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初中阶段,由于中考对他们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导致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中,音乐能调整人的心情,培养人的情感,锻炼人的意志。但是,现行的高考教育忽视了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如音乐、美术等。这不仅有悖于素质教育的需要,而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不利的。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把“核心素养”放在第一位,中学音乐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以培养他们正确的情绪和价值观。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感受音乐背景、开展音乐表演体会音乐意境、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参与度、结合生活实践感受音乐价值、渗透德育思想、培养积极思想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 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学校音乐教学方法的单一
在学校开展音乐教学时,由于教学方法单一、陈旧,有的教师仅仅按照初中教学原则进行教学,教学效果自然不佳。在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科中,运用“程式化”教学法是切实可行的;音乐是一门具有高度节奏性的学科,需要学生体验和体验,而不是死记硬背。一些教师的素质不高、敷衍了事,使其教学方法、思想仍然落后,不能与现实情况相适应,不利于学生的音乐素质的提高。
(二)师资培养观念的滞后
现在的学生,学习的科目都是有主次的,这就导致了他们的学习重点,特别是教师。随着时代的变迁,音乐教师的教育理念落后、死板,教学手段单一,难以适应时代潮流。在音乐课程中,音乐课程常常被其他科目所占用,这对学生的音乐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对音乐教育的关注不够
在当前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我国许多高校的音乐课程都处在“边缘化”的境地。当前,我国初中对音乐课程的关注不够,对音乐教学的认识存在着片面的认识,认为音乐是无用的,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因此,许多学校的音乐课程都是空中楼阁,没有实际的教学效果,有些还被教师霸占,教师对音乐课的态度比较随便,对音乐课的态度也比较冷淡。这不仅阻碍了新课程的实施,而且还会对学生的音乐学习造成负面的影响,进而对学生的整体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
三 初中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分析
(一)精心策划导入环节
要有效地提升中学音乐教师的核心素养,需要从多层面、多角度进行分析和设计。有趣、新颖的导入环节能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全神贯注,并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音乐的独特魅力,教师应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
但是,在传统的音乐课中,教师往往不了解它的重要性,往往会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或直接播放。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它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也不能使学生对所学的音乐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进行合理的设计,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音乐思维。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制定教学计划,使学生能够在上课前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教学目标。此外,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教学计划的层次与条理,要对学生的差异性有足够的了解与尊重。教师有很多种教学方式。例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听觉、视觉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运用情境式教学,将新的知识导入教室,使学生能在不同的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和理解音乐的知识;通过问题的学习,培养学生求知欲、求知欲,进而提升其对音乐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技能。
(二)优化教学方案提升学生的音乐情操
中学教研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掌握教学重点,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所以,在选择音乐课时,要充分考虑到教学时间、教学场所等因素,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要注重对音乐的了解,还应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得到音乐的滋润,而且能使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乐趣。
教师可以将这种理念融入到日常的音乐教学中。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没有接触过音乐,对音乐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知识也不了解,所以在制定音乐教学方案时,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强化学生的音乐情感,提高其实践能力,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的教学方案是很重要的一环,一套好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活跃的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创造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使其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音乐的美,通过音乐作品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在音乐活动中培育自己的高尚情操,体现出音乐的启蒙功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能更好地体会到音乐作品的情感。
例如,在引导学生们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的同时,教师还会为学生们播放相关的电视节目,让学生们了解国家的变迁,体会到国家的美丽。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通过对学生的合唱进行培训,使其对国家的热爱、爱国的激情、高尚的爱国主义意识,进而增强其情感体验,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激发学生对音乐思维的浓厚兴趣
在初中音乐课程中,除了要重视教材内容外,还要兼顾整体,扩大音乐的广度,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适当增加音乐素材,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当然,在课堂上,教师也会严格地按照课本上的要求来进行,在自己的音乐教学中,认真地组织和回答学生所关心的问题。通过对课本内容的掌握,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英语的基本知识,并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其逐步成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要从音乐教学的核心素养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发展他们的音乐思维。教师要重视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特点,并充分利用他们的性格特点,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的教学。教师要在教学内容上做适当的拓展,使学生对各种音乐的教学方法有更好的了解,以满足不同的学习要求。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阔他们的眼界,调动他们的情感,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和了解音乐。在体验了音乐的美感之后,学生会有一种想要学习的冲动和兴趣,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结语:总之,在中学音乐课堂教育中,教师必须转变以往的主导式、权威式的教育角色,真正做到音乐教育过程、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方案的优化和创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基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来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掌握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学科技能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加强对音乐知识的记忆和领悟,从而使学生全面成长,全面落实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理念、标准,最大程度提高初中音乐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小丽.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J].北方音乐,2018,38(14):37-138.
[2]宋步妍.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音乐教育策略[J].课堂教学研究,2018(29):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