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音乐知识探究能力,无法从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科能力。要改进原有的教学思路,改变已有的知识讲解模式,提高音乐教学效果。对此,音乐教师应积极分析核心素养等内容,思考在核心素养引导下如何开展高质量的课程教育,以利于音乐教师更好地实施知识讲解。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到不同的知识教育,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得以提高。
一、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陈旧的小学音乐教法有很多缺点,经常造成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小学音乐教学法太单一,教师只注意唱歌练习,课堂教学内容针对性很强,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音乐知识;其次,学校音乐教学设备不够完善,教学手段不够规范;所以,音乐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音乐教学没有着眼点,学校的音乐课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最后是传统、陈旧的音乐教学理念影响着音乐教师。对音乐教学实行“一刀切”的教学模式。音乐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无法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这些都是导致小学音乐教学手段落后的原因,音乐教学无法体现其真实价值。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学校对音乐教学的重视不够。有些专业常常把其它学科作为重点的教学学科,而不是音乐。其结果是使学生不能有效地学习音乐,不但限制了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也降低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
1.改变教学方法
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内容广泛、复杂。因此,教师必须提前制定教学计划,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重视训练。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的音乐素养。音乐人要具备音乐素养,首先要具备音乐素养,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潜力;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创造能力,在音乐课堂上充分发挥音乐素养。为此,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发挥音乐的空间,使其音乐学习思维、创新思维发展更为科学、合理;第三,只有把音乐学习内容与学生的课堂经验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把音乐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综合素质。因此,音乐情感体验和实践能力同等重要。
2.营造活跃课堂氛围
学生们会对任何事情感兴趣,好奇,但是这种兴趣和好奇不能长久维持。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中,除了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同时又要保持好奇心,同时又不损害学生的自信。所以,音乐教师要把核心素养贯穿于教学之中,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势在必行。学生要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下,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与此同时,小学生生性活跃,长时间不能集中注意力,很容易因为课堂气氛的轻松而分散注意力或自我放松,音乐教师要抓住课堂节奏,及时指导学生,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学生分散注意力,真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把核心素养渗透到音乐教学之中。
3.融入生活
当前,音乐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实施素质教育。过去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录制部分录音来指导学生学习音乐课程,这对个人音乐能力的培养不利。对于一位音乐老师,我们一定要清楚每一个学生的音乐特点,学生的音乐天赋是有差异的,因此,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指导方法。
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作为一种生命艺术,也要通过生命的光芒来展现它的光芒,因此,要让学生把学习过的音乐知识用生命去展现,并把它们融入生活。从古代开始,音乐的存在就是一种文化本性,并与时代相关联。老师既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又要使音乐与生活紧密相连,在生活中进行创作,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思想,通过不断练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4.创设情境
对学生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知识开发与能力培养中去,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接受创新知识教育。儿童在音乐知识学习与思考过程中,受到成长环境、个性特点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音乐形态。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索性需要,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知识教育和主体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能使学生主动探究课程知识,创造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在课堂中的愉悦感。
5.其它学科有机结合
音乐学以其它学科的共存为基础,同时又有着很多的联系。比如,音乐教学与语文等学科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比如古代的诗歌《静夜思》,就是把它改为歌。课堂上,同学们从古代诗歌和古代诗歌中表达出的感情。在音乐课堂上,我们能更好地把古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融为一体。通过音乐作品,使音乐作品与文化知识有效地融为一体,以促进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作品,提高音乐素养,提高音乐素养。感觉美丽,表达美丽。另外,它还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环境,增强音乐教学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以促进学生在音乐、艺术、文化等方面有较好的道德品质[]。
6.激发学生音乐兴趣
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用机械性的方法教育学生听觉,而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体验音乐之美。学习音乐是一种快乐的过程。死板的教学方式会妨碍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讨厌上音乐课,对音乐没有形成兴趣。所以,要摒弃机械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针对不同学生的音乐学习状况,给予适当的鼓励与指导,可以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培养音乐兴趣。
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培养。音乐性是审美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人们的情感世界、思想世界产生影响。为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审美教育,通过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家是艺术。每个歌曲的歌词、曲调都体现了一种独特的感情。同时,还可从情感的表现入手,使学生感受到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情感与情感。提升音乐素养,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本课程可通过播放音乐影片,使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起到积极主动的作用。影视作品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音乐的魅力,让他们对音乐学习有激情,这对于音乐教师是有益的。
结语
总之,常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无法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获得学科能力的发展。音乐教师要根据音乐教学的现状,根据学生的学科基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李鹏.核心素养在小学歌唱教学中的培养对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一点思考[J]
[2]陈斌.立足音乐欣赏提问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17(37):160-161.
[3]张铖.以美施教,以乐育人: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道德教育的实践[J].北方音乐,2017(37):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