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只注重提高学生对乐理的理解,造成了学生在音乐上的主动性不足,提高其教学效率也就成了一种奢望。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师本”观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展小学音乐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会正确的音乐,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学习水平。
一、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一)变革传统音乐教育的误区,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新课标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小学音乐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是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成效的关键。新课标要求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符合当前新时代小学音乐教学的需求。所以要想推动音乐教学改革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使用。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枯燥模式,通过推动歌唱课、乐器课和欣赏课三种课程改革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以此实现学习的高效性。
(二) 音乐教育对人的重要性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素有“礼乐之邦”的美称,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都充分重视音乐对培养人的重要作用,如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就会弹琴、吹笙、鼓瑟等,有着很高的音乐修养。西方国家的音乐文化源于古希腊的教育体系,也非常重视音乐对人的教育作用。公元前 7 世纪,斯巴达成为古希腊的音乐中心,聚集着多位音乐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肯定了音乐美学对社会的教化作用,提出音乐对年轻人性格的塑造和对促进青少年身心发展有重要作用。
二、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一)教育方法过时,对学生的兴趣不高
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对新的东西充满了好奇,所以对这种新的音乐会很有兴趣。当前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往往忽视了这一特征,大部分教师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感,无法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目前,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创新的教学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二)忽视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从当前的小学音乐课来看,没有把握新课改的深刻内涵。他们认为,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强化学生的知识,有些教师甚至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死记硬背,教师往往只停留在音乐的表面,而忽视了音乐的深刻内涵。
(三)忽视对学生进行的音乐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的音乐素养的训练,对其中所包含的音乐知识进行深度的发掘,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理解。但是,就当前的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而言,教师仅仅传授歌曲的演唱技巧,对其创作理念及情感的重视不够,致使学生对音乐课程的认识局限在唱歌上
三、小学音乐教学发展的建议
(一) 学校需加强重视音乐教学
结合实地考察,笔者了解到当前部分学校由于缺少专业的设备和设施,导致课程开展时缺少配套的教材和相应的音乐仪器,使学生很难得到真实的情感熏陶。音乐课存在开不齐、开不足等现象,说明校领导对音乐教育始终持不重视的态度。因此,需要校领导深刻认识到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加强对小学音乐教师的培训。尤其可以利用寒暑假来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以培训作为考核标准,借此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对音乐教育的重视。
(二) 丰富音乐实践活动
有些音乐教师往往将学生关在教室里,很少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尤其是在六一儿童节、国庆节等节日,教师可以举办相应的音乐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合唱比赛,或采取丰富多样的音乐表演形式,让学生参与表演。比如,教师可以开设类似于“开门大吉”等课程活动,让学生通过听旋律、猜歌名的方式来提升对乐曲的理解。
(三) 结合音乐课程类型,探索音乐教学之路
小学音乐教学包括歌唱课、欣赏课和演奏课,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地区存在教学设施不完善,教学很难得到重视等问题。所以需要教师不断完善教学体系,罗列好歌唱课、欣赏课和乐器课的不同课时和课程内容。歌唱课中让学生有感情地抒发自己的心声,可以合唱、齐唱、对唱为主。欣赏课上,教师可以结合现有的资源,利用钢琴进行曲目演奏,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中。同时还可以结合当地的条件让学生聆听大自然的流水声、雷电声和风声,让学生感知音乐的魅力。
(四) 引入课外元素,拓展教学内容
小学音乐教学开始不能局限于教材,还需要从课外切入,引入一些课外的元素,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让音乐教学更加丰富。首先,可以引入民间音乐。我国民间音乐是具有繁多种类的音乐形式,具有显著的地域特点。对此,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本地的民间音乐,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习。其次,可以引入流行音乐。小学生普遍对流行音乐充满兴趣,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现出更高的学习热情。
(五) 借助媒体设备,辅助学生学习
想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真正打造出高效课堂,教师也要学会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设备,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以帮助学生更加高效的学习。由于音乐是声音的学科,其中对于情感的表达往往不会那么直接,而是有着一定的抽象性,这就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就可以在播放音乐的同时也展现一些相对应的图片或者文字,通过这样方式来让学生能够从更多的角度去理解音乐的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例如,在《过新年》这首歌曲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在播放歌曲的同时在屏幕上同步展现一些新年期间的景象,像是点燃爆竹的景象、街上舞龙舞狮的人们、一大桌丰富多样的团圆饭等等。通过这些具有着典型特征的图片,学生们就能够直接地认识到这首歌曲是唱新年的,再结合歌曲的旋律,学生就能够更加容易地产生联想,从而体会到歌曲中所蕴含的快乐、喜庆的特点。如此一来,对于音乐的理解就不会再困扰着学生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也就更加喜人了。
(六)创设情境,凸显学生音乐审美主体地位
通过课堂音乐情境的创设,既可以将学生的音乐学习动机激发出来,又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透彻的感知音乐情感,进而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目前,情境教学得到广泛的认可,情境创设手段也日趋丰富。教师在创设课堂情境的过程中,一方面应该要服务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也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所符合,这样情境教学的价值和优势方可以得到发挥,从而促使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不断提升,进而推动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总之,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转型发展,小学音乐课程迎来了全新的变革。鉴于目前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音乐教师要对症下药,通过构建趣味化课堂、设置实践与拓展教学,全面推动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邵海燕.如何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22(40):172.
[2]吴少敏.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J].大众文艺,2022(24):272-273.
[3]李萌.谈如何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20(18):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