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传感技术的环境监测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
霍庆龙 张伟 任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霍庆龙 张伟 任平,. 基于智能传感技术的环境监测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J]. 中国教育学报,2025.1. DOI:10.12721/ccn.2025.157008.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监测与环境工程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研究基于智能传感技术,探讨了环境监测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并分析了智能传感技术对环境工程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首先,本文概述了智能传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现状,包括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和噪声监测等方面。研究方法部分,采用了物联网(IoT)技术结合大数据分析,建立了一套实时环境监测系统。通过对几个典型城市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智能传感技术能有效提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关键词: 智能传感技术;环境监测;环境工程技术;物联网;大数据分析
DOI:10.12721/ccn.2025.157008
基金资助:

引言

据联合国预测,全球城市化程度将在2025年达到67%,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往往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等。因此,环境监测和环境工程技术进入了公众视线,其重要性日益突出。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传感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以及噪声监测。通过对智能传感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及利用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的全新方法,本文期望为环境工程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并形成可操作的技术方案,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环境保护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1、智能传感技术概述

1.1 智能传感技术的基本原理

智能传感技术是指利用传感器采集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信息,并通过智能算法进行信息处理与分析的技术[1]。其基本原理涉及感知、处理和传输三个主要环节。传感器感知环境中的特定参数,如温度、湿度、污染物浓度等,通过物理或化学变化将这些信息转化为电信号。随后,智能处理单元对采集到的电信号进行过滤、放大、转换等处理,以提取出有用的信息。最终,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到远程服务器或云端,以供进一步分析与应用。智能传感技术的高效性和精准性依赖于传感器的灵敏度、数据处理能力以及通信技术的稳定性,能够实现连续、动态、精细的环境监测。

1.2 智能传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智能传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覆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和噪声监测等。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和先进的数据处理算法,可以实现对空气中污染物浓度、温度、湿度的实时监测。在水质监测中,通过传感器对水体中的化学污染物、生物污染物及其他物理参数进行快速检测,实现了对水环境的动态监控。噪声监测方面,智能传感器能够准确捕捉并分析环境噪声的频率、强度等特征,提供及时的噪声污染预警。这些应用有效提升了环境监测的广度和深度。

2、研究方法与系统建立

2.1 物联网(IoT)技术与大数据分析的结合

物联网(IoT)技术与大数据分析的结合在环境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IoT技术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将大量环境数据实时传输至中央数据处理平台,形成一个高效的监测系统。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于这些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够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两者的结合使得环境监测系统能够在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全过程中保持高效运行[2]。具体来说,IoT技术的应用涵盖了传感器部署、数据传输协议及网络架构等多个环节,而大数据分析则侧重于数据清洗、存储、建模和预测分析等过程。这样,监测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实时状态监测,还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结果提供预测性预警和决策支持。

2.2 实时环境监测系统的架构

实时环境监测系统的架构包括多个关键组件。传感器网络负责采集空气质量、水质和噪声等环境数据[3]。这些传感器通过物联网(IoT)技术联网,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数据传输模块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传输至云端存储和处理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清洗、存储和分析,从而生成有价值的环境监测信息。最终,用户界面通过可视化工具展示监测结果,并支持用户查询和历史数据回溯,以便相关机构和个人进行实时监控与科学决策。

3、研究成果与应用意义

智能传感技术的应用在环境监测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有效提升了监测数据的精度和实时性。通过在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以及噪声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智能传感器展示了其高精度和高度可靠的数据采集能力。这些传感器能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保持稳定的性能,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物联网(IoT)技术的融合进一步增强了智能传感器的实时数据传输和处理能力。利用IoT技术,数据能够被即时传输到中央数据库,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处理和解析。实时监测系统的建立使得环境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变得更加高效,为快速做出反应和决策提供了支撑。例如,在空气质量监测中,智能传感器可以实时追踪并报告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提供即时的空气质量评估,为政府和公众提供及时的预警信息。

在水质监测方面,智能传感器能够实时检测水中的各种污染物含量,如氨氮、磷酸盐及重金属离子等。这项技术不仅能够帮助及时发现水污染问题,还能为污染源的追踪和治理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在噪声监测中,智能传感器也能够实时监测某一特定区域的噪声水平,提供持续的数据流,为城市规划和环保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持。

4、具体成果和技术对环境工程的影响

智能传感技术在环境工程中展示出了显著的应用潜力。这项技术通过提供高精度、实时的环境数据,在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决策和环境风险评估等多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方面,智能传感器在污染源识别方面效果显著。通过智能传感器获取和分析的数据,可以精确地定位污染源,找到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无论是空气污染、水污染还是噪声污染,智能传感器都能提供精准监测数据,这为相关部门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提供了科学支持[4]

另一方面,智能传感技术还优化了污染治理措施的实施。借助智能传感器,环境监测数据能够实时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通过物联网(IoT)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深度的数据挖掘与分析。这样,不仅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环境风险,还可以对现有的治理措施进行评估和优化。以水质监测为例,通过部署在河流、湖泊等水体中的智能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控水质参数。

结束语

本研究通过探讨和分析智能传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与环境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强调了该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为环境监测的效率和精度提供了新的提升方向。尽管本研究已有初步成果,然而,智能传感技术在环境监测和环境工程技术中的广泛应用,仍然面临数据准确性和系统稳定性等挑战。未来研究将围绕如何进一步提高智能传感技术在环境监测系统中的性能,如何利用智能传感技术进一步优化环境工程等课题展开,以期将该技术带入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实践应用中。在实践应用中,我们将积极探索其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实际价值和推广普及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高玉婷.工程技术环境监测对环境工程建设的促进探讨[J].电子乐园,2021,(09):0074-0074.

[2]李瑜[1],李冰[2],彭龙[1],李瑜.环境工程中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2023,(11):0022-0025.

[3]熊昌巍.基于智能传感网络的城市环境监测与数据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2023,(09):0117-0120.

[4]马希元.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方法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35(01):50-51.

[5]时洪丽.浅析环境工程中环境监测质量技术及措施[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2019,(04).

作者简介:

霍庆龙,男,1986年8月,安徽省宿州市人,本科,研究方向为环境工程、环保产业、机动车排气污染,工程师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