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古筝独特的形状,构成了良好的音响效果,不但能展现出优美抒情的情调以及气势磅礴的音乐,更代表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如今,古筝和各种艺术形式相结合,犹如盛开的繁花一般竞相争艳、相映生辉,更加体现出了一定的表现力,并且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发扬。
1.音乐美学视角下古筝艺术中的传统文化
1.1.艺术流派
古筝是我国的传统乐器,其中也包含了很多具有我国民间风格的音乐。在被传入各地之后,它和当地风俗文化进行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产生了各种流派。比如,在我国河南地区,古筝音乐在大调曲的风格基础上,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牌子曲,一部分是板头曲。陕西地区的古筝集百家之所长,和当地戏曲、说唱、民间音乐进行了一定的结合。但在广东地区,则将古筝和洞箫、琵琶、三弦一起进行演奏,从而展现出了南方的韵味。此外,江浙地带的古筝演奏技巧则有一些差异,其将江南丝竹与弦索十三套里的指法,全部运用在古筝演奏中,风格非常轻松活泼,展现出了浓郁的江南韵味。
1.2.传统品格
音乐美学视角下的古筝艺术,也传承了我国文化中的优良品格。通过曲调和弹奏者将其表现出来,通过音乐产生知情达意、形神结合的效果。古筝和古琴的差异在于,古筝的音域更加广阔,而且表现力也较强,能展现出刚劲有力、铿锵雄浑的声音,以及鲜明独特的美学特征。古筝良好的品格展现在这些方面,第一,乐曲的表现力,因为古筝弦较长,所以在音乐表现方面非常宽广,音色较为空旷,大部分是散音。第二,古筝的弦音明亮纯粹,弹奏过程中要采用义甲,其和弦进行接触时,声音非常清脆明亮,并展现出了一定的气势。
1.3.形制层面
古筝的形制层面包括了古筝的制作手法、工艺等,其和音乐美学、传统文化有着极大的关联性。这是因为材料和工艺会影响古筝的弹奏效果,如果没有美学理念作为指导,那么所制作出来的古筝则无法弹奏出优美的旋律。古筝的音色包括了筝体、弦以及义甲,筝体相当于共鸣箱,其可以采用桐木、杂木来进行制作,制作的质量对于古筝音色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一般采用拼版结构制作方法、蒙版制作方法,很少使用整体控制的方法来制作筝体,因为其存在一定的弊端。对于古筝的弦,则多采用丝、鸡筋、肠衣等作为材料。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所制作出来的古筝,其音响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1.4.发展和传承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古筝艺术也得到了一定的传承,其和各个时代的艺术形式相融合,也包括了不同时期的审美观。分析美学视角下的古筝艺术形式,从中可以看出社会生活现状以及人们的审美追求。这不仅仅是因为古筝演奏和各种艺术形式的关联性很强,更体现出了古筝的受欢迎程度。
2.音乐美学视角下古筝艺术中的表现力
2.1.线条方面的展现
第一,单一线条的表现力。诸多古筝曲在乐曲的结构方面,都未采用竖向的合音,而是展现出横向的线条流动,其体现出了我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很多古筝曲都具有浓厚的地区特色,最开始只是地方唱腔,后来演变为演唱的伴奏乐器,以及独奏曲。通过模拟唱腔,其逐渐朝着器乐化的方向发展,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有弹奏者的演奏,更有唱腔的表现。第二,地方民间音乐对古筝艺术产生的影响,所以古筝要注重声和韵,在演奏时对于右手拨弦、左手余弦的变化,都要进行巧妙处理。通过表现出轻重缓急的差异,从而形成各种音腔效果,同时也通过各种音韵展现出不同的线条。
2.2.虚和实的结合
在古筝艺术中,“韵”属于特有的声学特点,也就是在“主音”之后共鸣体不断振动,从而产生了独特的声音。所以“韵”的变化属于音高方面的变化,也就是右手弹奏一个音之后,左手通过弦长短的滑动和拉紧放松来展现出各种音效,促使曲调的曲线更加曲折。而且“音”和“韵”之间展现的是虚实结合的效果,古筝中的吟、揉、绰、注等技法,能很好地展现出乐曲的“韵律”。在进行演奏时,左手的揉、吟、滑、颤、按音等手法,促使虚和实进行结合。“吟”是很多古筝乐曲中都能用到的左手技法,一般出现在乐句的长音处,以及乐段、结尾处,展现出一定的韵味。
2.3.神和形的表现力
音乐美学视角下的古筝艺术,需要展现出神和形。其中“形”是表面的,而“神”则是内部的,两者体现出了内外的表现力,形和神要结合起来才有生机。简单地说,“形”代表了演奏者外在的姿态、形象,而“神”则代表了乐曲的内在灵魂,弹奏时由形入神,逐渐深入。演奏者在弹奏古筝时,除了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的展现以外,也要渗透内心的情感,从而带给人以良好的听觉效果、视觉效果。
2.4.文化底蕴的展现
古筝艺术形式也并非单独存在的,其属于一个综合体,和美术、音乐、历史等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若想要将古筝艺术更好地展现出来,就需要弹奏者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能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感受作品本身,并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这样才能促使演奏得到本质的提升,展现出音乐背后的情感。比如,在古筝曲《暗香》中,弹奏者要了解乐曲背后的内涵。其来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咏梅》,作者将自己比作梅花,形容了梅花的高洁品质以及孤独的特性。弹奏者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分析,王安石作为北宋名臣,在推动变法时遇到了种种阻碍,甚至困难重重。在了解这些历史背景的同时,掌握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这样才能为乐曲演奏注入更多的灵魂。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古筝属于我国的传统乐器,音色清脆、旋律优美,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不但能展现出悠扬的音乐,更能抒发慷慨激昂的情感,因此在我国乐器领域和传统文化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音乐美学的视角下,古筝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体现出了一定的艺术表现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古筝艺术还将展现出创新和包容的特性,和其他艺术形式相融合,不断提高内在和外在的表现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古音.古筝演奏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提高策略.教育学,2022-09.
[2]李沫璇.音乐美学视角下古筝艺术中的传统文化与表现力[J].艺术大观,2023,(2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