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当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和提高艺术审美的一门课程,拥有其他课程不可代替的特殊性,能够有效全面的弥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不足,为学生创造优质的成长进步条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音乐鉴赏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面临的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够
在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之前,在国内教育领域,应试教育占据重要位置。在高中教育教学和管理中,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生通常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文化课的地位远远高于音乐鉴赏课,留给学生鉴赏音乐作品的时间较少,部分学校甚至不开设音乐课。这就导致高中音乐教学的开展面临重重阻碍,难以实现预定教学目标,学生在音乐鉴赏课上身心无法真正地得到放松和愉悦,自然影响到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缺乏实质性的教学内容
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离不开大量教学资源的辅助,虽然教学中安排有一定数量的音乐作品,但是很难满足实际教学需求,更无法同核心素养目标相契合,而且教学目标不够明确。部分教师甚至是随便找几首歌曲给学生鉴赏。这样的教学对学生音乐欣赏水平的提升和鉴赏能力的培养收效甚微,缺乏有效教学内容的支持。
(三)教学方式不当
音乐是一门艺术课程,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教学应该是生动有趣、极富艺术品位的。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课堂氛围是否融洽、教学方法是否有趣非常重要。由于高中生平常面临的压力较大,音乐课可以说是对文化课的很好调节,学生在音乐鉴赏课上身心得到放松对其后续的学习相当关键。但事实并非如此,不少高中音乐教师都习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授课,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他们只是被动地鉴赏音乐,缺少创新、质疑以及互动的机会,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效。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对策
(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在传统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由于教师缺少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导致了教师经常采用灌输式教育以及现实化教育来为学生开展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但是学生在高中教育阶段,其学习思维已经初步完善,知识积累也有一定的程度,所以对于教师这种教学在心理上产生了抵触,于是在课堂上不愿意去自主学习,这就使学生的审美得不到有效的提高。所以,教师应当在为学生开展高中音乐鉴赏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为学生开展开放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知识内容的自主探究意识,从而潜移默化完善学生的音乐学习体系。
例如:在鉴赏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这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上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把学习的主动权以及鉴赏的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中,教师先不要去为学生讲述音乐的背景以及音乐的影响,先让学生进行自主欣赏,等学生自主欣赏完毕之后,教师再询问学生的感受,然后让一些学生上台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发言,“激烈的矛盾冲突”,“顽强的斗争精神”,“一股势不可挡的奔腾气势”,“烈马奔驰,风暴席卷”,“火山的爆发”,以此来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在这一过程当中,由于学生对音乐鉴赏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和欣赏,这是一种全新的课堂体验。除此之外,这种学习效果也能够巩固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记忆,以此来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也能够激发对于音乐知识自主探索的欲望,从而养成对于高中知识进行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许多学生在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之后,不仅提高了自己的音乐综合水平,而且还在音乐学习的过程当中,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真实效果,自主学习成为常态化后,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质量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二)创设音乐鉴赏环境
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明确指出,教育的实质在于赋予学生一种对未来充满自信、快乐的价值观,这是学生自觉地进行音乐活动的根本动力,也是学生自身发展能力的体现。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或导入具体的教学情景,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德国著名音乐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于18世纪创作了《马太难受》。歌曲共分78段,真实地呈现出耶稣被犹大出卖、被捕、受审、钉死、下葬的情景。该宗教合唱团的成员的合唱作品,高高中生大多没有什么兴趣。为了鼓励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听完歌曲后,我将带领同学们去听耶稣的故事,并播放《耶稣受难记》里耶稣在街上行走的场景。血淋淋的场面和令人心碎的音乐让学生回到了过去,也让他们回到了那个年代。通过对音乐的理解,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觉和感觉,并对其进行了模拟。在教室里,同学们迅速地被音乐气氛所吸引,并顺利完成了课程的学习。
(三)营造轻松愉悦的鉴赏氛围
为在核心素养下更好地开展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教师首先需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唤醒学生的自主音乐需要,吸引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音乐作品鉴赏活动中,使其对音乐艺术产生更高的期待与渴望。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在具体的鉴赏课堂教学中应当以教材中固有的音乐作品为基础,适当引入一系列课外资源,一方面可以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另一方面能够提升鉴赏课的趣味性,让学生主动鉴赏作品,丰富他们的审美感知。
比如,在进行《汉族民歌》教学时,教师可先声情并茂地演唱经典西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片段,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同步展示西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并配导语:今天带领大家一同走进西北,去领略高亢的西北腔。这样从学生熟悉的民歌着手激情导入新课,使其感受到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依次播放既有音频又有视频的课件, 带领学生依次聆听欣赏湖南民歌《澧水船夫号子》、陕西民歌《脚夫调》、江苏民歌《姑苏风光》,引导学生初步感悟歌曲的风格特点和所表达的情绪。随后教师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和学生一起探索这些民歌的地域性、民族性以及所表达的情绪,使他们初步了解民歌的风格特点,从自然风貌、语言、性格特征、人文地理等方面探究其对民歌产生的影响。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信息化时代教学产物,其教学特点相当丰富,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看到画面,听到声音,进一步增强课堂的表现力,并且为课堂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时,就可以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开展高中音乐的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心态下高效地掌握和吸收音乐鉴赏知识,这也挖掘了学生的音乐学习潜力,为学生以后的选择多一条道路。
三、结语
在核心素养下的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活动中,教师需把握好音乐艺术的特色,始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科学改进与创新鉴赏课教学的形式与流程,适当拓展鉴赏范围,满足高中生的实际鉴赏需求,使他们深刻体验音乐的内涵与情感,真正实现音乐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万桂芳.音乐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2):731.
[2]孙璐.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2020(2):59-60.
[3]刘彦锋.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行与思[J].当代家庭教育,2020(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