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媒体背景下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策略探究
王树宾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树宾,. 基于多媒体背景下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策略探究[J]. 当代音乐研究,2024.2. DOI:10.12721/ccn.2024.157368.
摘要:
在信息化和教育观念的不断变革中,多媒体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已经变得很广泛,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成效,使得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 多媒体;初中音乐;合唱教学
DOI:10.12721/ccn.2024.157368
基金资助:

前言

由于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传统合唱教学方法已成为过去,现在新的教学观倡导教师在合唱教学中合理应用多媒体,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进而推动合唱的发展。

1多媒体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现状

在初中音乐课教学上,大部分教师都能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也存在使用不当、滥用多媒体的情况。在音乐教学中,大部分老师都会积极而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对多媒体技术娴熟的青年教师中,他们掌握了多媒体的基本原理,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运用课余资源进行德育、美育教育的渗透与传播。少数初中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教学时,往往会不知不觉地走上“错误”的道路,从而产生教学误区。一是忽视了音乐教学的内涵和实质,忽视了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初中音乐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体会到音乐的美妙,丰富人生,陶冶情操。但是,由于过于追求这种教育目的,导致一些老师把注意力集中在音乐课程的娱乐和学生的参与上,忽视了音乐本身是一种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过程。二是过分依赖,使得多媒体逐渐代替了老师的角色。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发现,有些老师过于依赖于多媒体,虽然可以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加学生的眼界,但忽视了音乐欣赏的本质,使其只知道音乐的节奏、风格、旋律、乐器等。另外,在初中音乐课上,还有一小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使音乐教学形式生动活泼,不能满足新一轮新课改的要求。

2多媒体在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的作用

2.1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合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开展好的合唱课,对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审美力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初中音乐课的合唱教学中,由于它的内容比较抽象,从而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在音乐合唱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把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让音乐形象更加直观、具体,利用应用计算机把图像、声音等信息结合在一起,展现在学生眼前。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声茂结合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视听感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主动参与度,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2使合唱音乐更加生动、具体

在初中音乐课合唱教学上,运用多媒体技术,对音乐的节奏、音程和声以及范奏、范唱等进行反复播放,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此外,在音乐课堂上适当地应用多媒体进行合唱教学,其效果是普通老师范奏、范唱无法达到的。音像所呈现出来的画面,能够让音乐更加生动、具体,把讲、奏、唱、听、看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跳动的音符与真实的画面中进入音乐美的境界。

3在多媒体辅助下如何提高初中音乐合唱教学水平

3.1善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浓厚的兴趣,就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在合唱课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合唱音乐、视频、文字等,通过对合唱录像的分类,使同学们能够体会到不同的合唱风格和特点,让同学们从单纯地关注老师或黑板上的内容,变成更多地与人物、场景、声音融为一体,从而培养学生在合唱中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媒体进行合唱教学,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地掌握各种合唱的有关知识及特征。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在备课时应认真考虑运用何种多媒体手段来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性。

3.2通过多媒体录像,指导学生掌握合唱技巧

在强烈的反差之下,合唱的音乐感觉和情感的表达,是单独演唱无法达到的。我们要运用多媒体录影技术,把歌唱团在舞台上的歌唱过程记录下来,并将其编入影像档案。所谓对比,就是对比强与弱,快和慢,连和顿。

(1)强、弱对比。在合唱中,强弱对比是最有表现力的形式之一。一支优秀的合唱队伍要做到“强不炸、弱不虚”,因此,在日常排练中,要加强对力量的掌握。从最强到最弱,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和队友之间的默契和默契。

(2)快、慢对比。这要求学生做到“快不急、慢不拖”。很多合唱团因为对快慢的控制不到位,导致节奏错乱,看起来杂乱无章。要想做到快与慢的对比,就必须有一个精确的预示拍,使学员对即将发生的变化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从而能够很好地掌握节奏的改变。

(3)连、顿对比。这要求学生做到“连不糊、顿不压”,不管是连音还是顿音,都要求是在气息控制下完成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训练时多体会气息推动下的连音歌唱,恰当地处理好强与弱、快与慢、连与顿的对比。

3.3利用多媒体进行调控合唱音色的统一

合唱对音色的要求是很高的,特别注重声音的和谐及统声部的均衡。要达到声调的统一,绝非易事,因为它并非一个独立的动作,它需要与呼吸、共鸣、咬字等练习相结合。通过运用多媒体录音技术,对音质的统一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训练。是统一的呼吸方法。要使学员理解胸腹部呼吸,感受到呼吸是由呼吸带动而产生的,同时练习运动员的呼吸与手势的协调。二是统一的共鸣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嗓音在头腔、口腔和胸腔中的共振。通过模拟各种动物的声音,感受到呼吸的共鸣,这种训练很好理解,也能活跃彩排的氛围。三是统一地咬字吐字。有句话叫唱得一字不差,在合唱中,字正腔圆就是统一咬字和咬韵。练习时可以先跟随钢琴练习母音发音,让学员感受到正确的开口音和闭口音共振。

3.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高中音乐教材中的合唱歌曲大都具有很强的教育性,要让学生真正了解其创作的内涵与情感,就能更好地发挥其教学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合唱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对合唱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地投入到音乐课堂中去,体会到合唱特有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介绍合唱曲目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歌曲的详细情况,增强学生的体验度,激发学生的演唱热情,帮助学生积极融入合唱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举办小组合唱比赛,培养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力,提高他们的歌唱水平,将学生注意力转移到课堂,调动其合唱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能使歌曲的意蕴更加充分地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结语

在初中音乐课堂上,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歌唱水平和接受知识的不同,导致了学生在合唱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生音乐欣赏能力,锻炼合唱技巧,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合唱教学水平,提高初中音乐课合唱教学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朱珮瑜.“和谐之音”的音乐教学——浅谈多媒体视角下初中音乐课堂融入合唱教学[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3(05):259-260+262.

[2]聂晓容.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研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八卷).,2017:346-34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