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音乐教育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毛玉梅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毛玉梅,. 学前教育音乐教育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J]. 当代音乐研究,2023.6. DOI:10.12721/ccn.2023.157284.
摘要: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既能陶冶幼儿的情感,又能促进幼儿的注意力和想象力,增强幼儿的审美、认知、语言表达,为幼儿的身心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相关文件的颁布,各方面都开始关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
关键词: 幼儿园;音乐教学;幼儿发展
DOI:10.12721/ccn.2023.157284
基金资助:

前言:音乐是一种以音乐表达人类情感、反映真实生活的艺术。幼儿音乐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早期的音乐教育。音乐教育能够充分发掘幼儿的潜能,培养其健全、活跃的个性,使其全面协调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艺术是美育的主要途径”,要使幼儿的人格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 音乐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

(一)可开发的孩子智力

音乐对人类智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这是人脑的一条定律。儿童在听他们唱歌时,大脑中的神经联系更加紧密。音乐中所熟知的曲调与节奏,全靠右脑来进行,而音乐训练则是利用两只手的协调,来推动左右脑的思维,让孩子的大脑得到全面的开发与利用。音乐既能调节幼儿的各种功能,又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育,促进其思维、想象力的发展。

(二)可以锻炼孩子的专注力。

儿童的音乐教育是一门以听觉为中心的艺术,对儿童注意力的集中和提高儿童的记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音乐教学中,老师通过引导幼儿对音乐的欣赏,从而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节奏、音高、音色的认识。同时,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有利于其品德的养成。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离不开情感联盟,而小学德育又不能脱离情感。幼儿期的音乐教育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培养孩子的知觉、记忆力和想象力

在音乐教学中,幼儿的听觉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幼儿在听音乐时,身体会随着音乐的节拍而发生动作,也就是幼儿的手、脚、身体会上下、左右、前后的动作。幼儿参加集体活动时,个体的位置、队形等会儿发生变化,从而对幼儿的空间定位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音乐教学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的感觉和知觉能力。在幼儿的音乐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幼儿辨别不同的音高,以达到最佳的效果。长久地训练,会让他们的感知能力更强,更准确。

二 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枯燥无味

目前,在歌唱教学中,多数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缺少组织活动的能力,尤其是临场应变、灵活调整等,使歌唱教学呈现出仓促、杂乱无章的特点。特别是在儿童表演、玩耍等环节,儿童的活动空间相对较大,而儿童本身又缺乏对自己的控制,导致他们的行为放纵、无拘无束,教师难以掌控,导致教师和学生都会产生疲劳感,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只有用音乐的美感染了孩子,让他们在自己的音乐中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他们就会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会一直保持下去。

(二)强调游戏形式而忽视音乐功能

在音乐教育方面,许多老师都十分重视儿童的天性,重视其独特的价值,力求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课堂的控制能力不足,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上,导致游戏和音乐的分离,从而忽略了音乐的作用。

(三)幼儿教师措辞生硬

恰当的、准确的语言,在我们的音乐活动中是很有用的,但是我们很少考虑到怎样去运用。因此,在做一个活动的过程中,他们很有可能会说出许多话来,而在讲解的过程中,往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解释,让音乐成为一种语言。在进行音乐教育前,老师要做到语言简洁、要求清晰、配合恰当的身体语言,使学生能够自然地领会。

三 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策略

(一)重视幼儿音乐学习体验

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向幼儿灌输不同的观念和理解音乐作品的方式,并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为了更好地让幼儿体验到音乐学习的趣味,可以添加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并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幼儿表达意见和提高创造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例如,进行“节奏律动”小游戏,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让幼儿自行进行分组,几个人一起伴随着音乐节奏去尽情释放自己的身体,无论是跳舞或单纯地打节拍都可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音乐中的节奏律动让学幼儿配合音乐进行肢体舞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打开幼儿的学习热情,更好地进行课堂开展。

(二)丰富学生的教学实践,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针对幼儿的不同年龄、不同的音乐知觉特征,对其进行不同程度的音乐教学,避免因长期从事某一特定的音乐活动而造成身体上的疲劳。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首先是音乐课,适合小班化的儿童进行,教师可以按照课文的节奏练习一些简单的击鼓、骑马、吹笛子等。其次就是学唱歌,教师会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唱歌,让他们学会唱歌,这样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词汇,还能加强他们的音调,让他们学会唱歌。第三部分是唱跳,是教师带着孩子们学唱,再按照他们的节奏做动作的一种形式,例如教师在教授《小小粉刷匠》时,要为孩子们设计与音乐内容相关的舞步,并在孩子们会唱这首歌的基础上,由教师指导孩子们学会跳舞,再由教师放音乐,与孩子们一起唱、跳。为此,教师应主动进行音乐教学,使学生在参与中对其感兴趣。

(三)营造一个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多媒体教学情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运用,计算机和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教育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很多幼儿园都采用了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课堂上的内容以语音、视频等形式进行播放,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并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一个充满活力的环境中多听一些音乐,提高他们的理解力。例如,《礼貌歌》的学习,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就会循序渐进地讲解教材中的内容,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快速掌握歌曲,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达到创新教学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艺术情感的目的。

(四)通过游戏和各种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项运动,因此老师们可以将其和音乐课程相结合,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小学会。例如:教师在教大班的儿童音乐课时,将“击鼓传花”的游戏项目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在此之前,教师会对游戏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首先,教师以儿童所学的歌曲为鼓点,并根据乐谱进行敲击,由儿童负责送花,教师停止敲击,由手持鲜花的儿童朗诵一首小曲,使儿童在游戏中掌握所学到的知识。教师为了提高幼儿的乐感,在音乐课堂上,教师敲鼓,学生按鼓,小朋友互相拥抱,老师敲两下,小朋友组成一队。通过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使学生掌握相应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乐感。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游戏元素,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来,以获取更多的知识,并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乐感。

结语:儿童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儿童的智能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在提高儿童的注意力和感知能力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在幼儿音乐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和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以促进幼儿的音乐学习。由于音乐艺术本身的特点,它对儿童智力的发展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取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宁红.浅谈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J].新课程(综合版),2019(08):85.

 [2]许晋.谈实行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必要性[J].黄河之声,2019(1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