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小学阶段的教育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二年级小学生年龄偏小,对事物充满好奇心,但由于小学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推理性,导致很多小学生对数学课不感兴趣,甚至产生了恐惧感。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
一、小学数学的特征
小学二年级的大部分数学知识是比较逼真的,学习很多知识需要更多地思考儿童的形象。二年级的大部分学生更好奇并渴望学习知识。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再也不讨好学生,他们通常无法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所以,在小学二年级数学课上,教师必须接受创新教学理念。
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情景教学,吸引学生注意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仍处于较低的年纪,同时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好动等特点。教师要成功地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举例来说,在学习“两位数加减法”的过程中,结合课堂实际,创造了一个课堂框架。“咱班一共有55名学生,这次考试有30名同学成绩为优秀,22名同学成绩为良好,剩余同学的成绩不及格,那么请告诉老师我们班有多少人不及格吗”。依据这种以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计算的学习中。
(二)提升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促进有效课堂的客观条件。为此,在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环境,并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时分秒”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应结合学生所了解的问题和生活经历,创设故事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三只小仓鼠想要搭建房子,仓鼠A用了三天时间来完成,仓鼠B用了48小时完成,仓鼠C 用了2400分钟完成,他们三个想比谁建的房子最快,但不知道怎么计算,请帮帮他们吧!”学生在这种充满趣味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积极参与计算。数学课堂学习氛围的提升,使死气沉沉的数学课堂变得活泼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逐步提高。
(三)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趣味性
趣味性教学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为此,教师应从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基本特征入手,在数学课上多采取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增加数学学习的乐趣。举例来说,在学习乘法公式的时候,课设计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小明的妈妈给了她20块钱去超市买零食。产品价格如下:烤香肠2元/个、薯片6元/包、可乐3元/瓶、冰淇淋5元/个,你觉得小明可以买些什么零食呢?”学生在帮小明制作购物清单时,能够利用乘法口诀表来计算,在达到趣味性的同时也对乘法口诀进行了练习,一举两得。且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不容易分心和感到无聊。
(四)通过故事,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在小学的数学学习中也经常使用故事学习的方法。将故事情节与教学目标有机结合,不仅能刺激学生的思维,也能通过故事的好坏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日常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整体培养具有积极意义。比方说,在学习“除法”时,可利用华罗庚的故事引导学生。在华罗庚小的时候,在一次数学课上,他的老师给学生们出了一道题,“一个数,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地数还余2。请问这个数字是多少?”正在同学们都在埋头计算的时候,华罗庚脱口而出说23,老师非常惊喜。通过这种积极的故事引导,学生不仅可以掌握除法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养成认真思考、充分运用大脑的好习惯。
不断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事实上,每一门学科的知识与点都是密切相关。举例来说,加、减、乘、除等计算难度都是逐步增加的。尤其在对乘法、除法的解释中,教师要使学生懂得加、减、乘、除之间的关系。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一点很重要。另外,教师可以在二年级的时候要求学生准备一本错题本,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错题摘录下来。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的问题,学生在收集整理错题时也就是再一次复习巩固的时机。这一收集错题的习惯对于学生后续的数学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五)小组合作,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团队协作学习模式是提高课堂互动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小学二年级数学课教师还应积极组织合作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征,如何激励学生积极学习,已成为当今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必须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并积极有效地与学生互动。举个例子,在“认识方向”的学习中,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一条线路图,要求学生根据题意设计出具体路线。在此过程,可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设计路线图。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讨论中互相帮助,最后由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通过团队合作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了团队的力量,并在之后的学习中注重这一学习方法。
(六)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逻辑学。就算是二年级的数学知识,学生也很难从教师的讲解中感受到数学知识。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多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数学教学。举例来说,在学习时间的知识点时,教师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时钟,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软件展示时钟给学生表盘上的不同时刻都有动画效果,教师也能在课堂上随机提问。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时间的知识点,使学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并努力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珍惜时间。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在课堂上不断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使之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数学成绩也就逐步提升。
(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二年级的教材中有一章是关于图形识别的,包括矩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如果老师只是简单讲解,学生们是很难在头脑中留下印象的。由此,可以让学生自己用学习教具,分析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征。另外,在学习统计知识的时,还可以通过整理书桌、书包,将不同种类和颜色进行归类整理。那么,班上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标准,分类方式也不一样。教师可利用此机会对学生进行统计学教学,使学生了解统计与数学分类的重要性。通过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统计的作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会注意到自己物品的归纳与整理。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数学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改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貌发展。本文基于数学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数学教师应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继续深入,为学生的数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国义.用几何画板教学的体会 [J]. 数学通报 ,2013,12(05):28-32.
[2]蒋桂蓉,王小芳,姚晓飞.关于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写话能力的新思路 [J]. 课程教育研究,2016(03):73-74.
[3]林文强.浅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和策略[J].新课程学习 : 中 ,2014,10(05):217-218.
[4]刘琴榕.读诵品味入诗入画——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绝句”备课新思路[J].新教师,2015,12(0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