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学观念对教师有着很深的影响,这些影响使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形成固定模式,课堂教学过于古板生硬,从而导致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内容丧失兴趣。课堂教学改革的推动和实施,促使音乐教学工作者对自己的工作做出反思,原本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需求。因此,教育工作者应改变已经陈旧的节奏训练方式,认识到节奏训练对于学习音乐的重要性,对节奏训练的方式和内容进行发掘,将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提升到新的高度,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一、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处于初中时期的学生,大多活泼好动。假设教学活动多样化,则能够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不过相反地,如若课堂活动较为乏味,而且音乐知识难度较高,必定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这时如若想要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是较为困难的。特别是在目前教育环境下,如若想要在课堂活动中增强学生的节奏训练,首先应当研究的就是其中的趣味性问题。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具备一定的趣味课堂建设观念,利用各种课堂活动,充分开发知识本身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形成积极学习的热情,从本质上改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为节奏训练的顺利推进打下一定的基础。
2.创新性原则
从当前的初中音乐教学实际情况来看,以往教学模式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阶
段。所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大多有着一定的被动性。基于这种教学模式,如若知识点较为困难,那么必定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一些学生可能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学生节奏练习与后期教学工作的推进。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进行节奏训练时,应当基于创新性原则开展训练。教师应当在课堂活动中基于初中生的现实学习需求,逐步优化节奏训练模式,而且在其中加入趣味性强的知识,使得课堂教学更为多样化,带给学生新颖的体验,这就是提升学生音乐节奏感的重要前提。
3.学生主体原则
长期以来,以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是课堂教学中十分关键的方面。然而,受到教学条件与考核评估等不同层面的限制,这种教学理念不断弱化,转而使用以教师作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均是根据教师的思路来汲取知识,只需根据教师的教学流程学习,则能够在考核中获得良好的评测结果。然而,基于如今的教育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提升节奏训练的高效性,应该改变这类教育观念,突破以往教学形式下以教师作为主体、以理论知识传输作为目标的落后教学理念,逐步把教学转化为以学生作为主体,以整体素养发展作为目标的先进教学形式,使得学生在逐步发展与创造阶段中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节奏训练的有效策略
1.营造良好的节奏训练教学环境。
基于以往初中音乐教学理念的限制,教师在节奏训练过程中,大多并未注重教学氛围的建立,乏味的知识教学存在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如若想要在教学过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则要求课堂有着一定的趣味性,要求教师在课堂活动中有目的地建立教学场景,利用优化教学模式,指导学生积极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参热情。与此同时,在开展节奏训练过程中,要求教师改变以往教育观念,建立有着较强自主性的学习氛围,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可以主动把握学习节奏,在学习阶段中展现自我,丰富自身知识,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而且可以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其中的魅力,这就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措施。
比如,教师在教授《阳光总在风雨后》这首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优良的教学环境,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看一些中国女排获得冠军的视频画面,这种画面能够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激励,随后,教师向学生讲解,这一歌曲曾经作为中国女排的队歌,寓意着经过风雨后才可以看到美丽的彩虹。接下来,在开展节奏训练的时候,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更加高涨,训练效果也会大大提升。
2.对音乐节奏训练创立情景式教学
在初中阶段学习音乐这门学科时,教师应利用情景创设的方式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的节奏训练更加贴合生活,对于节奏训练的理解更加透彻。节奏训练和生活密切联系,也能使学生增强对节奏训练的兴趣。因此,在节奏训练环节,尽可能将生活因素作为原有素材进行情景创设。并且在进行情景创设时,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多媒体和互联网,提升整体节奏训练课程的质量。
例如,在学习《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利用多媒体播放革命先烈保家卫国的影片,让学生观看天安门升国旗仪式的画面,将学生观看影片时的情感加入音乐学习中,使自己的情感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让情感融入节拍中,能够对音乐节奏进行有效学习。
3.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为节奏训练的顺利推进打下一定的基础。教学自身属于一种艺术,是一种应当不断探索的学问。从教学的现实状况进行分析,不同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其教学效果也是存在差异的。与此同时,在使用不同教学模式之时,要求教师具备先进的教育观念。因此,如若想要确保节奏训练的顺利推进,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具备良好的学习理念,积极获取先进的教育思想,逐步学习有关内容,进一步掌握节奏训练的具体内涵,逐渐丰富与提高自身。除此之外,教师应当对教学更加热爱,更加努力地进行教学,把教育当做自身的重要工作。
4.增加实践
节奏训练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所以学生要熟练掌握节奏。平时在节奏的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身体协调力以及节奏感应力,对于这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我们后期可以重点培养。教师要经常和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在音乐课上树立自信,使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有积极的心态来参与。同时也要建立双方友好的师生关系,这些都是提升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关键。
5.使节奏训练的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若要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健全的评价机制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时,给予学生全面有效的指导,如果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色,教师可以进行奖励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挖掘学生优点。并且保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学习进度,对教学内容也可以做出一些调整,促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能力有所提升,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开展节奏训练的时候,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音乐学习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节奏训练环境,不断优化节奏训练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切实提升节奏训练的实际效果,提高初中学生的音乐素质。
参考文献:
[1]郑家斌.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管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29):242.
[2]史美玲.初中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探索及思考分析[J].音乐时空,2015(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