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的初中音乐教学以音乐理论、音乐技能教学为主,教师在课堂上会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比如传授歌唱技巧、示范乐器演奏方式等,没有结合歌曲欣赏教学,使得初中生的歌曲欣赏能力低下,时常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这就出现了一个现实问题:初中生爱音乐,但是却不喜欢上音乐课,且难以自主鉴赏并分析一首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显然,这就很难让学生形成高雅的审美品位。对此,初中音乐教师要主动加强歌曲欣赏教学指导,既要让学生主动鉴赏音乐作品,也要引导学生以多元化的形式去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风格,实现艺术交流,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歌曲欣赏能力。
一、补充音乐文化知识
初中生的人生经历不足是不争的事实,所积累的音乐文化知识也稍显匮乏,如果他们无法全面了解一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表达意愿,那么在欣赏音乐作品时便会出现偏差,无法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人文价值。因此,在歌曲欣赏中,教师要及时补充音乐文化知识,以让学生自主欣赏音乐作品。在《我的祖国》歌曲教学中,我认为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明白歌曲中志愿军战士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否则学生很难感受到歌曲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因此,在本节课上,我就补充了歌曲的历史事件。初中生已经学过历史,在这一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明白了抗美援朝时的艰难困苦,利用音乐本身的情感激发作用去激励学生,让学生因新中国的成立而感到自豪、骄傲,使其内心涌动深厚的爱国情感。在此过程中,本班学生能够自觉欣赏《我的祖国》这首歌曲,感受歌曲中深刻的爱国情感。
二、注重多样导入
导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巧妙的导入,可以直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为科学有效的欣赏教学奠定基础。所以,初中音乐教师不妨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课堂导入,即在研读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新课内容的基础之上,来设置并确定导入的内容,进而利用故事导入、情境导入、图画导入、提问导入等多样方法,引出正式的教学内容,将学生很快地带进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音乐世界中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和欣赏兴趣,自觉且主动地进入到正式学习中去。例如教授《沃尔塔瓦河》,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会不做铺垫直接授课。这种教学模式缺乏学习目标的指引,学生对这首歌曲的艺术风格感受不深。对此,笔者设置课堂导入环节,以情境导入展开本节课程的教学活动。首先,笔者设置课前铺垫,播放《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营造一种异国他乡的氛围。歌曲播放结束后,笔者再设置课前提问:这个歌曲是哪个国家的歌曲?歌曲给你带来哪种感受?这样的导入环节和几个课前小问题,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随后,笔者再引出欧洲音乐的风格,同时介绍沃尔塔瓦河的自然风光。最后,笔者播放《沃尔塔瓦河》,感受作曲家在歌曲中融入了哪些情绪。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游戏活动导入音乐知识,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组织游戏活动体现的是寓教于乐的新思想,而之所以要在歌曲欣赏课上组织游戏活动,便是为了解放学生的思想,让学生以更轻松、更自主的状态去欣赏音乐。初中音乐教师要尝试利用音乐游戏导入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歌曲欣赏做准备。在前文中《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引入后,我就设计了一个趣味游戏,即学生要以“晚上”为主题进行动作表演,想象适合发生在晚上的趣味活动,如赏月、睡觉等,不可出声,其余同学据此猜测这些行为动作。在此基础上,我播放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歌曲,让学生闭上眼睛认真聆听歌曲,想象《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所描绘的闲适、安逸与静谧的夜晚,由此培养学生的歌曲欣赏能力。乐的艺术美、人文美与情感内涵。
三、采用留白技巧
留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堂教学技巧,是指通过适当的停顿、沉默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音乐要素与艺术表现特色,以及歌曲中的深厚情感,由此激励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自主进行歌曲欣赏。为此,教师要采用留白技巧,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感受歌曲的人文要素。在《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欣赏课上,我没有一味去赞颂歌曲中的家国情怀,而是播放了两遍歌曲,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澎湃气势。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歌曲的人文、艺术特点,我还展示了一组记录了中国军人过草地爬雪山的纪实资料,有效刺激学生的视觉体验,同时让学生聆听歌曲,想象战士不畏艰难前往各个革命驻地,解放当地人民的伟大场景,希望学生可以由此主动欣赏歌曲、品鉴歌曲,深入感受歌曲中的细腻情感。
四、注重情感体验
歌曲欣赏,从本质上来讲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是对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体验、领悟。所以,初中音乐教师要注重学生欣赏过程中情感体验的激发和优化。这要求教师实现自身角色、职能的转变,成为学生音乐学习、欣赏的引导者,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活动性,适当为学生介绍音乐作品创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将学生真正带入到音乐作品所呈现的世界当中,促使学生对音乐创作者通过音乐作品所传递出来的情感有更为深刻地感受和理解,体验音乐的内涵与特性,从而实现审美意识的强化。例如教授《摇篮曲》,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体会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爱。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摇篮曲的音乐特征,用自然圆润的情绪进行演唱。结合歌曲特点,笔者在课堂中融入了情感教育,如,笔者先带领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母爱,感受母亲为我们付出的辛勤汗水。随后,笔者再为学生演唱《摇篮曲》这首歌曲,歌曲中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营造了母亲光辉伟大的形象,曲调优美抒情,体现了母爱柔情似水的特点,整个歌曲巧妙的勾画出了一幅亲切美满的画面。
五、注重思维启发
使学生有驰骋想象的空间,这是音乐的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歌曲欣赏教学应该关注和重视的内容。对此,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这一点充分的突出和彰显出来,试着用音乐去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并辅以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直接拓展学生的想象和思维空间,启发、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保持饱满的精神和高涨的情绪,让学生用审美的态度去欣赏音乐,实现审美能力的提升。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有效的欣赏教学可以直接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真正提升音乐教学的整体质量。所以,每个初中音乐教师都应注重多样导入、视觉传递、情感体验、思维启发,去优化欣赏教学的过程,让学生聆听、细听、静听,让学生享受音乐之境,领略音乐之美,用感情联通音乐,用音乐去提升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梦蕾.欣赏教学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J].安徽教育科研,2020(16):45-46.
[2]杨淑琴.如何做好初中音乐课堂中的欣赏教学[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6):67.
[3]吴秉旭,马云鹏.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歌曲欣赏教学策略影响因素分析[J].艺术教育,2021(01):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