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育,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小学音乐教育的学习,在提高学生对音乐内容理解的同时,还应采取多种有效的教育手段,提高学生对音乐内容的认识,使得学生的音乐素养逐渐形成,对学生的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
1.教育观念的积极转变
教育观与教育活动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由于教学方式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而得到加强。一般情况下,在音乐课堂上,先播放歌曲,然后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欣赏和评价,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却忽视了学生的练习,使得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基于此,教育观念的转变尤为重要,学校要注意这一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一些丰富的音乐实践课程。与此同时,家长可以发挥支援性的作用,采取较为激励的方式,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知识和技能,有必要向小学生提供音乐欣赏材料[1]。在日常生活中,要利用现代化的平台,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一些音乐表演。除此之外,要让学生专注于强调音乐思维的课程,深刻理解音乐对成长发展的积极影响,提高参与的热情,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科学合理的教育设计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训链的设计很重要。第一,教师必须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案。在音乐课堂中,老师既要注意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又要注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能够提高对音乐的赞赏能力,从而实现小学音乐教育目标。第二,在小学阶段,学生普遍年龄较小,对资源评价方法存在困惑,对资源的评价方法缺乏了解。所以,教师要明确地向学生传递真正的欣赏价值,引导学生理解欣赏的要领。与此同时,结合音乐内容,让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发散。第三,与学生沟通,避免盲目称赞。要以思索为基础,学生必须有足够的机会去思考和引导,与其他同学分享真知灼见,要使学生对引导的价值有信心,就必须给予学生充足的欣赏时间,给予学生正确地指导意见。
3.重视基本知识和技能练习
音乐教学中,在许多情况下,学生必须很好地运用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并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喜悦,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应结合学生的知觉知识和音乐实践活动,进行音乐知识教育,以使其达到初级水平,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了解和认识,而且促进了音乐知识的教育,从音乐艺术中获得的审美经验和情感知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的深层意义,强化学生的音乐体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讲解《小动物的歌》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自觉关注猫、狗、鸭的声音,引导学生模仿,以此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了解音乐的水平、长度、思维的优缺点,以及教师把这些基本的音乐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歌曲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歌、声的组合练习,还能提高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更快地掌握有关音乐知识。在教授音乐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当然要让学生掌握感知的知识,可以引入走步声与跑步声,让学生结合多种方式进行模仿,如拍手、跺脚,进行音乐知识的引导。为加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实现音乐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推动了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4.结合学生特征因势利导
在小学阶段,学生不仅有活泼好动的天性,还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和表现欲,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通常对唱歌有兴趣。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个性设置教学内容。举例来说,在组织音乐游戏《十六迷宫》时,学生必须先唱准音符,然后借助自然的声音教学生唱歌,并在“春天举行音乐会”活动中,合理配置教室资源,充分利用校园内银杏景观,以声音强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5.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应教导学生了解人类情感,掌握各种情感,如欢乐与悲伤、困惑与恐慌、羞耻等。为提高学生对音乐情感的认识,要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不但要有一定的音乐知识,还要根据实际的音乐内容培养听觉和表现力,通过表现力来帮助学生加强音乐知识学习的内在驱动力[2]。
例如,在讲解《小红帽》时,要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所呈现的已将,并结合实际音乐的速度和强度来引导学生感知音乐,教师要把音乐知识与歌唱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在音乐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在音乐欣赏教育中发展想象力,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对音乐的认识,不仅是简单的音乐内容,更是包含在思考意识、情感体验等音乐内容中的深刻情感。除此之外,透过音乐还能启发联想,要有效地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就必须优化教学环节设计,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提高学生的音乐教育质量。
6.利用音乐游戏开展教学
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中,由于不同的音乐知识,教室要加强引导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许多歌曲的歌词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经常有相似之处,结合这种音乐教育,教师首先要教学生唱歌的方法,组织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基础上,适当加入接龙小游戏。在教学中,对于歌曲中相同的歌词可交由学生进行,而其他歌词则由教师完成,唱歌几次后,使用换唱模式,教师和学生之间所唱的歌词交换,在这种教学情况下,学生对整首音乐的理解就加深了。
7.丰富实践活动
初等音乐教育中,常包含各种音乐知识和内容。在音乐教育中,教师不仅需要音乐知识、歌唱教育,而且要结合音乐实际内容,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学生的音乐知识,了解并熟练,音乐往往可以陶冶情感,并具有启迪心灵的作用[3]。所以,对音乐的知识和内容要结合音乐知识和内容,进行多种形式的音乐知识教育。要在基础音乐内容教学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必须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渗透教育,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中蕴涵的思想、情感、人性的内涵。对于教师而言,要加强对音乐作品的认知与理解,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审美水平。在小学阶段,音乐作品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情感,必须对其进行引导。比如,在《国旗国旗真美丽》的音乐指导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完成国旗的制作,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国旗知识的理解,如:五颗星代表的含义、国旗是红色的原有,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结尾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完善,对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中,教师应结合教育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教育实践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及时解决当前教育中的困境,采取科学、有效的对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综合音乐教育,培养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尹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方法的研究建议[J].北方音乐,2019,39(08):203-204.
[2]王晓婧.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方法整合优化策略[J].生活教育,2016(23):108-109+100.
[3]赵悦.关于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方法的探讨[J].音乐时空,2016(03):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