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学领域的热点话题,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以此为突破口,以提高其教育质量[1]。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非常高雅的听觉感受和审美体验,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音乐审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制约音乐教育效果的因素,学生的音乐素养难以得到提升。因此,本文在新时代背景下指导小学音乐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基于音乐作品,渗透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培养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它的旋律和内涵可以引起学生的思索与共鸣,并在学生的深刻探索中逐渐成为学生的内在品格[2]。音乐作品的产生与时代背景、社会生活等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背景材料为依据进行音乐作品的教学是达到情感教育目的的一种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将作品的背景与教学材料相结合,以录像素材、讲故事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到音乐创作背后的故事,为情感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再结合作品进行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生们特别喜欢老师给他们讲故事,这是因为故事中的事物有趣、丰富,能让他们在繁复学习之余,获得短暂“休憩”,而且有些人物形象聪明、有智慧,还能启发学生对事物的思考。通过开展富有成效的音乐背景故事活动,让学生在音乐的旋律中启发智慧的思考,在故事情节中培养生活意识,不断滋润学生,让学生在爱和关怀中不断成长。所以,教师可以给予音乐背景创作符合学生心理成长的故事,让故事以音乐为背景,让音乐以故事为基础,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明白故事精神,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二、通过流行音乐,吸引学生兴趣
流行音乐融入音乐教学的形式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学生的主观态度对流行音乐学习的最终效果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当学生对流行音乐产生兴趣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时,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融入音乐教学中,带着兴趣参与到音乐的学习和鉴赏中,从而培养音乐素养[3]。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培养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并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投入到音乐实践中。例如,在进行中国古典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流行音乐,让学生欣赏《兰亭序》《东风破》《青花瓷》等中国风歌曲,感受中国古典音乐在现代的表现形式,感受二胡、琵琶、笛子等古典乐器在流行歌曲中的应用,在提升了音乐感知能力的同时,还能了解中国古典音乐文化,提升学习兴趣,助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音乐教学和核心素养的培养面临着困难和挑战。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拓展学生的音乐认知和音乐感知能力,并且由此提升学生的音乐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当前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4]。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实现教育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例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实现虚拟教学人物和学生的对话。既能满足学生的音乐交互需求,又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例如,在学习“动物”相关内容时,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手段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直观地通过小动物的视频、小动物的音频、人工智能对话等形式实现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对生活中处处有音乐的感知。同时还可以通过这种新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得到学习满足,从而有效培养音乐素养。
四、改善授课环境,创设教学情境
环境是影响一个人重要的外部环境,同样学习环境也会影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音乐教学环境过于恶劣,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更应该改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适宜的教学情境中,感受到音乐学习的愉悦和幸福。通过对学生每天潜移默化地细微环境影响,最终也能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形成[5]。
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的教师,其对教育观念的理解直接影响课堂的有效开展和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因此,要有效构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主题式情景,首先需要教师等群体真正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界限,树立并接受学生主体的教学教育理念。只有爱上一件事情,才有去实施的动力。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教学计划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和教材教学内容,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之前,应对音乐教材内容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然后再进行科学合理的小学音乐教育知识结构设计。实际上,情景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相比,不仅需要对教学法、创设情景有更深刻的认识,而且要求教师具有掌握课堂教学法的能力,还有教育条件的特殊要求。老师有必要不断充实教学脚本的编写方法,有的只凭老师的语言、肢体动作、黑板上的文字并不能很好地上完一堂课。因此教师与学生可以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可以把老师的权利适当地放给学生,可以成立学生小老师教研组,一起讨论音乐情景教学教法,甚至共同写教案,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制定个性化考核标准
在教学和课堂学习中,教师要充分照顾到各个层级的学生。在课后作业反馈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评价。同时,作为音乐教师,还可以设立很多有关的奖项:进步之星、优秀之星、勤奋之星等。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层次,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评价反馈。例如,有的学生音乐基础差,学习吃力,就不能拿一般性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于层级比较高,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小组,教师要布置相应的难度较大的音乐作业,而对于基础差,学习能力不强的小组成员,考试就要及时鼓励和认同,让他们也能获得认同感,从而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只有进行个性化的考核,学生才能切实地感受音乐学习的幸福和满足,从此爱上音乐课堂。
结语
总之,小学音乐教师要在课堂进行音乐素养的有效培养,就必须把握学生目前的学习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力求在课堂上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认识到音乐学习的重要性。唯有如此,才能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 许乃胜.立足音乐课堂,提升学生音乐素养[J]北方音乐,2019(10):180.
[2] 贾波.基于课堂教学提升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研究[J].南北桥,2019(19):142.
[3] 李嘉琳.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小学音乐教育的思考[J]文艺生活(中旬刊),2020(2):247.
[4] 赵长艳.探析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学生音乐素养[J].神州,2019(9):151.
[5] 郑娜.浅谈小学音乐如何培养学生音乐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63.