会由于教材内容落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落后的教学内容和单一的教学方法会影响幼儿对音乐体系的认知,其会降低幼儿的音乐课程的学习参与兴趣,甚至会导致部分幼儿对音乐课程及音乐体系产生厌恶感。而音乐学科作为一门艺术性极高的学科,对于一些幼儿的兴趣爱好的培养与建立是有积极影响的,教师所呈现的音乐教学内容若是生动有趣的,就会使幼儿表现出极高的参与度,那么对将来培养幼儿音乐兴趣或者从事音乐专业是很重要的。
(三)设备投入不足
部分幼儿园及教师对幼儿的音乐教育重视程度不足,因此其在音乐设备方面的投入较少,进而大大增加了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难度。教育部以及学校所提供的教学条件还是十分有限的,那么一些幼儿园并没有完全普及与教学相关的多媒体设备以及充足的乐器,这就不利于教师采取相关设备对幼儿进行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大大降低幼儿对音乐知识的学习探究兴趣。
二、创新音乐教学内容
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目的在于提高幼儿对音乐知识的认知程度和应用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音乐知识作用来培养幼儿核心素养,因此幼儿园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幼儿的心智来提供高质量音乐内容,这对音乐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具体教学方面,幼儿园音乐教师要及时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和接受能力,在此基础上为他们提供更有趣和简易的音乐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尽量满足幼儿对音乐的需求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除此之外,幼儿园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可以在课前为幼儿准备一些不同类型的音乐并在课上借助多媒体设备来进行播放,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感悟不同类型音乐的不同表现特点来强化他们对音乐节奏感的认知。教师应该积极了解幼儿的兴趣和爱好,从而可以在课堂上向幼儿进行一些流行歌曲的教学。教师还应该积极组织幼儿形成合唱队,根据每个幼儿的音阶特点,将每个幼儿分成不同的声部,从而一同演绎出一场音乐,这有助于丰富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幼儿对音乐课堂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学前科学教育教学时,我们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创设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加课堂氛围的活跃度,再以此设计合理的教学环境,并发挥组织者和管理者的作用,组织幼儿进入科学教育的活动中,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学习当中,并以最好的状态学习音乐知识。
三、明晰游戏化教学的理念
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明确实际的教学工作,在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时,了解幼儿的真实所需,进而制定贴合幼儿实际的教学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融入积极向上的理念,并为幼儿预留充分的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更好地解决原先存在的教学问题。其次,为了提升幼儿对音乐的喜爱程度,教师在制定游戏活动时要确保音乐游戏贴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为了避免幼儿在游戏中过于激动,对课堂纪律造成影响,教师可为幼儿设立相应的约束规则,并引导幼儿共同遵守。首先,规则难度要适宜。规则过难,幼儿理解不了、掌握不了,很容易造成违规,教师就得不断提醒。如果音乐游戏活动一直是在教师的提醒中进行,幼儿的兴趣就会大大降低。其次,规则的制定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师只有将音乐、游戏与教育目标有机结合,才能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享受快乐,达成教育目的。最后,幼儿的主体地位不能忽视。无论是对音乐的理解与分析,还是游戏规则的设计与制定,都应有幼儿的参与,而不是教师全权主导。教师一定要认清自己的角色站位,不能做导演,要从台前转移到幕后,给幼儿提供机会,让他们在充分倾听感受的基础上,表达出自身对音乐的理解。
例如,在《变石头》的幼儿音乐中,教师可与幼儿一同参与音乐游戏,即所有幼儿依照规则模仿相应动物的动作,当音乐停止后,所有幼儿要立即停下,这一过程中不遵守规定的幼儿便要淘汰。教师可评选出表现最佳的幼儿,并给予相应奖励。在该音乐游戏活动中,幼儿能够在音乐中律动,感受节奏、韵律带来的美好,进而无形中培养音乐素养。最后,在采取游戏化教学形式时,教师可组织班级幼儿通过合作的形式参与游戏,如此一来,幼儿在感悟音乐的同时,还可锻炼社交能力、提升认知能力。教师在采用游戏化教学方法时,应当遵循该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将重点音乐技巧传授给幼儿,从而促使幼儿更好地成长。
四、尊重幼儿的表现方式
在幼儿园传统的音乐活动中,教师常常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幼儿们虽然学到了很多知识,但是他们并没有创作出有灵性的作品。而当幼儿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与创造时,又常常得不到成人的认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看到他们创作的作品大都千篇一律。实际上幼儿们是借助感官来感知世界,用他们的小手来探索世界的,所以在音乐活动中,我们一定恰当地运用音效、色彩等来调动幼儿的各种感知觉,帮助他们认识事物,唤醒他们的情感,促使他们将自身的情感融入作品中。而在幼儿聆听音乐或者是创作音乐作品的时候,他们常常用小手敲桌子、盘子、杯子,在敲敲打中表现自我,感受音乐的魅力,此时他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这是幼儿们学习艺术的方式,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艺术感受,尊重他们的表现方式,为他们提供直接感知、亲自体验、动手操作的机会,从而让他们在获得深刻体验的基础上受到强烈的触动,进而创作出真正有灵性的音乐作品。
总之,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对于培养幼儿核心素养而言具有重要影响意义。教师应当引导幼儿在该阶段了解基本的音乐技巧,从而勾起幼儿的好奇心及探索欲,让幼儿真正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好。
参考文献:
[1]陈艳.游戏精神视域下的幼儿园音乐课程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