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生活是音乐创作的源泉,音乐之美是来自作曲家对生活的体验。在中学音乐教学中,不仅要把学生音乐知识及演唱技巧培养出来,培养中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中学音乐教学实际中,因为音乐课程本身就不太被引起重视,音乐教学时间较少,所以歌唱技巧与理论知识教学占据了主要位置,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则出现了被边缘化的趋势。有鉴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并提出了优化中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措施。
一、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
(一)对音乐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音乐课具备很强的审美性,是一种用旋律来进行情感表达与心灵沟通的课程,因而音乐课堂更多以轻松、愉悦的方式出现,这就使音乐课与其他课程的课堂教学氛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一些家长、学生甚至教师认为,音乐课不重要,不能真正从理论的高度认识音乐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具有其他学科教学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对音乐课的本质特点认识不足
传统的音乐课多以教唱歌曲为主,因而与之相应的教学手段便不可避免地出现单一的弊端。时至今日,尽管教学改革的春风早已吹遍大江南北,但对音乐教学的影响似乎不太明显。虽然有不少开明的教师开始借助多媒体播放取代传统的教师领唱,但其本质依然未能摆脱音乐教学即等同于教唱歌曲的巢窠,而鲜少关注到会唱歌不等于会审美这一严峻现实[1]。
二、中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感受音乐美
慷慨激昂的音乐可以起到振奋人心的作用,舒缓低沉的曲调可以使人陷入悲伤的情绪中,由此可见,不同音乐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意境。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把艺术性音乐教学情境创设出来,可以让学生对音乐的魅力有一个深刻的体验,使学生通过学习音乐课程,具备一定的审美感知音乐的能力,对音乐带来的情感充分地加以体验,并从思想上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更加充满兴趣地、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欣赏音乐,对不同的音乐作品做出理性的分析。如果在学生对音乐作品不甚了解的情况下,教师创设出了错误的音乐氛围,在音乐学习方面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例如在中学音乐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的欣赏中,教师首先需要从情感切入主题,在欣赏这首乐曲的时候,引导学生仔细聆听,然后教师要用节奏感较强的音调,来对乐曲中的画面进行讲述:“月华如水,在静谧夜晚,江面上的渔民在丰收的欢乐中,荡桨归舟,歌声飘扬在我们的耳畔。”于是一副优美的“渔舟唱晚”的画面就出现在学生的脑海,通过创设有关情境,加上《渔舟唱晚》优美的旋律,老师生动的表述,学生会很快融入音乐情境中,也为下一步的审美教学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注重质量,提高欣赏水平
倾听优质的音乐,可以把中学生的自我修养提高上来,但是,中学时期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对于音乐作品的质量很难做出有效的甄别,大部分中学生对节奏感强的音乐评价较高。所以,音乐教师必须对学生区分音乐作品的好坏加以指导,这样学生在倾听课外音乐时,不仅可以照顾他们的兴趣爱好,而且也有利于保证音乐本身的质量不出问题。
比如我们在欣赏贝多芬的钢琴曲《悲怆》的时候,如果学生认为气势宏大和情感激烈是最佳的音乐,就会对其他音乐作品产生排斥的心理。所以,在音乐审美教学中要从多角度出发,还可以把这首乐曲演奏的难度介绍给学生,并组织学生观看演奏视频,把震撼人心的钢琴按键效果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对演奏师技法高超产生赞叹,跟着音乐的节奏,对这首曲子中蕴含的情感进行审美欣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音乐审美水平。
(三)学会创造,培养审美能力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音乐创造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在音乐创造的教学模式下,对于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是十分关键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把音乐创造融合到音乐教学之中。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审美创造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学生在学习一首歌曲之后,老师就要指导学生针对歌曲的意境、感情,在音乐创作方面自由发挥,把一些生活气息表演展示出来,用表演和舞蹈把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宣泄出来。在乐器理论知识学完后,安排学生自己进行歌词创作。另外,教师要及时点评学生的创作成果,鼓励和支持学生对音乐的内涵进行审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创作能力。
(四)运用对比,加强领略音乐美
不同的音乐作品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其中蕴含的魅力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在音乐审美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音乐美,教师可以把对比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起来,对音乐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切实感受音乐蕴含的魅力,并且音乐旋律和语言的变化美有一个切身的体会。
在音乐审美教学中,我们可以对比《苗岭的早晨》和《渔舟唱晚》两首乐曲,使学生对音乐旋律、风格和语汇进行体验,并感悟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借助对比将别样的音乐美进行有效的体验。通过对比这两首乐曲旋律和风格,对音乐审美的技巧加以掌握。体会《苗岭的早晨》的安宁与祥和,《渔舟唱晚》的奔放与豪迈。如果缺乏对比,学生学习音乐就会欠缺感触,有效运用音乐对比,丰富多彩的音乐美就可以更好地被学生感受,使得音乐审美感受变得更加多元化,对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意义重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也要与时俱进,教师只要正视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有的放矢地进行修正,切实转变好自己的教学观念,真正重视中学音乐教学,并努力打破单一模式,为学生构建立体的音乐审美课堂,进而实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学科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旭蕾.浅议新课程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32):104-105.
[2]张宏宇.浅议新课程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国文艺家,2018(09):164.
[3]代稳.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J].读与写(教师),2018(0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