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所公租房小学的音乐教师,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学生的行为习惯五花八门,家庭背景也有种种特殊,基于以上种种的学情,学生的音乐课堂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势在必行也是迫在眉睫的。如何用音乐的魅力吸引学生,让学生能感受音乐的美呢?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我有两点心得体会。
一、音乐学习首先要安静聆听,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很重要,必须身心静下来上课。在音乐课中教师培养学生以听觉为先导,通过一系列音乐活动,在听中学,听中思,听中悟,潜移默化的感受音乐的美,促成孩子倾听习惯养成。为了让孩子静下心来上课,首先就必须从课前排队快静齐开始,在课堂上我首先制定奖惩制度,然后详细讲要求,培养得力的小助手,教会小助手什么时间该做什么。明确学科规矩与要求,并经常性提醒。 “先说断,后不乱”对于要求和规矩不能朝令夕改,并要经常性强化、提醒,让学生形成上音乐课教师定制的习惯。
教学中做到关注学生的一切生成。课堂是活的,除了要管课堂,要教学,还要关注课堂系统中的其他要素,特别是学生生成。教师首先要充分备好课,然后强调教师对课堂影响力和引导,并在一堂课中贯穿始终,不要忽紧忽松、虎头蛇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争取让师生之间成为生命和生命的对话,生命和生命的回答。
运用丰富的体态语为教学服务。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当音乐播放时教师是不适合讲解的,正好音乐学科有很多的身体语言,教师要充分用好自己的体态语。教师的举首投足、面部表情、动作姿态、目光都会说话,当音乐需要这些身体语言时,老师的体态语一出现, 学生立即知道应该注意什么,比如教师用手势提示吸气,音乐的速度力度等,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师生要做到配合默契,心照不宣,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
在强化纪律意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集体活动没有规则是无法有序顺畅进行的,例如在课堂上拍击节奏时,我就要求孩子们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这样在拍击了几遍后全班都会很整齐,偶遇几个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他们肯定会拍错,这时候拍错的孩子们是很尴尬的,然后他自然的就很认真了。这时候“规则"成为 了学生的内在需要,实现了师生共同管理。
在帮助孩子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多夸奖,不要吝啬关爱、喜欢、期望与赞赏的语言,加强正面引导。爱孩子孩子也爱老师,让孩子在养成好习惯的同时,还能感受到老师的爱。我们的学生有他们突出的优点,他们都美好,很喜欢老师,记得有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很调皮,很长一段时间纪律都很不好。有一次课,我走到他面前,我看了看他的眼睛然后说:你要是表现好老师就很欣赏你好吗?从那以后他表现得超级好,我没有想到一个四年级的孩子会如此在乎老师的欣赏,我想这就是我们学校孩子的可爱之处。从那以后我想赞美就说出来、写下来,有期望就提出来、递过去。学生渴望被关爱被喜欢被赞美欣赏和期待,同时我也感到他们慢慢喜欢了上音乐课。
二、用音乐学科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争取让孩子们乐在乐中学。
学生有了良好的纪律后就必须用音乐学科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音乐学科的特点是美,如何让学生感受美并能表达美呢?首先是输入,然后是输出。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利用优美的范唱调动学生的兴趣很有效果。虽然我们的学生没有那么见多识广,但是他们喜欢上音乐课,当学生全神贯注看着老师时,老师范唱,学生看到了老师的表情口型站姿眼神,听到了呼吸、歌声,感受到了要传递给他们的音乐要素速度和感情,教师要提醒学生学会“察言观色”,同时关注老师发出的信息。学生受到感染并直观的学习了 ,并从老师的范唱中体会到歌曲的思想、曲调色彩、音乐风格并感受到了音乐的美,然后给他们提要求并模仿老师演唱,我感觉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认为有条件的老师都应该范唱,做到以美育人。
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让孩子们喜欢,我们学校有较好的硬件环境,深受孩子们的喜欢,有孩子告诉我:老师,我每天都想上音乐课,我想听优美的钢琴声。
此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关键。我的孩子们喜欢生动活泼的教学,将单调的音乐知识趣味化,轻松愉悦的掌握乐理知识。课堂上,孩子们喜欢用音乐语言来行动,比如老师弹琶音上行表示起立,琶音下行表示坐下。课堂中充满了音乐,课堂氛围更愉悦,倾听也习惯慢慢养成,最重要的是美感也弥漫在教室里,成功实现了审美育人。
音乐语言的魅力是巨大的,这是音乐的独特魅力所在。好的歌词就是一首美妙的诗歌,加上潜在的旋律、节奏、风格、情感和形象等,在课堂上利用歌词的美,能很好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们在感受歌词美的过程中,比如《七子之歌》孩子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读歌词时,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实现了德性育人。
有了良好的课堂纪律,加上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喜欢上音乐课,能够沉浸在课堂的美中,切身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相信师生都如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所言: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