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活之泉浇灌音乐之花——探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孙欣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孙欣,. 用生活之泉浇灌音乐之花——探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J]. 当代音乐研究,2023.8. DOI:10.12721/ccn.2023.157303.
摘要:
生活,是一个客观存在,也是人类共同的生存需求。而音乐是最接近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对于人类的情感世界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教育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它以丰富情感世界和健全人格为目标设计课程、构建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等一系列目的,从而使得音乐教育也将更多地渗透到学生生活当中。
关键词: 生活教育;小学音乐;教学实践
DOI:10.12721/ccn.2023.157303
基金资助:

引言

陶行知先生曾说:“如果说你是树,你要在自然之中;如果说你是花,你要在阳光下。”陶行知先生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他对生活艺术教育的重视和坚持。在20世纪上半叶盛行的美育运动中,也同样有一批教育家提出了与生活相关的教育理念,如美国教育家威廉·杜威教授提出“人生就是生活”。因此,音乐不仅仅应该具备音乐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更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下,音乐教学要关注儿童真正需要、直接受益的一切实际生活领域,将学生放在生活中去认识和感受音乐;让音乐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让音乐成为学生的生活的一部分。

一、生活教育的理念背景

(一)陶行知先生关于“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

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和教育思想中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而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教师自己应尽之责。具体来说,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位学生真实而有个性的思想与需求,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与成长。同时,教师还应充分了解每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建立起每位学生全方位发展的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真正地做到为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此外,陶行知先生还提出了教育评价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并认为教师应从知识传授为核心到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从分数到质量为中心再到全面发展为中心。因此,在教育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儿童自身参与和创造学习能力,为全面提高儿童素质打下基础。

(二)陶行知音乐教育观与小学生生活认知状况的相关性。

小学生对外界环境的认知与生活认知具有很大的相关性,而这种相关性并不单纯表现为对某一个事物的具体认知,还表现为对事物特征的主观认识,这种主观认识与事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并有可能影响着小学生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小学生在其认知世界里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与认知能力,与其对生活认知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存在着一定联系。一方面,小学生思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师引导小学生在其思维空间里建构更多更丰富、更有意义的概念,有助于他们思维发展。另一方面,陶行知先生主张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让他们学会观察与思考,从而不断发展儿童对事物性质、特点以及发展规律和方式的认知和理解。因此,课堂教学就需要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充分体现生活教育理念,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二、生活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音乐教学要有生活化

在生活教育理念下,小学音乐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让音乐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感知音乐,并在生活中感受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根据真实的社会环境,来选取音乐素材,用音乐烘托生活,让学生在愉悦的音乐中,充分感受音乐给予身心生活带来的愉悦和享受。例如,在音乐教学前,应充分收集社会上相关文化常识,了解社会上一些较为知名但是并不广为人知的文化典故和歌曲,从而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其对社会知识和经验的兴趣。如果老师一味地将课上为听,而忽视了学生日常生活过程,那么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学生只有通过教师潜移默化的引导式教育,才能逐步提高他们对社会生活各方面变化的认识,同时不断培养他们良好品德才能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生活中的音乐教学需要贴近小学生

生活教育是在生活中进行的教育,它不是指脱离实际生活,而是指生活实践。例如在《我是个小汽车夫》这一节音乐教学中,笔者就把课堂上孩子们用手推车拉着去郊外游玩,去找自行车等情景运用到音乐教学内容中来。这样做,不仅能够满足学生们对音乐知识和技能方面的需求,还能让他们学会与人交往,在平时生活中接触大自然,使他们拥有更多丰富的音乐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日常生活和人生目标达成上一代所不能企及且无法改变的思想和精神。例如在《快乐童谣》这一节音乐学习课程中就可以采用“音乐生活观察”这种方式进行生活教育。通过让课堂里其他学生表演歌曲来获得参与感与成就感。在教学中运用“音乐生活观察”这一方法使小学生们对生活充满了向往,从而激发了他们对音乐学习和生活环境、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环境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

(三)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要多以自然为载体

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艺术”的观点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如果以音乐元素作为课堂的主要元素,那么音乐元素就会出现严重偏移,最终影响到上课内容和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多在日常生活领域中对音乐元素进行分析,使其更加符合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需要。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童年》作为切入点,引导课堂上同学们观察周围环境和植物,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感知音乐等。当同学们发现了一株竹子,可以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后,通过提问来了解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这样能让学生产生一种对艺术语言有浓厚兴趣的积极情绪;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集体劳动,并从劳动中发现美、创造美;还能够引导同学们积极思考生活中是否有美和快乐,从而更加珍惜身边丰富、美妙的事物。

(四)加强生活文化教育

陶行知认为,社会的发展、生活文化的进步,都会使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变化。因而,生活中所产生出的各种知识和经验。我们不能停留在浅显的层面上,要在实践中学会应用。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与人交往过程中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所以他们更容易受到社会因素,尤其是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难以用一种单一的方式来改变。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时代发展需要,我们应加强生活文化教育,为小学生打造一个健康、文明和谐、向上并充满童真童趣的课堂环境。

结束语

陶行知先生认为:“音乐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作为学生要学习它就必须了解它,而了解一种艺术形式就是了解自己。”生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开始实践。然而我们却仍然无法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真正地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去。但是我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能够得以更好地落实。教育无止境,我们不能停步于陶行知先生的伟大创举,也不能止步于他所提倡的教育新理念,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与完善。总之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要注重生活教育理念的实践与运用,通过音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并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达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音乐不仅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使学生也可以从中获取生活与工作上所需要的智慧与灵感,从而促进他们素质的全面提升。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收获快乐与幸福,从而为自己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宗江云.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J].小学生(中旬刊),2022(08):94-96.

[2]陈慧琳.“生活教育”理念指引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研究[J].北方音乐,2020(11):186-187.

[3]李亿湘.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小学音乐教学[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22):98-9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