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能实验教学环境下美术课堂教学
吴艳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吴艳艳,. 浅谈智能实验教学环境下美术课堂教学[J]. 中国教育学报,2025.1. DOI:10.12721/ccn.2025.157006.
摘要: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成为当今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人工智能的一系列衍生产品也融入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促使各行各业发生变化,也有效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因此,教育方面也开始积极与人工智能相融合,探寻新的教育发展路径,在这个背景下各个学科的教学也开始面临新一轮改革。本文由小学美术教学实际出发,结合人工智能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如何有效融入人工智能构建小学美术生动的教学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最终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 智能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新趋势
DOI:10.12721/ccn.2025.157006
基金资助:

“科教兴国”是国家进步的基础,通过借鉴过往中华民族遭受过的磨难所得出的经验,教育事业是国之根本。建设国家需要一大批创新型、高素质人才,而社会的正常运转同样需要大量专业型技术人才,这是国家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中小学是进行教育工作的重要阶段,是养成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自主学习等优良习惯的最佳时期。美术是培养综合素质型人才的主要学科,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激活学生艺术细胞,并提升学生鉴赏美术作品和艺术创作的能力。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打造智能化中小学美术教学课堂,是迈出智能时代下教育改革创新进程的第一步。

一、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与智能实验结合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启发式教学完成现阶段教育的目标。教学重点不只是枯燥的传授知识,而是提高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教育和学习方面,小学生不仅仅是接受教育的对象,而是应该调动起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启发式教学与智能实验的结合运用,是提高小学美术实验教学的方法之一,将课程重点放在专业知识的训练当中,在创意和探索中进行引导与启发。譬如:在色彩板块的教学中,色彩是美术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表达自我情感和审美能力的手段之一。小学生对色彩的认知,主要来源于直觉的反映,所以他们比较偏爱色彩中具有强烈对比,如红色与绿色、黄色与粉色和紫色与蓝色等,非常符合小学生阶段夸张艳丽的审美特点。教师应该利用智能实验的手段,定期为小学生进行艺术赏析课程,可以放映出两张具有对比性的画作,让小学生自己感受两幅画作中,哪副更具有艺术性和美观性。教师通过小学生个体不同的反映,能够对小学生们不同的审美和思维进行掌握,可以开发在美术专业中较有天赋的学生,为我国培养艺术人才。一方面,引导小学生如何在画面上运用好色彩使其产生美感,另一方面,要启发他们自身潜在的色彩美感。培养小学生有正确健康审美能力的同时,也要做到启发小学生不同的创造能力[2]

二、提高教师的能力做到与智能实验教学结合

教育影响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而教师就是培养人才影响人才的主体。在小学美术教学的阶段,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才能,提高自身的能力,放弃传统的口头教学模式,接受新鲜的事物,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对小学美术课堂进行改革与创新。近几年智能实验教学的方法,已经运用到大量的教学课堂当中,美术课堂也会运用这种方法,帮助小学生理解抽象化的美术专业知识。小学美术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造型和色彩两个方面,课程都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这样适合小学生年龄段的心理与生理特点。譬如:在造型方面的教学中,主要分为“二维空间造型”和“三维空间造型”两大类别,名字让小学生听起来抽象难懂不具体,所以教师可以采用智能实验教学中的一种方法:运用电子设备多媒体表示内容,将智能实验与美术实验结合在一起,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先将二维空间造型这一名词对小学生加以解释,然后利用PPT课件指导二维空间都包括拓印画、制片拼贴和平面绘画,放映相关视频,提高小学生的兴趣,将抽象的事物展现在小学生眼前,从而做到吸引的作用,让小学生积极自主的参与美术课堂之中,进而达到有效教学,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教学模式中美术课枯燥无味,使小学生失去学习动力。所以要改变小学生被动式接受知识,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这种教学方法效果更佳。教师在美术课堂中可以运用智能实验将课堂内容表现出来,或者采用游戏教学和实践教学,充分调动起小学生的学习欲望。譬如,在三维空间造型的学习当中,组织小学生捏陶土、折纸等有趣的活动,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为小学生普及相关知识,让小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取知识,在兴趣的引导下积极学习。美术课程的模式可以千变万化,让小学生保持好奇性、新颖性,调动对美术实验教学的积极态度,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四、因材施教采用多种美术实验教学

摒弃古板、落后、枯燥的传统授课方式,口授与板书的教学方法在智能化课堂下被逐渐淘汰。依靠“互联网+教育”模式,相比于传统教学方法更容易获得学生认同感,可轻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及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互联网将课堂教学内容变得充实,过去多堂课所涵盖的教学内容,能够在一堂智能化课程中淋漓尽致地呈现。教师的教学手段一定要具备针对性,在小学美术的实验教学中也是如此。针对低年级学生当中动手能力不强的个体,教师可以进行协助和帮助,或者运用智能实验的方法为其展示。教师运用有趣的美术表现和美术活动,激发小学生对美术的乐趣与爱好。帮助学生认识色彩、体验色彩带来的视觉享受,运用工具与材料进行简单绘画与制作,发展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当学生进入高年级后,思维能力增强得到提升,教师在美术课堂中充当起引导者的角色,不再是直接说出教学理论,而是进行点拨,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学习得出知识真理。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理解能力,提高对美的认知水平进而完成自己的创作[3]

信息技术之于教育不是洪水猛兽,以中小学美术教学为例,使用互联网搭建的智能化课堂,为学生带来学习上的收益是显而易见的。积极探寻合适、先进的使用途径,吸取世界先进教学案例传达的经验,相信智能时代下的中国教育会愈发进益,造福广大学生。

参考文献:

[1]苏维元.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6):95+110.

[2]曾娇.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愉快教学”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06):139-140.

[3]尚国红.小学美术实验教育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5):147-14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